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龙在渊 第二十七章:觐见天子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501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第二十七章:觐见天子
对于年轻的汉灵帝来说,熹平四年的冬天过得可不如往年那么舒服,烦心的事一件接着一件。
鲜卑大军把张滔的围困在渔阳,从南皮发来的告急文书几乎每天都有三封以上要送到他的龙案上,而朝中的大将居然还能沉得住气,没有一个从“病”中复苏。乌桓和南匈奴也开始调集兵力,不用说,肯定是想分一杯羹。鲜卑已经派遣了使臣来到洛阳,虽然还是口口声声的自称藩属,但是胃口却大得让人害怕:让大汉朝一次给三十亿钱。张让对他说那个数目的时候声音都在发抖。
北方的战事正缠得他焦头烂额,“益州夷反”的报章又送了上来。年轻的皇帝看着地图上那一个小点,心里实在想不通一件事:大汉朝那些尽忠职守的官员现在都在干什么?居然连“癣疥之患”都没有办法处理好。
张让这次保举错了人,连带着赵忠他们都担受了责骂,可是年轻的皇帝心里还是倚重着这些宦官。朝廷重臣也许会有人想不通,可是灵帝清楚的知道,外戚是他绝对不敢用的人。自高祖之后的吕党之乱以来,汉朝的历代皇帝都防备着外戚掌权,即使这样防备着,外戚还是有机可乘的:汉章帝死后,窦太后临朝称朕,外戚窦宪便总揽大权。窦姓亲属及其党徒纷纷出任朝官与地方官,直到和帝与宦官郑众密谋,杀了窦宪,情况才好一点。
但是这些宦官也不让他省心。曹操以五色棒杖毙了蹇叔之后,抢先送上了奏章,详细说明了蹇硕的叔父如何强抢民女,以身犯禁,不料自己“失足跌落,以至身死”。灵帝当然知道这奏章大有可推敲的地方,可是曹操在奏章中处处留了余地,让灵帝看了也觉得曹操厚道。不料蹇硕居然还找灵帝哭诉。灵帝气得铁青了脸,把曹操的奏章一把扔在蹇硕的脸上,一句话都不说的转身走了。
蹇硕这才知道自己慢了一步,只能无奈的咽下这口气。即使如此,灵帝还是生气了好几天,直到张让想出了驴车这个主意,才算是把灵帝的气给平息了。
蹇硕告状不成,反倒是让曹操真真正正的露了把脸,朝廷中平时对张让等人不满的官员都对曹操交口称赞,毕竟能让权倾朝野的“十常侍”栽这么大一个跟头,同时还能让自己丝毫无损,曹操已经显示出他日后远远超越常人的政治手腕和魄力。
曹操棒杀蹇叔的事情,刘备从一开始就没有费过半点心,因为在历史上,曹操可没有依靠刘备去对这件事情“善后”。在自己宿命中最大的对手猛捞政治资本的时候,刘备正在积极的向王允、荀爽等人学习经国之道,同时,刘备还刻意的培养身边的人才。自从确定了“要改变宿命”这个目标之后,刘备开始冷静的分析历史上的曹操成功的原因,而大量优秀人才促成曹操事业上的成功是刘备思考的心得之一。
在经过反复思考之后,刘备做出了一些安排,比如为赵云、徐晃遍请名师,提高他们的武艺,刘备自己还将他在二十一世纪学的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教给了赵云他们。
刘备找寻名师的进程很不顺利,这一点让刘备非常的伤脑筋,因为一些所谓的名师根本教不了赵云和徐晃。最后,抱病的槐里侯皇甫嵩帮刘备解决了这个难题:皇甫嵩请自己的好友朱儁将赵云等人引荐给金城阎家,请老将军阎厚亲自调教。
对于这个阎厚,刘备完全没有概念,但是对于金城阎家,刘备却是非常的熟悉:韩遂与马腾曾为争凉州河湟之地而相互攻击。当时马超少年英武,在凉州可谓所向无敌,韩遂敌不住,便派他的女婿阎行出马。阎行用矛刺马超,铁矛禁不住他的大力,矛头折断了,他便用折矛击马超颈项,差一点就杀了马超。
晓得赵云这几个人的老师是能培养出与马超武力差不多水平来的将领,刘备自然完全放心。熹平五年的二月,他终于安排好赵云、徐晃、宋宪、魏续四人随同朱儁去金城学武艺。
赵云诸人走后没有没有多久,朝廷再一次收到北方的战报,张滔的大军在渔阳全军覆没,张滔自己也成了鲜卑人的俘虏。消息传来,朝廷震动,灵帝下了一道诏书:“废宦官入令制,宦官自此不得参政,百官即刻入朝觐见。”
自此,从熹平四年起到熹平五年,延续了整整一年的风波终于平息,大汉朝的朝堂上又恢复了百官朝见的生气。而第一次朝见,王允特地带上刘备,这是刘备进洛阳以来,第一次去见自己的皇帝哥哥。
**
凉风起兮日照渠,青荷昼偃叶夜舒,惟日不足乐有余,清丝流管歌玉凫,千年万岁喜难逾。
这是灵帝在在西园起裸游馆的时候所做的《招商》歌,歌中说他比神仙还快活。可是刘备见到的皇帝却不是这样;虽然身着浅黄袍衫,腰间系着玉装红束带,脚穿六合靴,端坐在御椅上的灵帝只有二十出头,但是长期的纵酒纵色,让略显肥胖的年轻皇帝看上去至少老了十岁。
“臣刘备参见陛下,愿陛下万寿无疆。”刘备按照王允教他的朝仪,向灵帝行了三跪九叩之礼。
“御弟平身。”灵帝摆摆手,示意刘备站起来,他上下打量刘备,发现这个年纪比自己小四岁的堂弟仪表堂堂,英气逼人,这让灵帝心里略微的有些不舒服。
“谢陛下,”刘备从容的站起身,等候灵帝“垂问”。
“司徒曾与朕提到御弟入京,只是年来朕国事繁重,直到今日才得兄弟相见,让人不胜唏嘘。”灵帝先和刘备说了两句家常,接着话锋一转,“御弟现任何职?”
