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2、归来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362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梦里,那个人自一束白光中向他走来。
逆着光,看不清面容,但他心里清楚,那就是他此生所爱。
他迎上前去,伸手抚摸那人的脸庞,温柔而耐心。然后轻轻地,低下头吻他。
那人并不挣扎,平静地接受着他的亲吻,慢慢地将手搭在他肩上。
他听见自己轻微喘息着,沙哑着声音问:
“沈亦,我可以喜欢你吗?”
然后,梦醒了。
一睁开眼,他便被车窗外射进来的阳光照得眼前一片发白。他下意识抬起左手挡住阳光,不由地把脸侧了过去。
“醒了?”他的右手边,一个慵懒的男声响起。
慢慢熟悉日光后,他的视力也渐渐恢复。一抬眼,便看到坐在他右边的安德烈一头金发,正歪着脑袋颇感兴趣地望着他。
“你刚才,做梦。”安德烈操着一口不太纯熟的中文,向他笑着。
“是吗。”他淡淡地应了一句,想起方才梦中的那个人,心跳还是有些快。
“你在叫,一个名字。”二十岁的安德烈稍稍凑近了他,近得秦阳都能看到他脸上的雀斑。
“你在叫,shenyi。”中文不太流利的安德烈鹦鹉学舌般地说出那个名字,只是发音不太准确。
秦阳有些尴尬地应了一句:“哦。”
便扭转头看着车窗外的景色。
大巴车行驶在僻静的山野间,泥路在前方延伸,路边青草幽幽,远处的山峦温柔起伏,好似夏日明信片中的风景。车子行驶速度不快,沿路的树木渐次向后退去,偶尔能瞥见树林的间隙里,有些野生小动物活动的身影,但是当定睛去看,又早已不见了踪影。
“回到祖国,心情好?不好?”安德烈的疑问追了上来。
他把视线从窗外移开,叹了一口气:“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驾驶席上传来一阵噪音,不一会儿便有个大腹便便的老教授站了起来,拿起车上的小喇叭开始用流利的英语说起话来。
大巴车上坐着的大多数都是欧美面孔的年轻人,一边看着窗外的风景一边热情地讨论着,金发棕发红发,蓝眼绿眼灰瞳;少数几张亚洲面孔也分散在大巴车座位四处,与他们兴奋的美国同学相比,显得平静许多。
头发花白的老教授用小喇叭重申了一下此行社会调查的初衷和注意事项,提醒同学们在调查地不要随意行走,注意对当地人的礼貌等等,都是在出发时已经强调过很多次的信息,因此在座的学生们也并没有格外用心听。
唯有当车子驶入一个拐弯,前方出现第一个中国村落时,车上的欧美面孔们纷纷发出了惊叹。
“WOW,CHINA!”
面对热衷于大惊小怪的同学,秦阳不由笑了一下。
好像刚下飞机时,他们所看到的并不是中国。
秦阳今年在美国读大二。
三月份,他在学校的布告栏上看到一个由社会学系举办的实践调查活动“ProjectHorizon”正在招募参加者。目地的是中国,主要是想让美国的学生深入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当中,体会迅速发展的中国城市与农村生活的区别。为此他们在中国选中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地点让参加者一并体验:一个位置偏远的农村,和一座经济已经起飞的现代化都市。
这是一个自愿参加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没有额外的学分,对升学也没有直接助益。因此参加人数不算多。
秦阳本来对这类活动就没什么兴趣。他之所以在布告栏旁愣神那么久,是因为看到了那座城市的名字。
他三年前离开之后,就没再回去的那座城市。
他就此记住了那个活动,但也没有更进一步的行动。
直到四月,系里的教授找到他,说社会学系的Smith教授希望他能以助理的身份一起参加“ProjectHorizon”,这个活动需要几个地道的中国人来与当地居民沟通交流。
秦阳犹豫了一下,答应了。
此时,他正与其他一起参加“ProjectHorizon”的同校学生们一起,坐在租来的大巴车上,前往一个位置偏僻的中国山村,去体验中国的另一面。
坐在他旁边的安德烈是个略懂中文的美国男孩,不知为何,匍一见面,他就缠上了秦阳。不管是飞机上还是大巴车里,都非要坐在他旁边,虽然中文不流利,却坚持以中文与秦阳对话。时而问他中国的生活,时而说起美国的日子,就这么东说一点西说一点,乐此不疲。
秦阳依旧性子冷淡,时而答时而不答,对方好像也并不在意,仍是开朗活泼地朝他笑。
自飞机落地,秦阳就觉得,自己心里的某根弦,突然紧绷起来。
很多原以为已经遗忘的情绪和记忆,又渐渐在他身体各处复苏。
当大巴车在乡野间穿行,他的视线偶尔会捕捉到田间立着的一些中文告示牌,那些熟悉的字符又好像要唤醒他的某种情感,让他的心一直躁动不安。
刚才,他又梦见了沈亦。
这是半年来的第一次。
他扭头看着窗外不断后退的风景,满眼的绿意铺开,无边无际。
他没有告诉沈亦,自己已经回国了。
他没有这个勇气。
一旦告知,对方一定会欣喜雀跃,必然要面临久别重逢的场面。但他还没有足够的自信,能若无其事地面对那个人。
他总有一种预感:自己在这三年里建起的所有防线,沈亦只需一个笑容,就能轻易摧毁。
从来都是这样,不管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梦里。
在大巴车轻微的颠簸中,他掏出手机。屏幕上有消息显示:他有一封新邮件。
来自沈亦。
他点开,里面是几句简单的问候。
夏天又到了,你在美国还好吗?
这座城市还是那么热,我像生活在一个大蒸笼里,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蒸熟。
因为太热了,前几天出门时,我戴上了那顶你送我的帽子——你寄给我的生日礼物。结果就是我收获了班上女学生的一轮“真臭美”轰炸。
谢谢,我很喜欢那顶帽子。
祝安好。
沈亦。
想你。
他的指尖停在“沈亦”那两个字上,轻轻摩娑,仿佛这样就能透过屏幕,触到书写者的体温。
“想你”——最近几次通信中,沈亦会突然在最后附上这两个字。
第一次看到时,秦阳的心差点漏跳了一拍。
正文永远是淡淡的日常口吻,不紧不慢地说些琐碎的事情。却在最后一转,突然变得亲昵私密。
“想你”——你是想我了吗,沈亦?
第一次看到时,秦阳差点没克制住自己拨打电话的冲动。
但最终还是没有。他怕自己忍不住说出什么话,让他们两人本就尴尬的的关系更尴尬复杂。
他把手机放下,再度闭上眼睛。
在黑暗中,那人的面容慢慢浮现,从模糊到清晰。
他在心里,一遍一遍地描画那人的侧脸,眼角,鼻子,嘴唇。如同圣徒般虔诚。
沈亦,你想我吗?
我想你了。
很想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