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生之祸·来自星星的你 第十四章 冯家祠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314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畜生,往哪里逃?”
在一个小巷子里,三个身着真蚕丝衣的仙剑派弟子从天而降,分别从两头拦住了她的去路。
为首的弟子手握一柄重剑,剑上刻有星纹。他将剑举过头顶,抽出宝剑,冷笑道:“小畜生,还敢逃?你若是乖乖就缚,我饶你不死!”
“我看几位是龙山仙剑派的弟子吧?你我井水不犯河水,何必把事情做绝?狗急也会跳墙,你若是把我逼急,我只好以命搏命,拼个你死我活,这结果如何倒也未尝可知。几位年少,修为也不甚高,还是量力而为,好自为之吧!”
为了让小锦历练成长,有一段时间,母亲曾将她托付给了好友冯山甲。跟随着穿山甲精,她倒是成熟了不少,也懂得了身为妖精的艰难。而后,她的母亲一心希望她修炼成人,又将她接回都城,偶尔将她藏在篮子里,偷偷将她带至集市。耳濡目染,倒也略懂些世俗之事。
小锦说着,运起真气,周身灵力流窜,到处闪着荧荧绿光。
站在小锦身后的另两位少年,望着那流转的荧光,有些发怵,叫道:“子扬师兄,师傅只是让我们下山寻找紫微星君,没让我们除妖。我看我们今天还是算了吧!”
原来他们均是“子”字辈的弟子,刚入门不过数年,法力极低,从来没有下过山,更别说斩魔除妖。近日,因为紫微星君转世,师尊为了极早找到紫微星君,才派了所有的弟子下山寻找。
而这三人之中,又以子扬的修为略高,能够识别妖气,故此跟了过来。
“子禄、子存,你们两个胆小鬼!你们忘了我们学剑修仙的目的吗?不正是为了斩妖除魔吗?你俩闪开,看我的——旋风斩!”
只见从剑下闪出一道金光,那金光如旋风般旋转直上,且速度极快,朝小锦斩去。
小锦轻轻一闪,金光旋转而过,击在后面的院墙上。刹时,院墙倒塌。
“就这点本事还想出来称老大,现在就尝尝我的厉害吧!”小锦说着旋身一转,化指为剑,一道绿光剑气朝子扬射去,正中他的虎口。他的虎口一麻,手没握住,剑“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上天有好生之德,我虽为妖,但也知天道轮回。今天我不杀你们,也不为难你们。你们回去吧——回去想想,何为道?”小锦说着纵身一跃,朝冯家奔去。
其实,她倒不是怕了子扬他们,而是感觉到有另一位法力高强的人正朝她奔来。她若不及早抽身的话,有可能会陷入另一场危机中。
她现在才明白母亲所谓的“人世险恶”!
站在冯府的大门前,她感慨万分。人世沧桑,转眼就是三百年。三百年来,她在这里留下了多少身影,但见过多少生生死死,起起合合。而她却未曾一次从这正门进出过——因为她是一只狐狸。虽然狐狸是冯家的吉祥物,是冯氏的原始图腾。但当真的狐狸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时,他们又是否会惊恐不安呢?
望着正门匾上的“福泽永荫”几个大字,她的眼里居然涌出点点泪光。据说这四个字就是父亲亲自雕刻的。她那时只是一只小狐狸,虽然父亲会时常来看她,但她却不能自由活动。她知道自己有兄弟姐妹,却从未见过。
而今,她和母亲却守着自己的“曾曾曾……孙子”过日子,想想还真是可笑!若他们有一日见到自己这位“老祖宗”,该作何感想?
“怎么?想你爸爸了?”身后传来一个熟悉而温暖的声音。
小锦回头一望,只见面前站着一个身穿紫衣,头戴斗篷的女子。那斗篷的四周垂着紫纱,透过紫纱,隐约能感受到她的清秀与温婉。
“娘,你回来了!”小锦忙跑过去,依偎在母亲的身边。
母亲轻轻地推开她,小声地说道:“小心让人看见!走,我们回别院!”说着,拉着女儿,沿着院墙一直往西走,约摸走了十多分钟,终于到了别院。
正院临街而立,人来人往,甚是繁华。而别院则与山水相依,倒有几分雅色。
母女两人相视而笑,化为白狐,一跃而入。院内有人洒扫,见两只白狐闯入,忙放下扫帚,跪倒于地,顶礼膜拜。
母女俩蹿入祠堂,倏的不见。
原来祠堂的底下有密室。平日里,母女俩人就居于密室。
在密室里,母女两人不曾点灯,黑漆漆的一片。
母亲将女儿紧紧搂住,啜泣道:“小锦,你总问我,狐族与人通婚会受到什么样的天罚,到现在你还不明白吗?你的父亲已经过逝两百多年,而我却在这里忍受了两百多年的相思之苦,而这苦也还将继续下去,这就是天罚;你无法和父亲享受天伦之乐,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天罚?但我却担心天罚永不止于此!小锦,你千万要记住母亲的话:远离那些人群,不要和凡人纠缠不清,更不要爱上他们!”
