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为何清人说洪承畴的厚脸皮是革制的?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861  更新时间:19-11-22 12:11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作者:史遇春
    三
    明朝的臣子还有史可法,这是另一类。
    明朝灭亡的过程中,北京城被攻陷,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当时,正值夏日,尸体腐烂较快,史可法的遗骸无法辨认,史可法的义子史德威与扬州民众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将衣冠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岭。
    史可法遇难后,当时盛传:史可法并没有在战争中死去;社会上流传的关于史可法就义的消息全是假的,死在战场的并不是史可法本人。
    之前,同朝为官时,洪承畴与内阁大臣史可法的关系十分密切,算是至交吧。
    史可法抗清时,曾有孙兆奎领众投到他的麾下。
    满清入关前后,天下处于纷扰离乱之中,这个时候,除了明朝廷的正规军队抵抗清军之外,各地还出现了民间组织的义兵,对清军进行斗争。江苏吴中的孙兆奎,就是这些义兵中的一支。
    明朝灭亡后,孙兆奎帅义军投靠史可法。扬州城破,史可法殉难,孙兆奎奔赴吴中,组织义军,继续与清人斗争。
    因为孤军奋战,孙兆奎率领的义兵很快就被清军击败。兵陷之后,孙兆奎被俘,押解到了南京白下城。
    此时,洪承畴已投降满清多时,他在南京主事。
    得知孙兆奎被俘,洪承畴前往审讯,其间,大概也有劝降之意吧。得知孙兆奎曾投靠史可法,自已又曾与史可法有故,所以,两人的谈话,洪承畴是从旧人事入题的,当然,在谈话的过程中,他没有忘记对满清的奉承与赞誉。
    说到史可法时,洪承畴对传闻的史可法未死一事还是十分挂怀。不知道,他是羞见故人,还是怕史可法会给满清造成不利。
    洪承畴问孙兆奎道:
    “孙公:听说您投在内阁大臣史可法的麾下,您在军队之中,情况肯定十分熟悉了。请问:扬州的阁部史公,究竟是死了呢,还是没死呢?您能不能告知准确的信息?”
    孙兆奎一见洪承畴,就十分生气吧,他没有直接回答洪承畴的提问,反问洪承畴道:
    “这位大人,听说您是从北边南来的,应该对松山的战况肯定非常熟悉了。敢问您:我大明原来督师的洪承畴,不知道他究竟是死了呢,或者还是没死呢?”
    孙兆奎的问话,正击中了洪承畴的伤疤痛楚,他的内心非常羞惭。但是,非常厉害的是,听了孙兆奎的反问,洪承畴的脸并没有一丁点的红色,所谓心虽剧跳而面色不改。
    当时人都说,洪承畴的脸皮,是皮革制成的。
    由洪承畴与孙兆奎的一番谈话及表现看,人家说洪承畴的脸皮是革制的,似乎也不算夸张。
    最后,孙兆奎被杀。
    说到厚脸皮,补充一句,革制还嫌薄,我们那里损人,会说:
    脸皮厚得和城墙根一般!
    看来,人的脸皮,没有最厚,只有更厚吧!
    有人认为,所谓的“忠君爱国”是一种迂腐。但是,从正常的角度来看,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体制、无论什么国度,作为人,在精神上,总是应该有所坚持的,这种坚持,是他们认定的所处时代的价值取向与精神信仰,这是应该被尊重的。关于这一点,不接受任何口水,先行谢过!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以清人笔记为依据的,笔记不同于正史,在于可信与未可信之间。在整理文章时,我尽量搜寻比较准确的资料,笔记中明显有矛盾或错缪的地方,我会自行剔除。当然,即便是如此,还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还请读者谅解并自行辨正!
    关于史可法与洪承畴,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抗清名臣、壮烈殉国的黄道周曾有一联云:
    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
    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附本文相关资料:
    【史可法】(公元1601年2月4日~公元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号道邻,汉族,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河南省开封府祥符县人(今开封市双龙巷)。
    明思宗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转平各地叛乱。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南明弘光帝)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城破,拒降遇害。
    史可法死后,南明朝廷谥“忠靖”。
    清乾隆帝追谥为“忠正”。
    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孙兆奎】(?~公元1647年),字君昌,江苏省吴江县人。公元1644年,孙兆奎往扬州投奔史可法。扬州失守,史可法被俘,不屈殉国,满清多铎屠城,史称”扬州十日”。孙兆奎赴吴江。公元1647年,与同县吴易率领数千人起义抗清,屯兵长白荡,号称孙吴兵。因寡不敌众,战败而被清兵捉住,押往南京白下城。
    全祖望《梅花岭记》记孙兆奎:
    吴中孙公兆奎以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邪,抑未死邪?”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邪,抑未死邪?”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包捷闻之,哭于内桥。
    (全文结束)
2022,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