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唯有牡丹真国色:亳州牡丹记(一)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775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作者:史遇春
    (一)
    第一章:我的牡丹缘
    我的父亲真是多才多艺。
    作为儿子的我,说这话,多少会有吹嘘或者自夸之嫌,但是,我说得的确是事实。
    仔细想一想,与父亲大人的才能相比,我真是十分羞惭。不说别的,就父亲所掌握的剪纸这一项技艺,我这一辈子都没敢想过。
    记忆中,父亲非常喜欢买书,所以,比起普通的村人来,我的家里,还是很有一些书的。刚刚认识了一些字之后,在没事的时候,我总是喜欢乱翻那些书籍。真不是什么天生好学,我的翻书,大概是一般小孩子都会有的动作或者倾向吧。
    记得有一次,在家里乱翻时,我还翻出一盒明信片来。
    那个时候,我还不懂得那就是明信片。后来,读初中的时候、或者,是在更早一点的小学四五年级吧,同学之间流行互相赠送明信片,此时,才知道,此前我在家里翻出来的那盒图片,是明信片。
    那盒明信片是一组,大概有十多张到二十多张吧,现在回想,已经记不清具体的数字了。明信片的主题是牡丹,每一张,都是非常、非常漂亮的牡丹花。
    今天,再去回望,依然能在脑海中浮现那些牡丹的花容,并且依然清晰、依然美丽。
    那时,我根本不知道父亲买这明信片做什么。后来,我才渐渐明白,这明信片里的牡丹很美,大概是这牡丹的美,吸引了父亲。
    您或许会说,你吹牛吧?你一个乡下人,你那种田的父亲,家里也不怎么富裕,怎么可能因为你所谓的爱美,而去买一盒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的牡丹主题明信片?
    我要说的是:我的确是乡下人,我的父亲也确实是种地的。但就我所知,从祖父始,往上三代,我们这个家都是读书人。父亲也曾经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只是,太可惜,可惜父亲遇上了那个不好时代……只是,太不幸,不幸父亲早早就没有他的父亲……时代的不幸和家庭的变故,造成了父亲一生的悲剧,结果,老人家只好一辈子以种地为生。虽然种了地,但是,父亲那种读书人的清高、那种永远以书香门第自居的骄傲,使得老人家和其他的种地人多少还是有些不一样的。虽然,现在父亲老了,一辈子也没有实现他读大书的梦想,但是,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依然那样倔强地活着。现在,静下心来看父亲,慢慢发现,老人家一直有他的理想,有他的坚持,特别是在他年轻的时候。当日,虽然家中的用度并不宽裕,可是,遇到好的书籍,父亲都会卖。后来,我们读书了,只要是学习上需要用钱,父亲从来都没有含糊过。从这些来看,父亲买明信片,我解释为所谓的爱美,猜想,一般人大概多少还是可以理解的。
    再者,那个时候,乡村是流行剪纸的,父亲经常义务帮人家剪纸,装饰新人的婚房。所以,我猜想,父亲买那明信片,也和他的剪纸多少有些关系。
    那盒明信片,给我的印象就是:牡丹花实在太美了。
    这是我最初对牡丹花的印象,这印象,来自于一盒父亲买来的牡丹花主题的明信片。
    后来,上学读书,到了初中,读到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有义无意之中,就受了作者的影响。自此以后,又对牡丹产生了不公平的看法,认为它有这样的不好,或者那样的不是。这种观念,一直持续了多少年。
    《爱莲说》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又云“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再云“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因此,遂有了教科书对牡丹的种种非罪:
    一则,人爱牡丹,似乎是从众心理作祟。由此,特立独行、独立思考的意识似乎就很容易被丢掉,这是牡丹不得人爱的原因之一。
    二则,人爱牡丹,似乎是因为这花,是富贵的象征。自古富贵者,皆与权势合流,向往富贾权势,不是君子人等的价值观念。另外,向来富贵与污浊、庸俗、铜臭密不可分。
    三则,人爱牡丹,因为从众向富的心理。于是,大众化的平庸,导致了平庸的普遍化。
    教育的结果,就是对独立高洁的追求和对平庸从众的轻视。
    就我对牡丹花态度的转变来看,教育无疑是成功的。
    再后来,游来荡去,经过了很多地方,见过了很多花草树木,逐渐地,我可以用平和公正的心来看一切花草树木了。
    花草何辜?
    它们也是人世间一种别样的生命,它们也是这世界上不可分割的的一个组成部分。
    无论我们对花草树木怀了怎样的感情,爱也罢、恨也好,它们永远都不受影响,总会静静地生长,有荣有枯。
    如此一来,一切的花草树木,其可憎抑或可爱,似乎都不那么以自我而变易了。
    在这城市里生活久了,也常见花草树木,但都离我太远,即使不远,也无法亲近。所以,我觉得,自己甚至有些不可思议,连窗台上花盆里的杂草都舍不得拔掉。人,就这么矫情。
    因为要写牡丹,胡乱想到了一些与牡丹花关系或大或小事,就说了这么多,算是做一个铺陈吧!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