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九章:终结之舞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227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血光刺入眼底的刹那,淮安只觉胸腔某处轰然崩塌!掌心迸出的金光如旭日破晓,直贯祭司心口——这一击裹挟着三百年未散的愤懑:为何凡人悲欢总要受困于天意?若命运终将滑向深渊,凭什么不能斩断这枷锁?
祭司黑袍翻飞如夜枭避过锋芒,将软倒的昭霓抛给随从。错身时枯爪掠过淮安面颊,青铜面具应声而落。
”你不是尧穆。”沙哑的耳语如乱葬岗的阴风,”你究竟是谁?”
”来寻妹妹的人。”淮安剑指祭坛,字字淬冰,”再伤她分毫,我拆了你这通天祭台!”
祭司的狂笑中,昭霓跌撞着扑在石台上,腕间鲜血竟让祭纹泛起妖异红光。淮安眸中金芒暴涨,光刃瞬间洞穿挟持者的胸膛!他揽住昏迷的昭霓,左手灵力如春泉涌向伤口,右手生灵剑啸如龙吟——
”你竟敢用神使之力对抗天命!”祭司杖裂人退,被逼至祭坛边缘。剑尖悬于眉心时,淮安看见对方眼底扭曲的狂热:”新祭司现世之日,便是旧祭品献祭之时……”
淮安没有下死手,将大祭司逼到祭台角落,剑尖停在距大祭司眉心一寸处,冷冷道:“什么祭司必须承担的,昭霓说不想承担,那就不承担。”
大祭司咧嘴笑了,“你根本不懂懂什么是天道!”
枯瘦的身躯猛然撞向剑锋!淮安撤剑不及,温热血珠溅上他颤抖的眼睫。老祭司仰倒在血泊里,最后一丝气息化作讥诮的叹息:“天道就是,我们说了不算。”
人群中的惨叫如潮水般漫开。黑影如鬼魅在百姓间穿梭——那分明是魔族的气息!淮安心头巨震:难道北楚浩劫早有预兆?
”你误了吉时!”大祭司竟然还没死,呕着血嘶喊,”若早开祭台,何至如此!逆天而行,必遭天谴!”
龙啸破空,黑龙巨影扫荡魔物。祭台红光骤起,触及光柱的魔族皆化飞灰。祭司癫狂大笑:”灭顶之灾!昭霓的预言是真的!”
淮安正要出手,却被一只冰凉的手拦住。昭霓腕间鲜血浸透衣袖,周身竟泛起与祭台同源的红光:”哥哥,先救伤员吧。”
她摇摇晃晃站起,如风中残荷:”你总不能护我一世……这次,我不逃了。”
”还在等什么!”祭司厉喝如鸮啼。
”笄礼那支舞,原想跳给哥哥看的。”昭霓苦笑。淮安欲强拽她离开,却被无形屏障弹开——少女脸色愈白,眸光却愈亮:”现在不看,就再没机会了。”
紫衣残破的幻影与眼前华服公主倏忽重叠。昭霓展袖如蝶展翅:”祭司起舞时,祭台当封——”她向前一步,淮安被磅礴之力震落高台。
乱军中唯有云乐化为人形接住他。淮安伫立在下,看祭台红光如茧包裹那个翩跹身影。最后一瞥里,昭霓的唇形在说:”替我看看太平年月。”
殿下,我循魔族气息追至此处。”云乐的声音似隔水传来。
淮安却恍若未闻,瞳孔里只映着祭台上那个旋转的血色身影。昭霓每一次扬手都洒落猩红雨珠,鲜血溅在她苍白的脸颊,像雪地里绽开的红梅。
”即便成了神使……也救不了注定陨落的人么?”
”大哥哥!”孩童的呼唤飘散在风里。淮安指尖深深掐进掌心,祭台的红光随着血滴越发明亮,几乎要灼伤眼眸。
”殿下。”云乐又唤了一声。
淮安终于动了,伸手攥住云乐衣袖,像溺水者抓住浮木。溯光杵在雨中泛起青芒,映得他眼尾绯红:”这次……晷玺会在吗?”
”或许。”云乐将杵尖转向东方,另一只手覆上淮安冰凉的手背,”它总在命轨转折处指引方向。”
雨幕模糊了视线。淮安仰头望去,祭台上的身影已踉跄如残蝶,宽袖拂过处血痕斑驳。可每当转向他时,那张脸依然在笑——像儿时偷塞给他糖酪樱桃时,那种带着酒窝的狡黠微笑。
”这不是真实世界。”云乐的传音如针刺入脑海的刹那,淮安看见昭霓的舞步化作纷飞纸灰,祭台的红光吞噬了最后一片衣角。
光芒散尽,几人竟又落回北楚地界。淮安望见城门上龙飞凤舞的题字,抬脚便要往里冲。
”殿下!”云乐的声音如寒泉浇顶,”此时昭霓公主随圣上正出使邻国。”
淮安猛然刹住脚步,背影僵直。承潇小跑着拽住他衣袖:”大哥哥……”
日光倾城,却照不透心口堆积的阴翳。那个会为噩梦哭红眼睛的小公主,最后竟用鲜血浇灌了祭台。他被震落高台时,昭霓那句”哥哥对不起”还在耳畔萦绕。
”为何要有这般残忍的仪式?”淮安的声音像是从裂缝中挤出。
”祭台乃天外陨石所铸,唯祭司之血可启。”云乐的叙述平静如古井,”每年须以血祭驱散邪祟。”
”尧穆当年如何做?”
