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红顶商人  第七章 内家拳 上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515  更新时间:08-06-16 11:17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知道文戎可以让陈建军保住一身功夫而又可以结婚给自己添孙后,段老爷子心情大朗,也不多问,并向文戎解释因为早上看他还在睡,陈建军出去调查的时候就没叫上他。文戎心里也很清楚,今天去调查肯定要接触其他警察或者什么特殊的人,自己一个不相干的人参和到里头肯定说不过去,段其昌这么说也是给自己个台阶下,文戎自当领情,道:“幸好没叫醒我,几千公里的火车坐来累得够戗,今天是睡到自然醒,给钱都换不来的。”
    段其昌看到文戎给自己个大台阶下,哈哈一笑,道:“咱们这次能遇上也算是缘分,还给我帮这么大的一个忙,老头子忝为前辈,也当送你个见面礼。”
    文戎一听,想到按段其昌这样的身份,送出的东西都是他一个普通打工仔难以企及的,人情这东西,欠下了都是要还的,马上起身拒绝:“不行不行,怎么说我和陈大哥还有武家都属同门了,这忙是应该帮的,再说,我也不希望再把这么好的东西单线传下去了,只要是有想学的,我都愿意教,还是太师父一句话,择其心善者教之。”
    段其昌看到文戎一脸的急迫的拒绝,微微笑着看着他,细细的呷了口茶道:“我要送的不是东西,而且对其他人来说也是没用的,也可以说没人愿意要——哦,应该是没人诚心愿意要,现在也只有你愿意也能接受这个礼物。”
    文戎马上想发声拒绝,段其昌一树手掌,止住了他,接着道:“我给的见面礼是一套拳,以及和这套拳配套的功,你不是说让我替你调调内气么?”
    文戎一听,大喜过望,难怪段其昌说自己愿意接受这个礼物,这个自然是他梦寐以求的,当下以茶代酒,恭敬的起立鞠躬后敬谢了段其昌。
    文戎饮完杯中茶,再看段其昌时却发现老爷子的脸色沉重而认真,他马上缓缓坐下来,知道段其昌有另外的话要说。
    “我这次教你的东西,不是我的,和你师父一样,我是代一个故人教你这套拳和功,答谢你帮了他的或者说是我的儿子,这个故人就是我的战友,陈建军的亲生父亲——陈东山。”段其昌声调沉缓,言语里尽是悠悠往事。文戎没说话,他明白了为什么段其昌的儿子却姓陈,但其中的故事还需要他静静的去听。
    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各行各业的同胞都团结起来共抵外辱,提出了“国之不存,何以为商”“国之不存,何以为文”“国之不存,何以为艺”的口号,商人捐款捐物资,暗里为抗日部队进行工业加工;文人刀笔箭舌为国人呐喊揭露;艺术界罢演儿女情长,以自身影响力奔走呼吁,其中梅兰芳大师就是其中一位,蓄胡明志,誓不为日寇表演。陈东山与其父便是在“国之不存,何以为武”的口号警醒下,从封闭安静的山村出来,投身行伍。后来,陈东山父亲在淮海战役中牺牲,陈东山则靠一身武功,成了战斗英雄,却由于战斗需要一直没有大范围宣传,因为他做的是侦察和刺杀工作,身份需要保密,一直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都没获得过一枚奖章。
    特种部队是军队中的绝对利刃,最早出现在两大法西斯国家——德国和日本,可以说日本人培养出了世界上第一支正规的特种部队,但这边不表示其他国家就没有,只是没有正式提出特种部队这个名号而已。
    中国的特种部队建设的比较晚,但存在的却非常悠久。经历了抗日战争、国内战争后,军队中已经很急切的需要一支由战斗经验丰富,单兵作战能力超群的队伍,虽然国家没这么明确的提出,但在很多一线部队里,都很早就下意识的培养这样一支部队,即我们常听到的“尖刀连”“敢死队”等,成员都是从老兵中选取,枪法好的、投弹准的、身手强的、会作战地语言的都会选入这支小队伍,有时候战争惨烈,还会加上些其他条件,比如家有老父母而无兄弟者不选,因为他们执行的都是战斗中最危险、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刺探情报、刺杀对方高级指挥官、军需库爆破等。可以这么说,在很多时候,他们不是一个澳洲土著人用来打鸟的飞去来器,而是一颗子弹,击杀敌人后,就没想过还能再飞回来。纵使如此,中国的军队里却从来不缺少这样的军人,有很多军人都因为家有老父母,而自己兄弟又战死沙场,而不得不被排除在一些死亡率极高的作战任务之外,眼看着与自己出身入死的战友兄弟去洒血敌后,自己却在后方活着,他们的一生都活得很沉重,一个人总是担负着一队人的责任活着,或许这就是中国军魂。
    陈东山其实在建国后就结婚了,但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他主动参加了自愿军,做的还是他的老工作,只是当时已经有了正规的部队名号,也就是侦察兵。只是当时的侦察兵任务比较复杂,分化不是如今这么明确,侦察任务要做,暗杀也做,甚至由于前线需要会调去带动士气,做敢死队带队冲锋。陈东山当时做的主要的情报工作,因为除了一身好功夫外,在战斗中已经学会了电台使用和发报。现在部队中每个侦察兵都必须掌握的技能在当时可不是那么容易学会。一是军人中普遍都是知识水平不高,会识字的都被分派到队伍里做“书记”,这个“书记”其实只是写字记录员的意思,至于后来怎么就边成了高级职位,那就无从考证了,或许有这方面的原因。再者,由于中国百废待兴,工业破坏严重,物资供应不足,电台这高科技玩意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到的。
    由于是自愿军,军队编制进行了重组,段其昌被分到了陈东山同一个侦察队。
    或许是感觉到话题过于沉重,段其昌停下话头喝起了茶。文戎心里也是五味杂陈,这样的故事在书上电视上电影里看了不知多少,但从一个参与其中的人口中听来,其中的惊心动魄却是平淡的言语掩盖不住的。
    沉静片刻,段其昌接着道:“我们都是练内家拳的,关系自然比一般战友情要更深些。他是河南人,你猜猜他的拳术是什么?”
