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谁人真识丞相女?闲说王宝钏一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948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作者:史遇春
(一)
终于,可以坐下来拨弄文字了。
这一阵子很忙,闲下来时,也只是想着好好休息。平日间那些个所谓的愁呀、恨呀,情呀、怨呀……的“劳什子”,也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看来,那些个闲愁都是没事人才会有的;看来,那些个幽恨皆是无聊者才会生的。
改不了习气,虽然没有捉笔,心里多少总是牵念着的。
思绪很乱,没有新的涌动,也就只能整理曾经废弃的残障断句了。
打开电脑,听了一段秦腔,就想着写写秦腔吧。
在镇江时没有写完的王宝钏还在那里“横陈”着,补了这一篇再说。
《王宝钏》这出戏,是秦腔中的一大名剧。在我,对秦腔还是一片懵懂的时候,就已经知道“王宝钏”这个名字。
儿时的歌谣有云:
王宝钏,实可怜,提个笼笼把菜剜……(注:笼笼就是篮子的故乡方言版。)
在乡人的心目中,“王宝钏”是可怜与贫穷的代名词。对于世事,那时我还不明了,就只知道王宝钏是贫穷的、是靠挖野菜充饥、度日的。其他关于她的一切,甚是模糊。
后来秦腔折子戏《五典坡》(也有称《五家坡》的,京戏就是如此)看得多了,才对王宝钏有了一点最初的印象。
《三击掌》、《探窑》、《别窑》等,都是关于王宝钏的名折。秦人喜好秦腔者,大概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渐渐地,戏看得多了,王宝钏的仪态也就逐渐完整了。曾经,在我的头脑中,她的形象如此:
那是一个不会嫌贫爱富的女子——愿意与乞讨者成婚;
那是一个一诺千金的女子——彩球既中,便誓死不改;
那是一个叛逆的女子——为夫君而不惜与父亲决裂,愤而击掌为誓,恩断义绝,搬出相府;
那是一个钟情的女子——不慕蓉华、不嫌贫贱而甘愿与心上人蜗居寒窑;
那是一个从一而终的女子——十八年苦等丈夫,坚定不移;
那是一个耐得清苦的女子——十八年,在艰难困苦中度日,清贫中,只能靠挖野菜充饥;
那是一个守身如玉的女子——姐丈魏虎几番苦苦相逼,她不为势屈,不为财迷;
……
就是这样的女子成就了一段佳话。至今,仍让许多人在细细品味戏曲的同时,欣赏着她的传奇人生、感叹着她的情深意重。
我是以男性的身份写这段文字的,对于那些有“女权癖”的人士而言。我上面关于王宝钏的文字,大约会引来一些无谓的板砖和唾沫。笑骂由人,也不用管那么多了。
各位看官,您且弄明白了,上面的“王宝钏形象”只是我曾经的印象,后来的改观与发展且听我徐徐道来,您先别急着下结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