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四十章【柳溪村】双日纹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841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凌柳指尖刚碰到帆布包,《柳氏堪舆录》突然“哗啦”一声全翻开了,书页簌簌抖着,最后停在夹着柳叶的那页——原本粘在纸边的干枯柳叶,竟慢慢舒展开,叶面上的针孔里渗出点淡红汁液,顺着叶脉流成细线,正好填进扉页那道变深的浅痕里。
    “是柳静姝的柳叶。”白笙染凑过来,指尖碰了碰叶片,汁液瞬间沾在他指腹,像滴没干的朱砂:“这痕迹不是划的,是道未填完的徽记。”
    凌柳和白笙染两人赶紧折回拾墨斋,书斋老板正蹲在院里晒医案,见他们举着书跑进来,眯眼瞅了瞅叶片上的红痕,突然一拍大腿:“这是柳家的”双日纹”!我年轻时见过柳静姝的砚台,砚台底就刻着这个,左边日字完整,右边只刻了半道,说是等她妹妹学成归来再补完。”
    说着书斋老板就往里屋钻,半晌,抱出个积灰的木盒,打开是方青石雕花砚台,砚底果然有半枚徽记,和堪舆录扉页的浅痕拼在一起,正好是个对称的“双日”——两个日字交缠,中间夹着片柳叶。
    “当年柳家姐妹离开老家时,柳静姝带了这砚台,柳静月带了块玉佩,”老板擦着砚台,“后来柳静月失踪,玉佩就没了下落,赵景年找了好几年,说那玉佩能镇住”聚骨的邪”。”
    凌柳腕间的炽日印突然热起来,砚台底的徽记竟和印记呼应着泛光,书页上的柳叶汁液也亮了,映得整本书像浸在红光里。
    白笙染突然想起什么,摸出青铜小镜凑过去,镜面瞬间映出幅画面。
    柳静姝蹲在西配楼地下室,正用柳叶蘸朱砂补砚台底的徽记,柳静月站在旁边,手里攥着块白玉佩,佩上也有个小日印。
    “玉佩在赵景年手里?”凌柳刚问出口,就听见巷口传来赵小海的喊声,手里举着个红布包,跑得满头汗:“刚整理我爹的箱子,翻出这个!说是当年柳静月落在我家的!”
    红布包一打开,里面果然是块白玉佩,佩身裂了道缝,日印上沾着点深褐粉末,和柳静姝标本的断口粉末竟然一模一样。凌柳把玉佩凑到砚台边,佩上的日印突然“咔”地一声,和砚台的徽记扣在了一起,堪舆录里的柳叶瞬间掉下来,正好落在玉佩裂缝上,裂缝竟慢慢合住了。
    “原来柳家的双日纹,要砚台、玉佩、柳叶凑齐才管用。”白笙染看着合缝的玉佩,突然指了指镜面——刚才映出的画面变了,柳静姝正把本小册子塞进砚台盒,册子封面上写着“骨防录”,旁边站着个穿中山装的男人,背影像极了赵景年。
    “是防聚骨煞的法子。”凌柳赶紧翻砚台盒,果然在底层摸到本线装小册子,纸页发黄,第一页就写着:“双日映骨,阳散阴消,若遇邪引,以柳叶为引,日印为镇。”
    正看着,周明宇突然发来消息,附了张照片:医学院图书馆的旧书架上,摆着本和《柳氏堪舆录》封面一样的书,书脊上刻着个模糊的双日纹,旁边站着个戴眼镜的老师,正伸手去拿书。
    “是张教授。”凌柳一眼认出来——这人上周还在选修课上讲过1953年医学院的旧事,说柳家姐妹是“封建迷信的受害者”。白笙染立刻把青铜小镜对准照片,镜面里的张教授手里突然多了把刻刀,刀柄上的旧布和之前在柳树下捡到的一模一样,布角也绣着“赵”字。
    “他是赵景年的远房侄子。”书斋老板突然开口,“前阵子来问过我柳家旧物的事,说要”完成赵景年没做完的事”,我看他眼神不对,就没敢说。”
    凌柳攥紧玉佩,炽日印烫得像团火:“他要的不是堪舆录,是柳家防聚骨煞的法子——当年他祖上想借三柳聚煞,被柳家姐妹拦了,现在他想接着来。”
    话音刚落,手机突然震了,是周明宇的语音,声音发颤:“凌柳!张教授把西配楼的标本弄走了!说要”做研究”,我拦不住,他还拿了本……和你那本一样的书!”
    两人往医学院跑,路过巷口时,看见少年正把柳静月的木牌摆在杂货铺柜台,旁边放着奶奶的黑白照片,木牌上的红绳和照片里奶奶领口的红绳一模一样。少年看见他们,突然喊:“我爷爷日记里写,柳家姐妹当年藏了个”骨瓮”,说能装散掉的骨魂,在柳家旧宅的地窖里!”
    凌柳心里一动,摸出玉佩——佩上的日印正朝着城郊的方向亮,青铜小镜里也映出条路,尽头是座爬满藤蔓的老宅子,正是柳家旧宅。白笙染牵住他的手,砚台和小册子塞进包里,指尖还沾着柳叶的清苦:“先去旧宅找骨瓮,张教授带标本去聚煞,肯定要去有柳骨的地方,柳家旧宅就是第一个目标。”
    路边的柳叶突然都朝着城郊的方向飘,麻雀成群结队地跟着他们的车,翅膀上的红光和炽日印的光缠在一起。凌柳看着窗外掠过的树影,手里攥着合缝的玉佩,突然觉得那道双日徽记里的光,像柳家姐妹当年没说完的话——不是要聚骨,是要护着所有被骨忆缠上的魂,好好安息。
    车刚拐进通往旧宅的小路,玉佩突然“嗡”地一声,凌柳的帆布包也动了,《柳氏堪舆录》的书页里,慢慢浮起个小小的双日印,和玉佩、砚台的徽记叠在一起,亮得像两团小太阳。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