正文  江南乱(2)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736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出兵令一下,徐敬业率军前往江南一带平乱。进展没有武太后想象那般顺利。
    太平来到太后的寝宫,道:“儿臣听说裴大人被斩,狄大人又招供,特进宫来呈一样东西给母后。”武太后道:“拿来。”
    是一件狄仁杰从狱中送出的血衣,辗转到了公主手上。血衣上书自己被酷吏严刑逼供之事。武太后本觉恼火,见这东西更怒,道:“这周兴做事也太猖狂了,居然对朝中重臣屈打成招。”
    太平没有挑动处置周兴,反而劝道:“母后先消消气。近来叛乱未平,宫中又有重臣入狱,难免会让人伤神。”太后道:“是啊,哀家很不顺心。”太平进言道:“太平觉得,狄大人早就有归顺母后之意,精于吏治,断案公正,深得民心,实乃人才。若不是身为裴炎的弟子,恐怕也没那么多惹人口舌的祸事了。”
    武太后细想倒是。太平见着母后在听着自己的进言,又小心翼翼道:“如今首要之事是先平乱,再整治朝纲。儿臣认为,朝中能挑大梁的不多,论资历,论才能,少有人能敌狄大人。”
    太后仔细咂摸着:“这话倒是不假。”太平拜道:“如今周兴等人党羽过大,造成冤假错案不计其数。这样下去,儿臣恐怕会玷污母后的英名。”太后看着太平公主,满意的点点头:“太平,如今你的见地是大有进步啊。”
    太平道:“为母后分忧是儿臣应尽之责。”武太后笑道:“母后很欣赏你现在的样子。”
    这时,周兴正带着狄仁杰的供状来到武太后宫里。
    太后看着供状,讽刺道:“周大人,这也算是供词?”
    “这……”周兴摸不着头脑,又见太平公主在一旁,更觉疑惑。武太后骂道:“混账,哀家接到奏报,你严刑逼供,残害忠良,哀家要狠狠地治你!回去领罪吧。”
    周兴领了太后的责骂,风风火火赶到魏王府求救:“武大人,救我。”遂讲了今日被太后责骂之事。末了,又道:“下官今日在太后宫中见着太平公主,心中多有疑惑。”武承嗣思考起来,公主卷进武家之事到底是什么目的?便道:“看来太后果然对她是言听计从啊。”坐在一旁的武三思也开始思考:“如果太平公主要开始涉入这朝政,我们就麻烦了。”
    武承嗣觉得周兴在场不便讨论这些事情,便对周兴道:“周大人不必担心,承嗣一定会为大人求太后开恩。大人回去候着吧。”“谢武大人。”周兴见武承嗣如此自信,就回去了。
    周兴走后,武承嗣和武三思继续讨论这事儿。
    武三思对于刚刚武承嗣的表现有些疑惑:“家兄如此肯定太后会饶了他?”武承嗣自信道:“你想,如今朝上无君,若不是靠这批酷吏,压压那些借机生事的人,朝中大臣能如此规矩吗?如今外有叛乱,太后更需要一个人人自危的朝廷,以防有人借机生事。”武三思道:“这三思倒是能想明白。但为何太平公主最近开始频频介入朝政?李武结好与否尚是未知之数。在三思看来,公主不简单啊。”
    武承嗣起了身,拔出挂在墙上的佩剑,试着比划了几下:“我有一种预感,公主频频于政事之间周旋,是在为李姓旧部长势。”武三思恍然大悟:“是啊,公主与太后的关系不比寻常。如今她是唯一能代表李姓说话之人了。”武承嗣收好佩剑:“公主这下不仅给太后出了个难题,更给我出了个难题啊。她这一介入,肯定会保李姓王朝旧部,为将来筹谋。”
    武三思接过佩剑,打量这剑身的纹路,笑道:“兄长不必多虑。即使力保,李姓王朝也江河日下,连四个太子都无法改变的事实,她能做什么?”武承嗣咂摸了一番,终于如斯重负:“看来,这一切就让太后来定夺了。”却还是无奈地摇摇头,“太平啊太平。”
    次日,武承嗣来见武太后了。
    太后郑重其事,道:“说实在的,裴炎被处斩了,哀家倒是有些惊慌啊。周兴、来俊臣他们现在该治治了,连宰相都敢如此轻易定罪,哀家真是小瞧了他们的能耐啊。”
    “太后多虑了。周兴、来俊臣效忠大周多年,虽是此次手段有些过分,但如今朝廷正面临着内忧外患,难免有些人会蠢蠢欲动。如果太后此时处置周兴、来俊臣等大臣,恐怕有人会借机翻案。”
    太后听到借机翻案,就有些慎重了。这一翻案,不知会扯出多少事端。武承嗣见太后有些动摇了,继续道:“如今狄大人沉冤得雪,大周士气大增,臣相信,不久讨逆就会成功。”
    武太后道:“哀家明白了。但你下去还是好好警告一下那几人。”
    武承嗣走后,武太后有些困惑了。之前提出惩治周兴的可是太平公主啊。显然,武承嗣的说法比她的更有力。难道太平也是承嗣说的那群蠢蠢欲动之类?如今太平与武承嗣他们关系并不好,这样下去,今后这皇位如何是好?
