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施善义取义成仁 高敬斋死里逃生(1)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697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大别山默默无闻地雄居在淮南与江北之间,没人能说得清楚它已经存在了多少年。
    虽然大别山也有连绵起伏,壮丽雄伟的景色,也有瀑布深潭,险峰怪石,也有奇花异草、珍禽异兽,但自古以来的交通闭塞,贫困落后,使它未能列入名山。
    历来,人们都很少关注大别山。同样,发生在大别山里许多动人心魄得故事,也鲜为人知,很少有人关注。
    大别山曾经发生过许多壮烈、动人的故事。尤其是红军暴动,成立苏维埃政权时期,很多惨烈,惊心动魄的往事不为世人所知。这些逝去的往事,已经被岁月冲淡,被时间淹没。许多历史真相,也被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在掩盖、歪曲。
    是非,被时空巧妙地变成了是是非非。甚至,忠奸善恶也被世人完全颠倒。
    但历史记住了这些事,这些人。
    这些尘封的往事,除了让人感慨,催人泪下,至今依然发人深省,依然意味深长,让人掩卷深思。
    大别山西北麓,有个古老的集镇叫麻埠镇,当地人叫麻埠街。此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修梅山水库,被掩没在水底。在此之前,麻埠镇是个繁忙的水陆码头,是当地的交通枢纽。大别山地区盛产木、竹、茶、麻等土特产,这些山货与外地流入山里的日用货物,大多都是在麻埠镇贸易集散。
    虽然麻埠镇跟其它城市比,显得很小,几乎微不足道,但对深山里的人来说,这个集镇已经相当繁华,相当大了。故在当地,麻埠镇自古以来就有“小南京”之称。
    离麻埠镇西南五十里有座不大不小的山峰,叫兰花山。
    大别山地广人稀,绝大部分山岭,特别是小山岭都没有名字。凡是有名字的山岭,基本都有一个美好浪漫的故事和神奇的传说。
    发生在兰花山的故事,却不怎么美妙。
    兰花山三面环水,只有一条狭窄的山脊与其它山峰相连,地势险要,风景秀丽。每到春天,这里遍山兰花竟放,清香幽远。再加上漫山遍野红的、黄的、还有白色的杜鹃花(即映山红),也恰在此时开放,把满山遍野装扮得艳丽无比。兰花山的形状奇峻陡峭,路转形逥,景色绝佳。那些在悬崖石缝里顽强生长出来的青松翠柏,姿态万端,令人叹为观止,委实是个踏青采风的好去处。
    只因近年来战乱不止,加上年景不好,山里许多地方都有土匪出没,人们已经没了游山玩水的兴致。这兰花山也多年无人问津,逐渐被文人墨客们冷落了。
    三面环绕兰花山的这条河有个美丽的名字,叫兰花溪。
    兰花溪畔有个渡口,人们称它为兰花渡,是通往麻埠的必经之地。渡口不远处有个小客栈,大家都叫它兰花店。
    兰花店跟山里大多数做小生意的人家一样,也是亦店亦家的格局,亦农亦商的经营。
    兰花店店主姓施,名善义,夫妻二人,均三十多岁,是个本份忠厚人家。山里人成家早,他们虽然年轻,却已经有了三个小孩。大的是个女儿,小名兰子,大名施春兰。老二老三是男孩,小名叫大虎、小虎,没起大名。
    施善义家的这个小客栈,兼做饭店和小杂货生意。
    这一带人烟稀少且都是农户,因此顾客不多,只是在春秋收获茶麻、板栗的旺季,往来麻埠的客商、小贩们增多时,生意才有些起色。平时,施善义小两口则以种田、摆渡为生。
    夫妻二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清苦平淡中自有一番田园之趣,享受着朴实清贫的夫妻恩爱与天伦之乐。
    这天傍晚,施善义夫妇劳作归来,在厨房做饭,两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在堂屋兼客厅的外间里嬉闹戏耍。施善义一边在砧板上切菜,一边问身边正在做饭的妻子说:“哎,我说孩子他妈,小兰子去她姥姥家几天了?”
    “怎么?想她了?这丫头不是昨天才去的吗?”施善义的妻子说。
    憨厚的施善义笑着说:“是吗?我怎么觉得她像是走了好多日子似的?”
    妻子嗔怪地笑道:“一个大男子汉,婆婆妈妈的把孩子看得这么重,跟个女人似的,真没出息。”
    施老板笑道:“这就叫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你懂什么?”
    小俩口正在说笑,风尘仆仆的高敬斋飘然而至。
    高敬斋近四十岁,高高的个子,清瘦文雅,看样子象个教书先生。
    其实高敬斋是个大富商、大财主,他家住在离此西南一百好几十里地外的茶埠镇,每年他都要在这个时候到麻埠镇去一次。做为一个生意人,他要了解一下当年茶、麻、木、竹外售的行情和日用百货进购的价格。
    高敬斋每年来回都要经过这里,喜欢在兰花店歇歇脚,吃顿饭。时间赶不上的话,就在这兰花店住上一宿,是施善义家的熟客。
    高敬斋进门后直奔厨房,行囊未放,先向施善义一抱拳:“别来无恙?老弟,家里的生意还好吗?”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