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七章论引水梯(上)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253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海防港的夜色压得很低,集装箱桥吊的灯光刺破潮湿的空气,在甲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在越南海防这边没撑过24小时,当天晚上九点便离开了这里。(集装箱船的靠泊时间还是很紧张的,跑中日韩的,基本上三天五个港!东南亚这边还算好一点。)
“老规矩,你拔大门销子,我解帆布。”水头说着,蹲下身子去解帆布上面的绳子。
现在和水头收放引水梯,已经达到一定的默契度了!我们配合太多次了,连话都不用多说。
如果只放一个软梯(干舷小于九米),我先把栏杆的两根大销子拔掉,大门打开,(跟栏杆一个高度。)周围的杂物清除掉。水头则去解开帆布绳。
之后我拿着安全绳到大门那边,水头把帆布整理好丢在一边。然后我俩开始把软梯从架子上拿下来。扛到大门的位置。(没错,就是扛~)
十二米长的软梯,每一节都是木头做的,很沉。加在一起,就很难拿得动。原本是三个人配合(收放引水梯的时候,驾驶台会派下来一名水手,然而现在不派了,也就我跟水头两个人干~)
俩人吭哧吭哧扛了过去,我拿着安全绳,在最底端的长杆后系上(软梯有长杆和短杆,还有胶皮之分,长短之间大概三米一个间距,短杆之间33厘米一个间距。这样方便计算,当然梯子上也有相对应的米数。胶皮只是在最底端,大概有三节的样子。)
安全绳的另一端,则系再栏杆上,防止软梯掉落到海里,我们也能顺着绳子给拉上来。(谁也不希望出现这种事,如果真的发生了,得三五的水手一起拉,很麻烦~)
接着,把软梯一节一节放下去,直到放到指定位置才停。(比如,要求放水面1米,如果干舷是8米,那我们得放下去7米,保持梯子最底端的胶皮踏板距离水面有一米的高度,好让引水艇顺利把引水送到梯子附近。主要是避免引水艇把梯子撞坏。)
“慢点,别急。“水头伸手帮我稳住,“一节一节放,别让它打结。”
放到算好的高度后,我们用卸扣,把软梯固定住。(甲板边缘有专门的把手)再试试梯子牢不牢固。
通常是我踩在梯子上,往下蹬,两只脚都站在上面,整个人都在船舷外面,两只手抓住栏杆,生怕会掉下去。
之后,水头用对讲机汇报:“报告驾驶台,左舷/右舷引水梯1米水面备便!”
放引水梯的工作到这里算是结束了。(有时候大副算吃水不准,可能会影响到我们放梯子的高度。水头的眼睛就是尺,他说放多少就是多少,不得不佩服!)
在引水下船之前,我们想干嘛干嘛。回去休息也好,在外面干活也罢,只要在引水下船前,能及时出现在梯口就行。
过了好一阵,感觉到主机“咯噔咯噔”作响,然后没了动静,就知道我船减车减速了。对讲机突然响起:”水头水头!引水准备下去了。”
我和水头对视一眼,快步走向左舷引水梯的位置。海风裹着咸腥味扑面而来,脚下的甲板随着波浪轻微晃动。远处,引水艇的探照灯划破夜色,正缓缓向我们靠近。(准备靠上来的时候,我和水头顺着安全绳往上拽一点,以防胶皮被夹。一般小船无所谓,有时候他们用大拖轮接送引水,这个时候可就要小心点了,把安全绳往上拉高点,等他们靠过来之后,我们才好放下去。)
”检查一遍。”水头说着,弯腰拽了拽引水梯的固定绳。我蹲下来检查踏板的牢固程度。这是我们每次必做的程序——引水员的命就系在这十二米长的梯子上。
驾驶员领着引水员走过来时,引水艇已经稳稳地停在了船边。浪花拍打着艇身,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引水员是个精瘦的中年人,穿着橙色的救生衣,朝我们点点头就利落地踏过栏杆。
”小心踏板。”水头提醒道,一只手虚扶着引水员的后背。我站在一旁,眼睛紧盯着梯子,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引水员动作娴熟,像只灵活的猴子,几下就消失在了梯子下方。只有梯子轻微的晃动证明他还在往下爬。
对讲机再次响起时,我们已经等了将近三分钟。”报告驾驶台,引水已离船,引水艇已清爽!”
“干活。”水头吐掉嘴里的烟头,火星在甲板上溅起几点红光。我们配合着把安全绳往回拉,绳子绷得笔直,在月光下泛着水光。拉到尽头时,我们才好去卸下了固定梯子的卸扣。
拽梯子是最费劲的环节。我双手抓住最上面的踏板,整个人的重量都往后仰。梯子像条不甘心的海蛇,每次把长杆或者短杆拉过船舷时,梯子都想把我拽下去。有一下特别猛,我脚下一滑,膝盖重重磕在甲板上。
“操!”水头一把抓住我的救生衣,“不要命了?”他骂骂咧咧地过来帮忙,我们像拔河一样,一节一节地把梯子从船舷外“抢”回来。
等最后一节踏板拉回甲板,我的胳膊已经酸得抬不起来了。水头的后背也湿了一大片,不知是海水还是汗水。我们喘着粗气,把十二米长的引水梯扛回原位。梯子压在肩上,木头棱角硌得生疼。
挂好梯子,水头抖开帆布盖上去,绳子在他手里灵活地穿梭,很快就打了个结实的水手结。我检查了栏杆销子,把工具一件件归位。甲板上的水渍在月光下慢慢变干,像正在消失的印记。
“明天到洋浦。”水头又点上一支烟,“还得再来一遍。”他吐出的烟圈很快被海风吹散。我望着远处引水艇的尾灯,那点光亮在漆黑的海面上越来越小,最后完全被夜色吞没。
对讲机里传来驾驶台的指令,我们的船开始转向。我揉了揉发酸的手腕,听见水头在哼一首跑调的东北老歌。十二米的引水梯静静地躺在架子上,等着下一次被唤醒。而我和水头,就像这梯子上的两个绳结,被海浪一次次打湿,又一次次晒干,周而复始。
以上是收放引水梯(软梯)的正常操作。
干舷超过九米的时候,光靠软梯不行,得用组合梯——软梯加机械舷梯。
驾驶台一喊:“干舷11米,准备放组合梯!”我和水头就知道,今天这活儿没那么简单。
舷梯是机械的,平时收在甲板边上(纵向,竖起来),像一条折叠的钢铁蜈蚣。我侧着脑袋,把固定销子一个个拧开,水头则跑到舷梯的单根栏杆旁边,解开,拿出两根带绳的,插在舷梯踏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