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翰林最清苦,在事事需花钱的清朝京师生活,经济上的希望在哪里?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136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作者:史遇春
    三
    相比较而言,翰林放差,做主考官最为辛苦。主考官在收到朝廷放差的旨令后,十多天之内就必须启程。短短的十多天时间之内,要整理行装;最主要的还是要准备礼联礼箑[shà](扇子),这是最让人忙乱的。
    礼箑大都是放差的翰林官员自己挑选购买的、礼联也是自己亲笔书写的。放差的主考官到了主考的省份之后,作为官场上的礼节,要把自己准备的这些礼联礼箑供给当地的官僚。这样做的目的,也就是在自己离开主考省份时,提示地方上要预备路途的花销费用给自己。
    各省份的督抚,会按照官职的大小、收入的多寡,预先将要送给主考官的银子派分下去。各个省份,对送给主考官银子的数量,大概都有个数目。一般在主考官放差结束,启程回京,临行前会把银子汇齐。
    各省份送给主考官的银子,称之为馈赆,也就是赠送的路途的资费。既然是馈赆,就不用偷偷摸摸,会光明正大地进行。当然,看起来也是浑然无迹,自然行事而已。
    放差出京主考,路途之上,就要花费好多时日。偏远的省份,光是赶路,就得超过两个月的时间(想想,还是现在的交通便利啊!)。最近的地方,一般也要花上十天左右的时间。这一路上,要冒着暑热迅速前进,不敢稍有耽搁;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不能停歇。因为朝廷对考试的时间有规定,主考必须在八月初到达其所主考的省份。
    到达主考的省份之后,主考官马上就会被封闭在试院之中,开始埋头阅卷。等到一个月之后,才能够放榜,这时,主考官已经是筋疲力尽了。
    主考结束,出了试院,稍事应酬之后,仍然要按照驿路,转回京师。
    对于偏远省份而言,主考一次,往返需要半年之久的辛苦。辛苦归辛苦,但是,翰林们能够得到放差的机会,都会心满意足。可能放差回来时,行囊之中所得银子的多少会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大家似乎都不怎么计较这个了。
    翰林放差,如果是得了学差,有些时候,还真不一定是怎样。因为如前文所述,学差的官阶大小差别是很大的,从从二品到正六品;所放差的省份也穷富不一样,这里面的情况就有些复杂了。
    学差一般是三年两次。得到学差之后,进入该省份,要到省内各郡去视察。学差到各省份时,一般都随带着幕友、书吏等人。学差的出行,后面都有数十辆车子跟从,看起来,好像有好几百人的样子。
    这些费用,如果按照公费来处理的话,没有定额,所以,很难确定,一般也都是从州县支取的。这其中,就很有些门道了,关防的疏密、支取给付的严格与宽滥,就是专管此事的知府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其实,有时候,学差本人也未尝不会觉得困难,但是,在外面行走,面子还是要做足,一定要堂而皇之。这样,才像个督学的样子,才符合督学的礼制。
    总体而言,学差是既风光了面子,又得足了里子的。
    毕竟,放差的机会是有限的,毕竟,能够得到放差机会的翰林也是有限的,所以,说京官翰林最清苦,也还是有他的道理的。
    (全文结束)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