    文戎不敢对英雄妄加猜测,觉得这是不敬,也知道让人推理这是段其昌在侦察行业浸淫日久后产生的职业习惯,马上就会有回答的,于是很快就摇摇头。
    段其昌也不在意,道:“河南陈家沟。”
    文戎一听,只能用如雷贯耳来形容这个地方了,几年前的电视剧里把这个地方都讲的妇孺皆知了。河南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的胜地。这个文戎已经不用再说了,只是对段其昌的内家拳就产生疑问了。中国武术之博大,种类之多,盛如繁星,内家拳也是多得很,但由于精深程度不一,自然有高下之分,能被研习陈式太极拳这种内家拳翘楚的陈东山看上眼的拳法怕也不简单,虽然文戎对中华武术源流涉猎广泛,但一时间也很难想到具体是哪种,于是出声问段其昌。
    段其昌呵呵一笑,道:“你说俺是哪人?”
    文戎一听段其昌居然换成方言来说话,先是一惊诧,说的不是川音,马上一想就知道了:“山东人!”大学时候,新闻采写课老师就让同学相互学习各自的方言,以便日后采访,尤其是下乡采访或者暗访时候最用得上。当时除了粤语,其他地方的方言文戎基本都能凑合一二,说不好至少都听得明白,这山东口音还是很容易分辨的。只是文戎很迷惑,这山东土匪倒是出了不少,当年山东七十二寨响马威震大半个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很多土匪下山从军,共抗日寇。当过猎户或者土匪的山东兵可都是各军队里的抢收货,胆壮敢冲,尤其是枪法都是一流,发把土铳或者汉阳造就是个好步兵,给把日本三八大盖就可以当狙击手用。但论到武术,山东的武术尤其是内家拳,还真在文戎脑袋里没多大映像,似乎那地方没出什么有名的功夫过。
    段其昌看到文戎听出了他老家所在,道:“山东人身形普遍高大,学的大多是外家拳,更多的属于北方一路,但我们段家可谓独树一帜了,修的不是北腿,和南拳却有点象……”文戎看他不说话了,亮出了一个手掌,顿悟就象一道闪电钻进了大脑。
    “八卦掌!”
    “对咯!”段其昌从刚才沉重的话题中缓过来些,难得的轻松表情。
    在很多人看来,中国的武术一套什么拳就以为这套拳就是固定的了,谁学都一样,要打败他就得练套更高深的拳。其实不然,拳无高低,比的是修行的精深程度(当然也不能绝对这么说,高低算不上,只能说有名的拳术更家合理完善些)。而且每个人的修习都会因个人的条件和喜好会偏重拳术的一方面,渐渐的就分门分派出来了。比如太极拳,原本始创于张三丰前辈,从地理上应当属于湖北武当山的功夫,但由于太极拳更讲求拳意和心法,对招术反倒不那么讲究,于是修习者就可以根据自己对太极拳意的理解进行有偏向的练习。现在普遍存在的太极拳派就有五门,分别是杨式、陈式、武式、吴式和孙式太极拳,各有偏重,各有所长,甚至在同一门中,因为修习者个人的原因也会对拳术进行偏重的练习和使用。就拿杨式太极拳来说,常用的拳法是:掤、捋、挤、按,由于身形高矮,力量大小的差别,个子和力气大点的人,就常用硼和挤这种需要用点强的招数;而身形和力量都较小的人,使用时则更偏重引化,多用捋和按来化解对方来势,练习时也就更注重身形的灵活和力量的感知了。
    相对来说,内家拳比外家拳更容易被分化门派一些,这八卦掌也不例外,分出的门派也是不少的,但和太极拳有点不一样的是,分化出的门派取名不冠以姓氏,而是根据拳法偏重加了些名号,只是文戎还没内行到段家的八卦掌具体叫什么名,还好段其昌不让文戎继续猜了:
    八卦游龙掌!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