“臣现任司徒府长史、洛阳都尉。”刘备恭敬的回道。
灵帝略一沉吟,“皇叔当日为孝廉,此皇叔不愿入仕之故,但皇室尊爵不可轻弃,朕现封御弟为阳亭侯,佩金印紫绶,掌节,其职暂不变更,容朕思之再议。”
“谢陛下。”刘备知道灵帝连续给的三道封赏都是诸侯王才能享有的,意外之余,也深感喜悦,赶紧磕头谢恩。
“今北有鲜卑军压北平、渔阳,南有益州夷反,已破建宁。现鲜卑之使已叩京阙,要我大汉三十亿钱,众位卿家可有安邦之良策?”等刘备退下,灵帝看了看众大臣,忍不住问了出来。
“启奏陛下,依臣来看,唯今之计,一动不如一静。”桥玄身为太尉,不能不说两句,好在年轻的皇帝这个时候最担心的事情都是明摆着的,大臣们私下早商量好了,就等着皇帝废除宦官入朝呢。
“何为一动不如一静?”灵帝一愣,他想不到掌兵事的大臣居然出了这么一个点子,这把他原本点将出征的想法完全推翻了。
“陛下,今尚在早春二月,北方雪尤未融,此时出兵,其时不可,此不得天时。鲜卑屡犯我北疆,已尽知悉我大汉路径,而连年争战,渔阳、北平诸郡道路毁圮实多,此我军失地利之势。前番张滔领兵北征,未闻鼓而先言歇,已堕我大军士气,而后全军覆没,其人遭俘,月来不闻遭戮之音信,想必又是李陵人物。此其时也,我大军不占天时,不得地利,不获人和,安可出兵?”
刘备听桥玄说得不无道理,只是桥玄鄙薄李陵,让他心里很不舒服。可是这时是汉朝,不管后世如何给李陵翻案,汉朝的皇帝都是将李陵作为叛徒来对待的。当年的太史公为李陵说了两句公道话,结果就被施以宫刑,可见其一斑。
“难道我大汉便任由此等小丑绕梁而舞不成?”灵帝一拍桌子,把很多不说话的臣子吓了一跳。
“非也,陛下,我大汉岂能容此等小族放肆?臣请陛下容诸位将军三个月,三个月后,陛下可见一支精兵,那时春和晴暖,正合出兵。”桥玄侃侃而谈,再加上他语音清朗,让人听了就觉得很有说服力。
汉灵帝看了看其他大臣,发现没有任何人反对,忍不住问道:“各位卿家以为如何?”
“臣附议。”王允一躬身。
“臣也附议。”荀爽也表态。
“臣也附议。”皇甫嵩也表示赞同。
有了三公和当朝第一名将赞同,接下来,各位大臣都纷纷表示赞同这“老成之言”。刘备虽然隐约觉得不太对劲,但是这个想法还是模糊一片,也就不好再说什么。
“既如此,众卿家皆宜勤力,今日散朝。”灵帝知道马上出兵已经不可能了,怏怏的散了朝。
刘备随王允往外走,刚走到门口,看见荀爽向他们两人招手,赶紧牵了牵王允的袖子。
“慈明何事见招?”王允笑眯眯的看着荀爽。
“王司徒,阳亭侯,请二位借一步说话。”荀爽眨眨眼睛。
王允和刘备莫名其妙,跟着荀爽走到宫外,上了荀爽的车驾之后,荀爽才叹了口气。
“司空大人,何事烦恼?”王允惊讶的看着对方。
“桥玄此议,陛下心中实有不愿,我怕今日之议尚有反复。”
“陛下怎知我等用心良苦。”王允也叹了口气。
“二位大人,”刘备觉得这个时候可以开诚布公的和两人讨论一下刚才桥玄的意见了,“适才桥太尉所言,刘备小子不才,其实颇觉有待商榷,还要向二位大人请教。”
王允和荀爽对看了一眼,王允和声说道:“阳亭侯但言不妨。”
刘备觉得王允忽然喊他“阳亭侯”,这让他很别扭,但是他现在无瑕顾及。“鲜卑大军兵压北平,若不早日发兵抗衡,异日他大军南下,我大汉境内不是一片涂炭吗?”
“阳亭侯有所不知。我等非是不愿出兵,只是我大汉现在实在无兵可出,也无钱可出。”
“什么?”刘备听完,顿时大吃一惊,难道京畿之内的数万兵马、卢植手下的十万雄兵都是纸糊的不成?而且大汉朝这几年没有发生过太多的灾害,根据他知道,最大的一次蝗灾还要两年之后才能出现,汉朝怎么会连出兵打仗的钱都没有了?
**
请不吝指正的读者将意见统一在一张帖子里发,不要刷版,我会采取给精华或者置顶的方式让更多的读者参与讨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