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赫的咒语  第四十三章 身世浮沉雨打萍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999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自古以来,无宠的皇后很多,帝后之间琴瑟和谐的难有几对,大多数皇后都是在凄凉的中宫独自度过漫漫长夜。曾经的慈安太后不就是个例子吗?只是,如果静芳能像慈安一样平平安安的活到终老也算一种幸福了,她连最起码的安定岁月都享受的不多。
    光绪年间,大清帝国国运日衰,内忧外患层出不穷。光绪二十一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载湉主战,却遭到朝廷中受太后指使的保守派大臣的阻挠,军费不足,导致战争失败,割地赔款。而此时,正处于太后六十大寿之后,皇上和静芬之间冷战,静芬虽有心化解,却也无力帮扶。
    光绪二十四年,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的建议下载湉主持变法,决定引入西方的先进体制,改革落后守旧的腐朽帝制,却惹怒了太后,变法失败,帝位也险些被废,最后在戊戌政变中将其囚于瀛台。他的这场变法只持续了一百零三天,虽然短暂却是他做皇帝做的最痛快的日子。
    载湉的瀛台岁月非常凄苦,尤其冬天之时,瀛台非常寒冷,而载湉所住的屋子年久失修,窗户纸都破了,风呼呼地灌进屋子。最初珍妃陪着他一起,两人相依相伴,日子倒也过得去,但是不久因为有人在太后面前告珍妃撺掇皇上接近变法人士,于是太后也下令将珍妃囚禁,两人不得见面。这让皇上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此时,静芬凭着“太后可信任”的侄女身份得以经常来到瀛台探望,她很想代替珍妃,好好陪伴载湉,可是每次来时载湉都对她十分冷淡,渐渐地连话也不愿和她去说。
    她明白,在他心里自己就是太后的眼线,拆散他和珍妃的帮凶。可是,谁又知道自己的苦处?她若不来,太后岂能饶了她?她也是太后的一个傀儡啊,怎能做得了主呢?
    不久,光绪二十五年,山东有爆发义和团农民运动,也叫庚子拳乱,他们看不惯洋人在华的劣行,一路对洋人烧杀抢打,尤其是洋人的使馆,展开了猛攻。并且受到了民众的支持,竟很快打进了京城。皇上被囚,太后便出面对此事进行处理,一时间宫里也很是忙乱。
    到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华,此时皇上的身体状况已经每况愈下,他虽有大志,也力不从心了。对于这场战事,他一反常态,决定主和。
    不久,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战事愈演愈烈,担心紫禁城抵挡不住,太后下令和皇上一起“西行”去西安。在逃亡之前,太后下令召见被囚禁两年的珍妃。
    幽暗的大殿上,静芬看到身材高大的大太监崔玉贵把瘦弱的珍妃自外面提了进来,原本丰润的珍妃此时面黄肌瘦,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静芬不知道她是不是知道大家要“西行”了,只是感觉到她此时怕的厉害,当年意气奋发的模样完全不见了,在太后座下规规矩矩地趴着。
    太后很冷静地问了她几句话,无非都是些她往日的罪行,什么不守宫规了,无法无天了,恣意妄为了,撺掇皇上了,目中无主了……
    珍妃一一做着忏悔,承认自己错了,只是到了最后两条,她怎么都不肯承认自己撺掇了皇上、不尊敬太后,并且奋力为自己辩解。
    看到此时的珍妃,静芬心里不知怎么竟冒出一个词“垂死挣扎”,立即被自己的这个想法吓了一跳,珍妃怎么会死呢?太后也不至于如此啊。
    可是,事实是第二天出行时,静芬就再也没有见到她,身边的太监悄悄告诉她“珍妃娘娘昨儿个晚上投了井了~”
    静芬当时脑子就轰了一下,昨晚在大殿上没有待到最后,让她不知道珍妃最终的结局是这样的。眼睛不由自主地看向前面皇帝的銮舆,他还不知道吧,刚刚从瀛台带回,就匆匆上了路,他是不是还想着在下一站休息时就能看到他的爱妃了呢?这样想着,眼泪就止不住落下。
