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储位之争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832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太子被彻底圈禁后,朝堂上最大的悬念,便是谁将成为新的储君。
三皇子赵奕呼声最高。他本就有贤名,又在沈彻的辅佐下,接连扳倒太子党羽,稳固了朝局,深得皇上信任。户部、兵部都有他的人,连北境的萧策将军,明里暗里也偏向于他。
但赵奕并未掉以轻心。皇上虽年迈,却心思深沉,最忌皇子急于上位。更何况,还有几位皇子虽势力较弱,却也在暗中窥伺,试图抓住赵奕的把柄。
沈彻看得通透。他劝赵奕:“殿下如今最该做的,是”不争”。”
“不争?”赵奕有些疑惑,“储位就在眼前,岂能不争?”
“争则招祸。”沈彻道,“皇上多疑,若殿下表现得太过急切,反而会引起猜忌。不如潜心政务,多为皇上分忧,让皇上主动将储位交到您手上。”
赵奕沉吟片刻,点了点头:“你说得有理。只是,其他几位皇子怕是不会安分。”
“他们若不安分,才好。”沈彻微微一笑,“跳得越高,摔得越重。殿下只需静观其变,坐收渔利即可。”
果然,没过多久,就有皇子按捺不住了。七皇子赵恪,母妃是皇上近年宠爱的淑妃,仗着母妃的势,开始拉拢朝臣,频频在皇上面前表现自己,甚至暗中散播赵奕“结党营私,意图不轨”的流言。
“这赵恪,真是自不量力。”赵奕看着密报,有些不屑。
“他背后有淑妃撑腰,又拉拢了几个不得志的官员,倒是有些跳梁小丑的本事。”沈彻道,“不过,正好可以借他的手,清理掉朝中最后一批摇摆不定的人。”
沈彻的办法很简单——放纵赵恪。
七皇子想拉拢官员,沈彻便故意放松对官员任免的把控,让几个立场不明的官员被赵恪拉拢过去;七皇子想在皇上面前表现,沈彻便暗中提点他几件“利民”的小事,让他能博得几句夸奖。
赵奕起初不解,沈彻解释道:“赵恪越是得意,就越会得罪人,越会暴露自己的野心。等他把自己架到火上,咱们再轻轻推一把,就能让他万劫不复。”
赵奕恍然大悟,对沈彻的手段愈发佩服。
几个月后,七皇子果然得意忘形。他为了讨好淑妃,竟挪用了修建皇陵的款项,为淑妃修建宫殿。此事被沈彻的人查得一清二楚。
“时机到了。”沈彻将证据呈给赵奕,“只需让御史台参他一本,必能一击致命。”
赵奕点了点头,让人将证据匿名送到了周御史手中。周御史素来刚正,见七皇子竟敢挪用皇陵款项,当即上奏弹劾。
皇上震怒。皇陵是国之大事,挪用款项形同大逆不道。他当即下令将七皇子贬为庶人,流放南疆,淑妃也被打入冷宫。
经此一事,其他几位皇子吓得噤若寒蝉,再不敢有任何异动。朝堂之上,只剩下赵奕一枝独秀。
皇上看在眼里,心中已有定数。这日,他在御书房单独召见了赵奕和沈彻。
“奕儿,这些年,辛苦你了。”皇上看着赵奕,语气带着几分慈爱。
赵奕躬身道:“为父皇分忧,是儿臣的本分。”
皇上点了点头,又看向沈彻:“沈彻,你辅佐三皇子,有功于社稷。说吧,想要什么赏赐?”
沈彻躬身道:“臣不敢奢求赏赐,只愿能继续为皇上、为殿下效力,辅佐大雍国泰民安。”
这话既表了忠心,又捧了赵奕,让皇上很是满意。“好,好一个”国泰民安”。朕就升你为户部尚书,兼领吏部侍郎,替朕好好打理这两个要害部门。”
从侍郎到尚书,还兼领吏部侍郎,这已是极大的恩宠,几乎掌控了朝廷的人事和钱粮大权。沈彻心中微动,面上却依旧恭敬:“谢皇上隆恩!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奕也替他高兴:“沈尚书,恭喜了。”
离开御书房时,沈彻能感觉到背后皇上的目光,复杂而深邃。他知道,皇上提拔他,既是奖赏,也是制衡——用他来牵制赵奕的势力,防止皇子权力过大。
但他不在乎。无论皇上的心思如何,他都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权力。
成为户部尚书兼领吏部侍郎后,沈彻的权势达到了新的顶峰。官员的任免、钱粮的调拨,几乎都要经过他的手。前来巴结讨好的人络绎不绝,送礼的队伍从尚书府门口排到了街角。
沈彻却一一回绝。他知道,此时最该做的是收敛锋芒,而非贪慕虚荣。他将精力都放在了政务上,整顿吏治,清查钱粮,做得有声有色,连那些原本对他不满的老臣,都挑不出错处。
这日,赵奕在府中设宴,庆祝沈彻升迁。酒过三巡,赵奕屏退左右,单独对沈彻道:“沈尚书,如今储位之争已定,待我登上太子之位,必不会亏待你。”
沈彻举起酒杯,笑道:“殿下放心,臣定会辅佐殿下,直至殿下登上九五之尊。”
他的话斩钉截铁,眼神却平静无波。
九五之尊?或许吧。但他沈彻的路,还远不止于此。
窗外月光如水,映照着沈彻年轻却深沉的脸。他知道,储位之争的结束,只是另一场更大棋局的开始。而他,早已做好了准备。
在这权力的巅峰,他将继续走下去,一步一步,走向那无人能及的高处。因为他始终坚信,只有站得最高,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才能让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