”斩祭司,囚公主。”
淮安眼底燃起一丝希冀:”那昭霓……”
”祭典当日,殿下虽将公主锁在深宫,”云乐望向城门飘摇的旌旗,”然魔族现世屠城时,她自缚双手走上祭台,依祭司所授完成了仪式。”
”可我本想救她……”淮安踉跄半步,”终究什么都改变不了么?”
云乐捧起他苍白的脸:”无人比你做得更好。至少在这个时空里——”指腹拭过他眼角,”公主送出了珍藏的糖酪樱桃,也跳完了笄礼那支舞。”
承潇忽然将什么塞进淮安掌心。低头看去,是颗用锦帕包好的樱桃,果皮上还凝着水珠,像少女未干的泪。
承潇在旁静立良久,忽然轻声道:”昭霓姐姐了却夙愿,应是欢喜的。那支舞,她对着铜镜练了整整一个春天。”
淮安颔首,目光落在这孩子身上:”是啊,你原是懂她的——青麟国太子。”
暮色如墨浸透林间,惊雷在天际翻滚。承潇站在树影深处,声音沉下去,不像个孩子:”我们曾是总角之交。”
淮安自仙界醒转后便心头压着巨石。他窥见的片段拼凑出残酷真相:尧穆所处的盛世,实是暗涌最烈的危局——极北之地的封印,正随时间流逝逐渐崩解。
郁郁葱葱的森林逐渐暗下去,天空中似乎有隐隐的雷声,逐渐四合的阴云伴随着低空飞过的山雀,带走了几片落叶大小的光芒。
承潇在一片阴影中低下了头。
尧穆降世时,九霄鹤唳惊破长夜,钦天监在泛黄的宗卷中颤抖着指出——这孩子注定是末代神使,背负着修补天地封印的宿命。他活在盛世危局的双生面:北楚的疆域在他父辈手中扩张至极致,而极北之地的封印却在暗处发出冰层断裂的哀鸣。
他是被国运与绝望共同浇灌的天地宠儿。三岁诵《万灵谱》,七岁执斩魔剑,十五岁孤身入幽冥海取龙髓。史官们战战兢兢记录着这位太子的神迹,却无人敢写他每夜望着星盘时,唇角溢出的鲜血如何染红龟甲。
可在承潇记忆里,尧穆永远是那个会在雪夜叩响敌国宫门的少年。当青麟国在饥荒中化作人间炼狱,这个被万民奉若神明的人族魁首,竟抱着粮草出现在城楼下。锦袍下摆被荆棘撕破,玉冠沾着赈灾时的米糠,可他眼底的光比太庙供奉的夜明珠更温润。
那年赤地千里,青麟国在饥荒中奄奄一息。当尧穆巡边途经此地,看到的已是人间地狱——枯骨横陈街巷,奄奄一息的灾民蜷缩在断壁残垣间,连哭嚎都微弱得如同叹息。
少年太子径直闯入宫门,在那座连烛火都点不起的宫殿里,与承潇隔着一盘瓜子相望。听闻两国皇子会盟仅以瓜子待客,尧穆沉默片刻,忽然解下腰间玉珏置于案上:“即刻开仓,能救一人是一人。”
他亲自将巡边队伍的军粮分发给垂死的百姓,返程后更在朝堂连上三道奏疏。当满载谷物的车队再度抵达青麟国,承潇却执剑拦在城门前:“若要趁火打劫,不如让青麟国干干净净地死。”
尧穆在马上凝视他片刻,忽然扬鞭指向身后粮车:“这世上不是所有善意都要等价交换。”他命人卸下所有粮草,临行前回眸道:“身为皇子,便以天下民为子民。”
三个月后,当承潇带着百车新粮赴北楚致谢时,尧穆正在田间与老农查看稻穗。听闻来意,他擦着指尖泥土浅笑:“应尽之事,何须言谢。以礼待人,本是君王本分。”
承潇彻底折服于这份胸襟,两国缔结盟约。此后五年,北楚境内风调雨顺,仓廪丰实,连年丰收让国库积蓄翻了两倍有余,仿佛连天地都眷顾着这段情谊。
尧穆身边除了始终沉默的云乐,狩猎时多了个活泼的身影。他们在春日追逐鹿群,在雪夜围炉读史,那些年穿过林间的箭矢都沾着阳光的温度。
这些记忆如萤火,在淮安于仙界养伤时悄然点亮。他看见承潇的父皇手把手教尧穆解读农耕图,那位总在袖中藏点心的皇后,会悄悄给三个少年塞蜜饯。那是尧穆沉重命运里罕有的轻松时光,是他作为“人”而非“神使”存在的证明。
当承潇后来看见那人带着一身伤,毅然走向魔族大军的背影时才明白,原来太阳陨落前,会先把最后的光辉都赠给人间。
三百年后,承潇站在青麟国的废墟上。昔日的宫阙只剩断壁残垣,春草在玉阶间疯长至丈许,野花缠绕着腐朽的梁木。他抚过斑驳的城墙轻声道:
“你教我明君当为苍生俯首,可为何我学会时,故国已无处可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