    她不知道,若干年后,珍妃的死和自己也扯上了关系,成为帮凶之一。唯一能够帮她辟谣的是她的本家弟弟,当时的御前侍卫叶赫那拉德锡,她将很多心里话讲于他,几代以后,他的孙子叶赫那拉根正站出来为她鸣不平。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西行路上,一路条件恶劣,不比皇宫,静芬跟着皇上吃了很多苦,还要时时在太后面前谨言慎行,趁太后不注意时照顾因失去珍妃而伤心不已的皇上。
    就是这一路,静芬的释怀带给了载湉一丝温暖,但是载湉心中的坚冰已固,给她的回应并不多。给予她的安慰,就是两人从未有过这么多的接触。由于条件不允许,帝后经常被安排到一间屋子休息,虽然载湉说话不多,但是静芬心里却很满足了,这段日子成为她日后最美好的回忆。
    后来,战争平定,静芬又跟着太后、皇帝回到京城。此时的紫禁城已被八国盗匪折腾的破乱不堪,不得已,太后下令进行大修,颇费了很大力气,却再也整理不出它当年的气势了。而皇上则被再次囚禁的瀛台。
    最后,在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时二刻三分载湉驾崩于瀛台涵元殿内,时年才三十八岁。
    独守长椿宫的静芬(此时皇后寝宫为长椿宫)无法抑制巨大的悲痛,几度昏厥。此前,她已经知道皇上自珍妃去世后,精神悲恸,大病一场,自此便没有恢复过,而最近体质尤为的差,但是,她从来没想过他会走的如此急促,自己都没能看他最后一眼。
    当时的宫中传闻,让她更加难过——竟是重病在身的太后姑母,不肯让皇上死在自己后面获得自由,而派人害死了他。这样的传闻,无论真假,她都不能去查啊。
    二十二日,她的姑母、历经三朝、掌权两帝的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杏贞薨逝了。这位叶赫族的奇女子,成为爱新觉罗历史上书写最绚丽多彩篇章的太后,只是这份“绚丽多彩”针对的是她的人生,而不是王朝的命运。
    皇帝和太后的先后辞世,给了静芬巨大的悲恸,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他们对自己都不好,但是却相处这么多年,是自己的亲人。就这样撇下自己西去,无论如何她都接受不了啊!
    不仅如此,等待她的还有更加艰巨的任务。皇帝驾崩,必须要再选择继承人,国不可以一日无君,可是载湉没有子嗣。在太后去世之前,意识到自己行将就木,又不肯让皇帝苟活的杏贞再次选定了继承人——醇亲王奕譞之孙、载沣长子溥仪,并让载沣监国。当时,大臣将此事告知皇帝后,因为溥仪是自己的亲侄子,又让自己的亲弟弟监国,载湉十分满意。
    既然是太后制定,又是载湉同意的,那么她作为皇后也没有什么异议。只是,小皇帝此时才刚刚三岁,要哺育成人尚需时日。
    大概是为了避免自己当年发动辛酉政变的覆辙,杏贞在光绪皇帝去世后,以幼帝的名义发布了谕旨:“嗣后军国政事,均由摄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必须取皇太后懿旨者,由摄政王面请施行。”她将静芬扶上了皇太后的位置,代替自己一统大清朝的万年江山。
    只是,摄政王载沣不是当年的恭亲王奕䜣,能力平平,对权势也没有过多的欲望,是个平凡普通之辈。而静芬,也不是她叶赫那拉杏贞,心思没有她细密,心机没有她深厚,手腕也没有她老练。总之,宣统皇帝的大清朝已经不是她的大清朝了。
    (下面是后记)
    在整理光绪皇帝生前居所瀛台时,太监拿到了一些先皇手记,呈给静芬预览,只见是一些日记、诗词,想是他那段日子苦闷无聊、打发时间而写的。
    抽开看时,映入眼眸的是一排清新的小楷,整齐的写着:
    “金井一叶坠,凄凉瑶殿旁。
    残枝未零落,映日有辉光。
    沟水空流恨,霓裳与断肠。
    何如泽畔草,犹得宿鸳鸯。”
    读着这熟悉的字迹,静芬的眼睛蒙上了一层雾气,身旁的小太监见了,赶忙说:“太后娘娘息怒啊,要……不要毁了?”
    “不要,”静芬回神,赶紧否了小太监的提议:“好好收着吧,是先帝遗物,都归在一起吧!”
    转身走出瀛台。他,致死都念着他的珍妃啊!的确,他们才是一生一代一双人,却相思相望不相亲,生生被分离了,实际上,自己是他们之间的阻隔啊!可是,自己又有什么办法?自己的命运又是谁的错呢?
    一路走回寝宫,眼泪滴滴答答竟落了一路。放心吧,载湉,你的珍妃如今厚葬了,瑾妃把她自宫外的孤坟野冢起了回来,葬进了你的陵园,你们可以在黄泉路上相见了。而我们,最好就不要再见了……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