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唯有牡丹真国色:亳州牡丹记(二)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684  更新时间:19-10-24 11:39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作者:史遇春
    (二)
    第二章:牡丹花史料简述
    读清人钮琇的笔记《觚剩》,其卷五《豫觚》中有《牡丹述》一节,读罢,引起了我的情思。我想着,就把这篇写下来,当作我对牡丹的纪念,也是我对牡丹的学习,很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
    关于牡丹,北宋欧阳文忠公(欧阳修)的《牡丹谱》里面,曾经这样说道:
    “牡丹花,出产自洛阳的,才称得上是天下第一!”
    他还说:
    “洛阳的牡丹花,是在唐朝武则天执政以后,才兴盛起来的,但是,那个时候,牡丹花是不会被进奉到宫廷里的。”
    他又说是:
    “到了宋朝,李迪做洛阳留守的时候,每一年牡丹花盛开之时,他都会派遣兵士,利用沿途通邮的驿站,将精心挑选的牡丹花,疾速进送到京师汴梁(今河南开封)。这一路上花费的时间,大约需要一天一夜。(这么短的时间,应该不会影响对牡丹花的观赏,所以,作者在这里强调用时‘一日夜’。)那时候,从洛阳送到京师的牡丹花,在品种上也就只有姚黄、魏花,在数量上也就几朵而已。”
    另外,唐朝贾耽在《花谱》里也写到:
    “牡丹,唐代人把它叫做木芍药。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正月~公元756年七月,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15年,天宝三载正月,朔改“年”为“载”。〕,宫廷获得了花色分别为红色、紫色、浅红色、纯白色的四棵牡丹,宫里安排人将它们移植在兴庆池(兴庆宫内园林之中的池子)东边的沉香亭。正好赶上花开,唐明皇李隆基携贵妃杨玉环游玩观赏。为纪念这一牡丹花开的盛事,翰林供奉、诗仙李白还曾进献《清平调》三章: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秾。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浓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诗中,以牡丹花暗喻杨贵妃。自此以后,花因人而出名,牡丹开始著称于世。”
    就因为这名诗名人,人们说到牡丹时,常常会想到“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同时,人们在谈到杨玉环时,自然而然,也会把她和牡丹联系起来。
    经过笔记《觚剩》作者清人钮琇对各类杂记资料的考证:
    隋炀帝创建禁苑(皇家园林)——西苑的时候,易州(今河北保定境内)就曾向隋朝廷进贡了二十种牡丹。这二十种牡丹的名字有飞来红、袁家红、天外红、一拂黄、软条黄、延安黄等。
    就其名字推测,这些牡丹基本上都是以花的颜色为其命名的主要依据,而且,那个时候,以红色和黄色的牡丹为主要品种。
    并且,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
    牡丹花的名字,并不是在唐朝天宝年间以后才叫牡丹的,隋朝的时候,它就已经有牡丹的花名了。
    另外,据传,唐明皇李隆基在位时期,杨贵妃玉环不小心将脸庞上的脂粉弄在了手指上,她大概是没有注意到,遂用这沾染了脂粉的手指去抚弄那牡丹花,结果,杨妃手指上的脂粉便印在了牡丹花上。唐明皇见这染了贵妃脂粉的牡丹别有风致,就下诏将这牡丹移栽到了先春馆。
    第二年,移栽至先春馆的牡丹花开。神奇的是,那新开的牡丹花朵上,隐然可见染了脂粉的手指印痕。于是,这一丛牡丹便有了自己的专属的名字——“一捻红”。
    上面的传说很有些意思,同时,也可以看出,唐玄宗时,牡丹花的繁衍种植,不仅仅限于沉香亭一处,别处如先春馆也有牡丹的影踪。
    宋代钱惟演也曾进奉洛阳的牡丹到宋王朝的皇宫大内,为此,苏东坡还有诗云:
    洛阳相公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此诗句是苏轼《荔枝叹》的末两句。
    东坡爱人惜民,从唐人进奉荔枝给杨玉环,导致民物遭难、人怀愤恨的历史教训中,他奉劝其时的当政者,要珍惜民力,不要为民增忧。最后,诗歌落脚到具体时政,那就是,希望朝廷不要为了官茶而祸害百姓;苏轼更进一步,指名道姓,对钱惟演向朝廷进贡牡丹的事,进行了善意的规讽。
    行文至此,仔细想了一下,苏轼还真是细心人,荔枝、牡丹,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事物,怎么可以联系在一起呢?其实不然,它们都与唐明皇的杨贵妃有关。而说到杨玉环,在正统的士大夫眼中,必然会把她和江山倾覆联系在一起。所以,把杨玉环、荔枝、官茶、牡丹、朝政……等联系在一起,还是很有说服力的讽谏题材。
    当然,这里不是在讲苏轼的诗,这里要说明的是,牡丹花向朝廷的进贡,在宋朝,不仅仅是洛阳留守李迪一人,钱惟演也做过同样的事情。
2022,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