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华东林业 第十章 仙都美景画中人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609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一九六六年的初夏,我与老调查队员徐泰田同志一道赴浙江丽水地区缙云县,帮助当地进行荒山宜林地调查工作。在缙云县的个把月时间里,跋山涉水,到过新建镇、壶镇等许多地方,在完成工作之余饱览了山川美景,后来我又曾多次故地重游,至今仍然留下许多美好的记忆。
唐代,武周登丰元年,分括州、丽水县东北界及婺州永康县南界,合置缙云县。缙云县古城五云镇座落于好溪右岸,青山绿水,风景秀丽宜人。县城许多古建筑和居民用房,都采用石条代替砖块砌墙,经济美观耐用,独具特色。
境内风景名胜颇多,尤以仙都景区最为著名,景区有一百六十多平方公里,五百多个景点。仙都山古称缙云山,相传在唐天宝年间,经常出现五彩缤纷的云霞环绕,山谷不时传来震天的鼓乐之声。于是由刺史苗奉倩上报朝庭,玄宗皇帝闻后,龙心大悦,开金口:“这是仙人荟萃之都也!”并御笔写下“仙都”二字。公元七四八年,玄宗皇帝下旨将缙云山易名为仙都山,由此仙都声名远扬。
仙都山,与黄山、庐山并列为轩辕黄帝的三大行宫之一,道教典籍称仙都为玄都祁仙洞天,属于三十六洞天中第二十九洞天。往古来今,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王羲之、谢灵运、李白、白居易、沈括、朱熹、徐霞客、袁枚和郭沫若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和翰墨。
出五云镇,沿着蜿蜒的好溪溯源而上,绿树夹岸,藤萝攀龙附凤,溪流清彻见底,水鸟游鱼竞自由,我们仿佛置身于十里画廊,山水飘逸,云雾缭绕的天人合一的美妙景色里。首先来到倪翁洞。传说,古时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倪姓老翁隐居于此。到了公元七五九年唐代李阳冰当缙云县令时,他仰慕倪姓老翁的为人,于是亲自为此洞命名为倪翁洞。洞内石碑上至今还保留着一千多年前李阳冰手书《倪翁洞》三个篆体字,这三个《倪翁洞》篆体字真是价值连城。
出洞之后,顺着溪边走上龙耕路,这是一条在溪边的悬崖上面开凿出来的一条栈道,因年代久远,传说自然就多了起来,有的说是龙辟开的路,于是就叫做作龙耕路,令人多一了层联想。重新踏上溪边小道,不远处的高耸的悬崖上,在黛色的山岩上有一幅如同亮丽的粉红色的壁毯挂在那里,因它形似长江上的赤壁,于是人们称其为小赤壁。
前行途中见有仙都第一景的婆媳岩。那山岩如同头扎少数民族的头巾,栩栩如生的老妇,面对着对面山上有体无头的山岩,千百年来被乡间用作教育年轻媳妇的传统教材。民间传说,古时当地村中有一媳妇虐待年迈的婆婆,激怒天公,被雷霆打落了头。这一传说,对那些平日里对待公婆不甚礼遇的媳妇们来说,心中不免有点儿发怵。
走近鼎湖景区,首先映入眼睑的是参天的鼎湖峰。鼎湖峰是仙都的标志,状如春笋,耸立云端,高一百七十多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石柱,被誉为“天下第一峰”。鼎湖峰石柱底面积为二千四百六十八平方米,顶部为七百一十平方米。峰巅有小湖,大旱之年仍碧波荡漾,湖傍苍松翠柏,绿树如荫,尤同仙界。鼎湖峰平空兀自突立,无路可寻,常人是难以攀登上鼎湖峰顶的,恰恰成了松鼠和鸟儿的天堂。不过人们却在此可体验到高山仰止,这就更加增添了些神秘的色彩。
鼎湖峰下建有黄帝词宇。在缙云民间有流传轩辕黄帝在鼎湖炼丹升天的传说,这又好比轩辕黄帝在黄山的炼丹传说一样。从东晋开始,在鼎湖峰下建功立了缙云堂,唐代在缙云山易名仙都山的同时,奉朝庭旨意改缙云堂为黄帝词宇,从而与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一道形成了“北陵南祠”的格局,又是一处炎黄子孙祭祀朝拜中华民族史祖的圣地。
五百里好溪千般景,处处景色都不同。仙都以其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景观特色,融田园风光和传承悠久历史文化为一体,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投资最少、风光最美、交通最便利的电影拍摄基地,国内多家电影制片厂在此拍摄了《凤凰之光》、《阿诗玛》、《连心坝》等二十多部家喻户晓的影片。夏日里,在鼎湖峰下,好溪溪畔,开怀畅饮那产自仙都的仙都啤酒,呤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化作晴天雨点来。”的诗句,溪水伴奏,绿荫伴舞,我们不觉陶醉在仙都山水美景之中,蓦然成了仙都美景画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