“妈,我这辈子都不离开您!我会好好陪着您,让您开心的!什么凡人不凡人的,我都不想管,也不想理会。”小锦把母亲搂得更紧,她真的很心疼她。这三百年来,母亲所有的伤痛,她都一一看在眼里,怎能不生怜爱?
突然,一丝烛光透过地板,照进密室!——有人在祠堂里点灯了。
接着传来祷告之声:“冯氏始祖父铁山大人在上,冯氏始祖母涂山仙狐在上,冯氏圣姑冯锦在上,冯氏众先祖在上,请保佑我冯氏昌盛,逢凶化吉。不孝子孙冯继率全族子弟扣首三拜!”接着便是以头碰触木质地板的声音。
紧接着,祠堂外传来了众人的声音:“请保佑我冯氏昌盛,逢凶化吉!”
这“冯氏始祖父铁山大人”正是小锦的父亲,“冯氏始祖母涂山仙狐”则是小锦的母亲涂山,而“冯氏圣姑冯锦”就是小锦。当初铁山死后,涂山把家让给妾室管理,并和她们约定:往后祠堂以铁山为首,她将在祠堂长伴铁山,并荫庇冯氏安康。
没想到这一承诺,居然延续了三百多年。这三百多年,她不知为冯氏出过多少力,又冒过多少次险,很多次眼看冯氏就要垮塌下去,是她力挽狂澜,救冯氏于水火之中——谁叫这些孩子都是铁山的血脉呢?
小锦皱了皱眉头,轻声嗔道:“妈,这些人到底想依靠你到什么时候?一有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来求先祖保佑,难道他们就不会自己解决吗?”
母亲涂山制止了小锦,轻声说道:“小锦,身为狐仙,你还年幼,但是作为人,你却生活得太长了。他们是父亲的后代,也就是说,他们就如同你的孩子一样。哪有父母不疼惜孩子的?他们找我们,定然是有了难事,不妨先听听看!”
说着,涂山运起法力,密语传音道:“族长留下,余者皆退!”
冯氏众弟子跪于祠堂之外,突见祠堂屋顶现出金光。老一辈曾经见过,知道是老祖宗显灵了,忙跪拜叩首不已。年轻一辈突见这异象,内心激动不已,紧紧地盯着这耀眼的金光,真想跑进祠堂内一探究竟。只可惜族规森严,只有族长才能进入祠堂之内,祭祀和供奉祖宗先灵。也只有族长才能品读《冯氏族史》,并在有生之年将族内有意义的重大事件记入族史,留待下一任族长备用。
突然,一个清婉温润的声音从祠堂之内传来,正是那句“族长留下,余者皆退”之言。老一辈知道始祖母显灵,将与族长一叙,便依照旧例领着孩子们回去了。同时,他们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也终于落下。——始祖母出马,还有什么事搞不定的?
待众人离去后,涂山领着小锦现身祠堂——这也是小锦第一次与她的“后人”相见——因为直到今年她才终于修成人形。
冯锦站在祠内,盯着那块“冯氏圣姑冯锦之神位”的灵牌左看看,右看看,心里不免涌起一股悲凉。她牌位的旁边是父亲的,上书“冯氏始祖父铁山大人之神位”,再过去则是母亲的,上书“冯氏始祖母涂山仙狐之神位”。
也许,只有以这样的方式,她们一家三口才能团圆吧。
“继儿,上次我们见面是三十年前,那时你才三十几岁。年纪轻轻的你因为受了皇恩,而被推选为族长。我记得当时我向你说过:如果不是事关冯氏家族存亡之事,不得来见我。你可还记得?”
冯继不敢抬头,将前额紧贴于地,应道:“始祖母,孩儿记得。冯氏受始祖母荫庇,可谓如日中天。如今朝中,三公九卿中就有四位为我冯家子弟,他们分别是太尉冯载、郎中令冯兰、典客冯俊和奉常冯平。只是如今皇上重病,太医无计可施。皇帝听说咱冯家有先祖庇佑,颇显圣灵,希望始祖母能指点一二,为皇帝除去顽疾。”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如果我有延年益寿之法,也不会让你们始祖父先我而去。近日我夜观天象,紫微晦暗,恐是皇上时日不多!我早就和你们说过,‘树大招风’,你们就是不听。现在招来祸端,恐冯家难逃一劫呀。”
“始祖母,还望您搭救一把!”冯继一急,猛地一抬头,见到涂山和冯锦的真容。他虽然在心里无数次幻想过始祖母的容颜,可还真没有想居然会是这么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
“这位是锦儿,”涂山指了指小锦,“是我和你们始祖父的女儿。还不快来参拜!”
冯继盯着这位看上去年约十八的小女孩,心里惊叹不已。若不经人指点,谁会想到她已有几百来岁?两人走出去的话,恐怕该祖孙相称了!
“圣姑在上,请受孩儿一拜!还请始祖母和圣姑搭救孩儿,助冯氏躲过此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