    无论如何,狄仁杰的冤案得雪。
    太平公主府。
    “狄大人求见。”
    太平公主忙道:“快快有请。”说完匆匆来到会客大厅,笑道:“狄大人光临寒舍,有失远迎,失礼失礼。”狄仁杰道:“老夫承蒙公主厚恩,始得出狱,特来府上道谢。有劳公主接见。”太平道:“狄大人贵为两朝元老,效忠朝廷多年,功不可没。能为大人洗脱罪名略尽棉力,也算是太平的福气。又岂敢言谢,折煞太平了。”狄仁杰笑:“公主是明白事理之人。大恩大德,没齿不忘。”
    “哪里哪里,大唐和李家需要大人这样的忠臣。”太平故意将“李家”说得清楚。狄仁杰马上领会了太平公主的意思。原来她出面保我,是想留住李唐忠臣,看来她匡复李室的企图昭然若揭。而狄仁杰也需要女皇身边一个如此能为李家说话的人。
    闲聊了一会儿。太平公主道:“如今酷吏横行,武家几兄弟助纣为虐,太平深为忧心,所以想请教大人。”狄仁杰顿了顿,揣测着太平的用意,最后仍道:“虽说此次太后训斥了周兴之流,但武家能在朝中如此炙手可热,所倚仗有三。公主可知?”
    太平想了想:“一为酷吏,二为兵权,三为奸僧。不知太平对否?”狄仁杰点点头:“只是此乃非常时期,三者皆暂难撼。一切还需酝酿。”太平笑道:“多谢大人提点。”狄仁杰拜倒:“他日公主有用得着老夫的地方,老夫一定在所不辞。”
    徐敬业在南上的时候犯了方向性的错误,终于被镇压了下来。此仗赢得有惊无险。大唐的军队班师回朝。
    太液池边,武家的人全在。
    武太后很是欣慰,道:“好啊好啊,难得你们都来了,就跟哀家到花园走走。”武承嗣道:“臣等收到太后的赏赐,先谢过太后。”武太后道:“哀家一向赏罚分明。说到这次叛乱,哀家现在还心有余悸啊。哀家一介女流,如果不是自己的人撑着,还不知道天下要出什么乱子。”
    武承嗣与武三思相视。武承嗣之前虽感到自己要迎娶公主是件难事,不过现在立了战功,于是向太后提出愿意迎娶公主,遂拜倒:“侄儿有一事想请姑妈成全。”太后笑道:“今日哀家心情好,有什么要求就只管提吧。”武承嗣信誓旦旦道:“侄儿仰慕公主多年,如今公主寡居,侄儿也多有不忍。侄儿又一直担心自己配不上公主,今日还是鼓足勇气,想请姑母成全侄儿的一番深情。”
    太后听到这话,挺高兴。这倒真是件好事,但太平似乎并没吐露对武承嗣的好感。想到之前没问她的意思便让她嫁于薛府,搞得年纪轻轻就开始守寡,自己心里也不好过。“李武结好是件大事,哀家放在心里的。不过也还得先问问太平的意思再说。不急。”
    武承嗣听到李武结好,看来武太后早有这个意思,便觉得事情已经成了一半了。“侄儿听从姑母安排。”武太后很满意。
    听说武承嗣提请赐婚,太平公主马上就到上阳宫见太后。
    武太后面见大臣去了。听到上阳宫的通传,武太后遣婉儿过去先陪陪公主。婉儿道:“太后与大臣有要事商议,让婉儿先过来陪公主走走。请公主稍候,商议结束太后就回上阳宫。”太平客客气气道:“母后费心了。”婉儿道:“回长安后公主一直都在驸马府住着,太后时常挂念,公主可否常进宫来陪陪娘娘?”
    太平仔细听着,看来,母后这次真的要给自己安排婚事了。笑道:“太平也想进宫来陪陪母后,可母后不开口,太平怎能如此粘人呢?还怕母后生厌呢。”婉儿亦笑道:“到底公主是太后的心头肉。”转而又道:“前些日子魏王武大人觐见过太后,有对公主示好的意思。”
    太平啐道,似乎有些反感武承嗣的举动:“呵,他要示好直接找母后就得了。”婉儿也看出一、二,道:“太后其实也挺在意您的事儿的。这不,回复武大人的时候说还要听听您的意思。”太平觉得不像是母后让她来跟自己说这些的。她可能只是受托武家那边的人来问问自己的态度。不过跟她说的话,随时可能转到母后耳朵里。思量了一下,道:“母后让李武结好,这不失为保护自己和武家人的好办法。只是太平实在不想与武承嗣、武三思过日子。”
    “为何公主对他们成见如此深?”婉儿问,“太后既然有心让李武结好,公主似乎不应该在这个时候逆了太后的意思。”
    太平坐下,道:“你也坐吧。”缓了缓,道:“关于他们的说法倒是有很多。武承嗣锋芒毕露,武三思也不是本分之人。这些婉儿该都听说过吧。”说完,看着婉儿。婉儿点点头。虽说朝中对武家兄弟有些说法,但对武三思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坏的印象。
    太平意味深长道:“不过还是谢谢婉儿给太平提这个醒。”
    很快,太平也提请武太后赐婚。
    武攸暨府上。圣旨下来,召武攸暨为驸马。武攸暨的夫人慌了,还没来得及多想,公公呈上太后赐的酒:“请夫人上路。”
    武太后在城外修建太平公主府作为大婚贺礼。依山旁水,府中回廊曲折,山水相映成趣。几经催促,终于在大婚之前竣工。
    “过些日子,你的大婚就在刚刚落成的太平公主府进行吧。哀家平日政务繁忙,前些日子才听婉儿提起。一定要办得风风光光。”
    太平有些摸不着头脑:“这风风光光,儿臣有些不太明白了。”
    “就是把两家人都请上,好生庆祝一番。”太后爽快道。“母后也到府上小住几日。”
    “母后抬爱,太平一定好生准备。”
    “母后真是没白疼你。对了,府上的开支够吗?”
    太平笑:“不劳母后费心。”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