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其人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806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胡思乱想间回到学堂,唐秋早上赶不回来,所以是刘夏带伤上阵,门口就听到老先生中气十足的声音,唐秋十分欣慰。
不论在外面遇到什么事,回到家就好了。
老先生对唐秋的夜不归宿非常不满,还特别提到她自从认识马三后,生活也越来越没有规律,简直就是一个社会青年带坏了好学生。
唐秋尴尬地笑笑,不做辩解,只说以后会少和马三等人交往。没错,等老师的书印刻完成。就再也不用和他打交道了,连他的墨程选集都不要买他的了。
“秦雪怎么没来帮助先生?”唐秋问,骄傲的秦雪不愿意在别处坐馆,常来这里帮忙。
刘夏想了想,答:“今年是乡试年,他想趁着这股劲头一举中举,去城里的学院进学了。”
“哦?”唐秋回过神,今年的秋天有乡试,自己还没决定是去试试,还是再等上三年。
刘夏剃着牙齿,问:“你有没有打算考?”
唐秋摇头,“还没想好。”
刘夏嗯了一声,继续摇着椅子,剃着掉了一半,连塞牙资格都没有的牙齿,哼哼着谁也听不懂的调子。
唐秋略鄙夷,老师怎么说都是读书人而且为人师表,这样随意的动作也算是有辱斯文了。
刘夏用眼神告诉他,你小子懂什么?我年轻的时候也是风度翩翩,举止文雅,只是老了之后才领悟,人生就是怎么舒服怎么活。
日子过得轻快,白天教书,晚上看书,简单而充实,盲目却目标明显、
几天前,闲卧斋的吴主事亲自送来样本,刘夏看着满意,留吴主事喝茶,两人攀谈起来,家长里短,儒史杂文,聊得也开心。
唐秋在一旁作陪,课上,刚从厕所回来的学生告诉他有客人来和老先生谈话,听说还是什么斋来的人,他就紧张了,等拖堂拖到学生从后门偷偷溜走时,唐秋才宣布下课。
等走到学堂的接客处,唐秋看到不是马三,松了了一口气。久了,心情却从放松变为紧张,马三为什么不来,是那天自己说中,不好意思承认,或是自己只是乱猜测,而这样伤害了马三,让他不想再见到他,或者是他出事了。
“唐相公有什么不满意的?”看唐秋一直心不在焉,吴主事忍不住问他。
等二人的眼光都看向他,唐秋才反应过来,摇摇头。
“这孩子可能在考虑今年秋闱的事。”刘夏替唐秋答了。
“如此也可以问问天?”吴主事提议,语气散漫。
“这如何问天?扶乩还是算卦?”刘夏虽然是儒家先生,但是对这些怪、力、乱、神有浓厚的兴趣。
吴主事想了想,忽而神秘道:“这可是南水吴家祖传之法。”
刘夏来了兴趣,问:“那是怎么测的?”
吴主事抿口茶,街道上的农家炒茶,落草算是清俭,“这要先报上小唐的生辰八字。”
刘夏非常爽快地说了,唐秋在心里抗议,怎么能拿我做实验!
“吴主事以为如何?”
“这我还要回家研究研究,人生大事,不能不仔细。”主事非常负责任、
“其实,科考还是要靠腹中的学问。”唐秋忍不住插嘴。
“马爷都夸小唐才貌俱秀,想来不会有差。”吴主事似乎对唐秋非常满意。
马三……竟然会为自己说好话,唐秋都不知道是否该感激他,不过,既然提到了,可以顺势问一下,“以前都是马副斋主来交涉,今天怎么是吴老爹来了?”
“马爷古董行的货物出现问题,正滞留在北乐与南水的交界处,他去那里处理,也就没空来这边。”吴主事回答。
“马三还开古董行?”唐秋又惊,他年纪不算大,就能有这样红火,好像马三的祖籍也不在本地,他就这样白手起家?
