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华东林业 第十一章 在景宁进行森林资源调查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781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这年的秋天,我们进行外业。出发前,我们的都领到了一只大背兜。被条、衣服、雨衣、鞋类、绑腿、护腿、水壶、饭盒、手电筒和洗刷用品等统统都可装入这只大背兜。一九六六年九月十五日,早晨由金华乘车出发,下午四时许到达景宁畲族自治县的鹤溪镇。次日乘一程汽车之后,改为肩挑或背负行李和外业装备至景南公社的忠溪。山村的路口贴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标语:“热烈欢迎**派来的林业调查队帮助我们工作!”
我们林业部第六森林调查大队第三中队,在中队长郑国权和女指导员王庆云以及技术员王忠甫的带领下,在忠溪完成了分层抽样做标准地的训练之后,转移至东坑公社。东坑公社共有九个大队,在这里分层布点七十个样地和十块毛竹样地。以东坑为中心,最近二三里,一般路程在十五里左右,最远的有三十里路程。中队下面有三个小队,我带了一个小队,属下有十几位队员,他们中有凌产斌、欧云贵、张先雄、张乐余等,还有三位女同胞,她们是欧业华、王秀、许文珍。欧业华是小队宣传员。小队下面又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二名队员和一名在当地请来的老乡当民工。我和王秀还有一位姓邵的老乡民工在一个小组。
当年借住在当地畲族同胞家中,每个中队都配有炊事员,晚间就在地上铺上稻草摊开被条入睡。那年月此地还没有电灯,照明多备用蜡烛和灯盏。
这次外业,是我们森林调查大队首次采用分层抽样进行森林资源调查,从上到下都很重视。大队长李华敏和党委书记夏连智都轮番到各中队蹲点了解情况和作出新部署。每天由中队部技术员对调查区内的航测照片进行分割剌点,再将剌有分层抽样点位的航测照片分配给中队属下小队的各个小组。早饭后,各人打好绑腿,扎好护腿,腰系柴刀,背上水壶,带上三只大馒头当中饭,各组带上航测照片和罗盘仪、轮尺、记录表格、50米测绳、卷尺,上路入山。
景宁县森林资源在浙江省内是比较集中的地区,境内海拔悬殊,千米以上的山峰有七百七十九座。东坑又是景宁县森林资源比较集中的林区,区内重峦叠嶂,溪流纵横,森林密布。每日按照分到的航测照片锁定的范围,循着山间小路,跋山涉水,或披荆斩棘,寻找目的地。我生长在山区,俗话说,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久住山区懂山性,生来就对地形地貌那么熟悉和亲切。有了这样的基础,加上练就了在航测照片上目视立体的功夫,选点定位还是有十分把握的。选定了点位,接下来就是做标准地。
做标准地,就是在选定的森林地块内圈成三十见方,九百平方米的样地,闭合误差控制在三十厘米以内,否则要返工重做。标准地的起点位置要立桩标号,以备中队部技术员来上山抽查。然后对标准地块内的林木按不同树种测得胸径记入表格中,供内业计算材积;附录中还要填写地植被物。通过一定数量的标准地获得的数据,求出林区内的森林蓄积量,得出林相成份,提供给国家作综合开发利用的决策。根据标准地的数据推导出林区森林蓄积量,这一系列过程都是建立在数理统计的理论基础之上。
从入山到找准点位,再开始做标准地,完成树木的胸径测量和统计,一般都要花五到六个小时。通常我负责测量,女同胞担任记录,老乡民工专做砍线。林区内遮阴蔽日,虫子多,毒蛇也常遇,尽管当年我还只有二十七八岁,一个标准地做下来,晴天汗湿透,阴雨天空里外潮,体力的消耗,腹中的空虚,情绪的紧张,也已疲惫不堪,女同胞更不用说了。
从标准地返回驻地,一般都要到了傍晚六点来钟了。有的队员七点来钟还没有回到驻地,我们已经回到驻地的就不免开始耽心起他们来。有一次,许文珍女同胞所在的那个小组,到了晚上七点半钟还没有回到驻地,大家一下子紧张起来,赶紧组织人力,带着手电筒,十几位男同胞从不同的山间小道向着该组做标准地的方向寻踪而去,呼喊声在山谷中回荡,到晚上十一来钟才把他们接应回来。这个小组在完成标准地内树木测量登计,收拾仪器设备下山,天已渐渐黑了下来,后来又迷了路。深秋的深山密林中,夜晚似乎来得特别早,山间瞬时黑了下来,是那样寂静,虫鸣和野兽的嚎叫不时声声入耳。当迷路的队员与我们相遇时,不觉泪流满面。同志呀,这时才体验到同志的亲情,集体的温暖。
虽然在东坑野外森林调查岁月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我还深深惦记着我们曾经在一起工作过的小队同志们,畲族的乡亲们,你们可好?
前些日子,我走访了原林业部第六森林调查大队,现在的《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和《国家林业局华东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他们已经用上了卫星遥感和遥测来监测森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