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情深深两情亦缱绻 意切切一片真孝心㈣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829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离寿诞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李太后心里真的是一片满足。儿子终于长大了,成为崇山峻岭上振翅高飞的雄鹰,正是最雄壮的时候,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了。
近日来,各地运送来的礼品已经堆积如山,库里到处是锦缎、金银玉器,太后有些不置可否,自己老了,还用这么多身外之物做什么,于是让人送到国库做为备用之资。
但是有几样东西自己非常喜欢,这就是费贵妃送来的几幅绣品。
其中一个大大的金“寿“字已经高悬在宫中,这个“寿”字是用五彩金线绣成,远远望去,大气洒脱,绣工流畅,象亲笔写下的。而且采用的是一种雕绣的方法,摸上去,有凸凹的感觉,很有几分功底。
还有一件绣屏,听说是费贵妃亲手绣的。
李太后眯着眼睛看过去,原来是一幅孝亲图——这图上一个人正跪在地上,向柴门边站立的一位老妇人叩头。此人身边还放着两捆刚刚砍来的柴禾,房前有一棵枯槐,粗干上满眼的裂痕,虽然一看就是寒冬,却透露出一种至情至性的纯真。
李太后点了点头,明白了。这图的名字叫做《啮指痛心》,讲的是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世称都称为“曾子”,素来以孝著称。少年时因家贫,常上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相传他后来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看着看着,李太后的眼睛湿润了。这费贵妃果然不同凡响,心窍玲珑,果不是一般的资质。她是借这副绣图来表达自己的孝心了,这表示着她愿意用一切代价来供奉母亲。她用一个最朴实的民间故事来表达自己的心愿,真是让人觉得意外而感动。
唯一不满的就是她太美了,她的美连女子都忍不住驻足而窥,美得让人一看就心跳加速。这样的女子不知能否真正的有“母仪之风”,真的有一丝担忧。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来日方长,还要观察一番才能下结论。
“侄女见过太后。”正思度时,李昭仪那温婉甜腻的声音被一阵暖洋洋的风吹了进来。
李太后蹙了一下眉,随即说道:“好了,这里没人,用不着那么多规矩,叫姑母吧!”
“是,姑母。”李昭仪面色一喜,连忙招呼身后的宫女,“您请看,这是什么?”
只见宫女小心翼翼地碰着一个漆盒,轻轻地打开,里边出现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羊脂玉观音。
“唉,又这么破费干什么?”李太后心道,这傻丫头,每年都弄一个观音,虽说花费不少,可是这宫里的观音比人都多了,又怎么供奉得好呢?
“姑母,只要您福寿安康,侄女做什么都愿意。”李昭仪也察觉出太后的脸上一点惊喜都没有,连忙补了几句温馨的话。
“又是已经做过了法事了?要本宫沐浴斋戒三天才能上香?”
“是,姑母。”李昭仪似乎感觉出了有什么不妥,心里暗道,都是这个小柱子,偏说太后喜欢观音,结果呢,还不是连太后的一点乐模样都没有。
李太后有些气闷,端起参茶喝了一口,方抬头一看,忽然觉得有些诧异。往日侄女来的时候,自然就带了一片香风,呛得自己经常无法呼吸。今天却没有闻到那妖香,真有点不能适应了。
再看,今天侄女只是淡扫峨眉,轻敷脂粉,头上只有几朵宫花和一支金钗,与平日那满头珠翠,环佩叮当的打扮有了天壤之别。
“咦?最近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
“禀姑母,侄女……倒是没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如今您的寿诞快到了,侄女高兴还来不及呢?”
李太后呵呵一笑,说道:“本宫怎么听着这话言不由衷呢?”
“既然侄女什么都瞒不过姑母,那侄女就实话实说了。”
“恩。”太后轻哼了一声。
“自从那费云裳进了宫,侄女就没有见过陛下的面……”说着,立即抽掇了起来。
“就这点事儿,陛下不过是图个新鲜,过段日子就好了。哦,你就因为这个才打扮得这么素淡……瞧你这点出息……”
“姑母,时值你的寿诞,侄女不是来寻您的晦气来了。而是侄女想通了一件事。”
“什么?”
“侄女知道后妃要以德为本,而不是只凭色相媚惑君王……何况侄女深受您的宠爱,自知”天道忌赢”这个道理,凡事不能太过,总是要留几分余地才好……”
李昭仪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抹干了泪,而这些话已经在寝宫里想了多少遍了。
“哦。”李太后真是有点吃惊了。真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了。侄女的性情似乎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居然也能悟出些道理来了。
“恩,想通了就好。”李太后心里有些高兴了,如此进益真是让李家感到万幸的事。
李昭仪偷偷窥视着太后的神色居然有了一丝喜气,心里也暗自得意,这回终于押对宝了。
走着瞧吧,我李家的女子岂是那么无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