“马爷刚来的时候也落魄得很,斋主留下他,问他会做什么,半天,他才回答会做文章。斋主说做文章不顶用,他才会说批文章。斋主看他相貌俊气,就让他跟班,那时候的他,白天跟斋主出去谈生意,晚上回来批文章,也就一个十七岁的孩子。”作为少数知道马三老底的人,吴主事非常骄傲。
“那他以前是做什么的?”唐秋有了兴趣。
吴主事摇摇头,“他一直守口如瓶,不提过往,连斋主也不清楚。”
“那小子,也不像什么好人。”刘夏背后说人坏话,唐秋默默流汗。
吴主事点点头,道:“马爷确实说不上善类,当他的第一本墨程大卖之后就请求斋主给他涨价,否则就不为闲卧斋写书。”
“然后呢?”吴主事顿了顿,唐秋却等不及了。
“戚斋主见他有点本事就上脸,心里不开心,还就把他逐出闲卧斋。然后,那小子就进了府衙当幕僚,枉费斋主在印刻这一行业中封杀他。一年不到,他又回来,开了一家小小的古董店,还主动要求再次和闲卧斋合作。”吴主事津津有味地翻着老日历。
唐秋突然觉得马三特别有故事,哪天遇到一定要请他谈谈以前的事。
刘夏和吴主事又扯了其他一些事,唐秋小心陪在一旁,有一句没一句地听着。年青人听老年人讲话,往往听到的抱怨比经验多得多。
终于,等两人的唾沫干了,吴主事也就告辞回去。
在送吴主事出门的时候,唐秋还是忍不住问:“马副斋主不会有事吧?”
“这也难说,听说这次是北乐最大的玉器行老板故意和他过不去,有点棘手。”吴主事回答,“不过你现在还是读书人,生意上的是不用想太多。”
唐秋微微愣住,随后点头。
送完人,唐秋正想好好休息,却又被刘夏叫过去。他正要问什么事,刘夏就把一个黄色的布袋子递给他,“刚才吴主事送来的。”
唐秋打开看看,好像是钱,又到出来,是整好五十两的碎银子,唐秋呆立一边。
“哪儿借来的就还哪里去,跟别人有利益交往,还是吃点小亏算了,免得日后吃大亏。”刘夏教导,这么认真的口气,除了教“四书五经”外,这还是第一次。
“先生,我……这……其实……”
“不用说了,我都知道。”刘夏摆摆手。
唐秋耳朵红透,拿起钱袋,顾不得向刘夏道安,就匆匆离开。
这些钱该怎么处理,如果不是吴主事送来,这钱肯定会到马三手里。但这也说明刚开始的时候,钱还是马三先垫出来的,或许自己该还他这钱,按刘先生的说法,自己也该送回去,这样和这个人就两清了。
这钱该怎么还,什么时候还,唐秋思量再三,决定正好趁着马三不在,赶快还,总觉得再见到这人会尴尬。
唐秋又是向刘夏告个假,刘夏使着性子道:“三天两头往城里跑,不就是考了个相公,却不知道安分了。”
还不是先生要我还的……唐秋略委屈。
到了马记当铺,伙计异常热情,还问他需不需要准备客房,三爷不不在,一切只能委屈唐相公了。
果然不在,唐秋庆幸,把钱袋交给伙计,说是还给马三的。伙计显示出意外的表情,却没有多问,又留唐秋留下用饭,唐秋本来拒绝,但嘴巴显然没有伙计厉害,答应下来。
伙计招待,食物准备得果然比较粗,青菜、豆腐、蒸蛋加肉。
“小豆,马掌柜待你们如何?”唐秋看似随意地问。
伙计眨眨眼,长长的眼睫毛像受惊一般地颤动,唐秋看在眼里,马三招的伙计,虽然说不上俊美,但都是眉目清秀的。
“掌柜该对伙计怎么样,三爷就对我们怎么样。”这个叫小豆的伙计给了一个非常规矩的答案,“其实,三爷对所有人都差不多,一般情况下不会吃亏。像唐相公这样让三爷嘱咐好好照顾的还是第一个。就连府里的大人,也像常人一样对待。”
唐秋默默吃饭。
“三爷虽然会批卷子,但很少和书生来往,很多答谢指点和慕名而来的书生三爷都谢绝见面,在书生中,唐相公也算第一个。”小豆灼灼地看向唐秋。
唐秋正色回答:“也许他对我有利所图。”
小豆露出暧昧不明的笑容,长长的睫毛半遮住眼睛,有道:“也对,可能三爷想再开一个书店或是书生茶谈厅,所以可以以落草的唐相公为突破点,说实话,和三爷合作肯定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