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过往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407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真是。。。。。。莫名其妙。。。。。。”连秋谨走在路上,心里有点生气,还有一点说不上来的感觉。
真是莫名其妙的世界,真是莫名其妙的人呐。
“。。。。。。咦,连少爷。。。。。。”
有人喊他,连秋谨循着声音望过去,是一个身材干瘦,佝偻身形的老婆婆,七八十岁上下,脸上挂着有些歉意的笑。连秋谨心中是有“尊老爱幼”意识的,他赶紧走过去。
“是有什么事吗?”
“。。。。。。连少爷,实在是不好意思。。。。。。上个月的十五号,秋娘托我来给您做饭。。。。。。家里的小孙子刚巧又害了热病。。。。。。一来二去,就把您的事给。。。。。。还请您不要怪罪。。。。。。”那老婆婆顿了顿,身体佝偻的仿佛更厉害了。
连秋谨恍然大悟,那时候他刚刚“活”过来,第二日秋娘来时提过一句,是委托了一个叫“王婆”的人来做饭的。他摆摆手,说:“无妨无妨。。。。。。事出有因,事出有因。。。。。。哪里有什么怪罪不怪罪的,一顿饭罢了。。。。。。小孙子现在好了吗?”
“早就好了,跟个山猴子似的乱跑乱跳。。。。。。连少爷。。。。。。您真是个好人。”王婆嘴角挂了笑:“跟连大奶奶一样啊。。。。。。”
连秋谨被这莫名的夸赞给闹了个大红脸,听到后一句又转了转心思,脸上做出些悲苦的神色,接着问道:“。。。。。。王婆婆,我腿脚不便,这些年也不喜出门。。。。。。娘亲一走。。。。。。我更是无依无靠。。。。。。对这秀河村了解也不深。。。。。。”
王婆婆本就是一介乡村老妇,见识不深,当下眼睛里便沁出些泪水,她抬袖一抹,对连秋谨说:“。。。。。。连少爷,咱们秀河村都是知恩图报的人。。。。。。连大奶奶在世时,没少帮衬咱们。。。。。。她一走,大家心里也都不好受。。。。。。您别害怕,乡亲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呐。。。。。。”王婆婆一边安慰着连秋谨,一边抬袖子抹泪。
连秋谨本意被曲解,当下又不好驳了王婆婆的话,便顺着她说道:“王婆婆,娘亲能在秀河村立足,还是承蒙各位乡亲的帮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今家中独留我一人,身体羸弱,我知大家定不会弃我不顾,但。。。。。。假使秋瑾因为这幅身体而成为大家的负担。。。。。。我想,娘亲九泉之下也不会心安。。。。。。王婆婆,我虽在这秀河村长到十六岁,但知之甚少,不知,王婆婆可否为我解答一二?”
连秋谨卯足了劲,搜肠刮肚的建筑自己“文质彬彬”的形象,绕口的话说了一大筐,才终于说出了最终的目的。
“连少爷。。。。。。这秀河村穷山恶水,多亏连大奶奶才让大家吃饱了饭,您这么说,反倒让老身脸红了,唉。。。。。。也罢,的确是我思虑不周了。。。。。。”王婆婆长叹一口气,又继续说道:“老身在这秀河村中住了一辈子,我爹娘在世的时候这秀河村就那么穷,地里刨食,全凭老天爷赏饭吃,若是赶上大旱啊,颗粒无收,树皮都是饭呐。。。。。。我在这秀河村活了七十二年了,村里人是越来越少,我小的时候,还有五六百户,现下,就只剩下二百二十七户啦。。。。。。”
这秀河村乃是一介小村,北面有山,名曰“望陇”,西面有河,名叫“西津”。搭眼一瞧,秀河村倒也算是山清水秀的古朴村落。只是,山是石山,并且山上虎狼出没,加之山体高耸,奇石异林险象环生,几百年来,也未曾听闻有人爬至山顶,村民也只敢在山脚下采摘草药野菜。河是大河,波涛汹涌,深不见底,船只来往并不密切。山水相交之处,本应是天然的经济军事要塞,但由于秀河村地理位置偏东,降水甚为稀少,导致天旱时有发生。更因此,这里人烟相较之前,愈发稀少。
莲沼国是北地小国,虽说本国内早已总体到达小康水平,但这秀河村地势偏远,与城镇相去甚远,再加本地官员并不作为,所以这小村离群索居,依然是独自一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秀河村虽然穷,但胜在民风朴实,对谎称落难的青莲秋娘和将要出世的连秋谨三口帮扶不少。连家青莲先前依靠典当首饰进了城,后又倒卖绸缎才手中有了些小钱。“苦读”圣贤书的青莲自是知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于是出钱修了沟渠,如此,家家户户才进入了精耕细作的时代。
“。。。。。。后来,大家吃饱了饭,身上都有了用不完的力气。连少爷,您说人这一辈子不就是这样吗,能吃饱,能干活。。。。。。有这些,大家就都知足啦。村里男女老少凑在一起,农闲时嗑个牙,农忙了一块儿耕地。。。。。。那时候,连大奶奶不做丝绸生意了,她找了村长,凑了几个男子,大家进后山啦。”王婆婆甩了甩袖子,连秋谨连忙伸手扶了她去旁边石凳上坐着,又极歉意的说:
“王婆婆,招待不周,说了这么久您得渴了吧,我这就去倒茶。。。。。。”连秋谨抬脚往厨房走。
“连少爷,少爷!不用不用!唉,您真是太客气啦。。。。。。”那王家婆婆还在絮絮叨叨的说着些感谢的话,连秋谨不在意的摆摆手,走向厨房。
厨房此刻正忙的热火朝天,秋娘和几个妇人聚在一块,叽叽喳喳谈论着什么,手里还忙活个不停,见连秋谨进门,纷纷放下手中活计,带着些尴尬的笑同他打招呼。
“。。。。。。少爷,您怎么又出房门了?来来来,秋娘带您回房,您身子虚弱,病还没好利索呢!”秋娘从案面上拽过一块布巾,擦了擦还滴着水的手:“小炉上还煎着药呢,不过还要等一会儿才能喝。。。。。。江郎中说三碗水合煎成一碗这药才算成了呢。”
周围的几个妇人恍然大悟般的齐齐发出一声“哦”。看的连秋谨无奈一笑:“秋娘,我是来取茶水的,一会儿就回房去了。”
“。。。。。。那等药煎好我再给您送到房里。。。。。。少爷,有今年的新茶,是小姐。。。。。。是相熟的茶庄前些日子送来的,掌柜说是。。。。。。是,叫什么雨前来着。”
连秋谨点点头,从柜橱里取了两只茶杯:“就要那个吧。”
秋娘点点头,冲泡了茶水,取托盘盛了,要随连秋谨一同出门。
“不不,秋娘,你在这里忙着就好了,我自己可以带回去的。”
秋娘觉得不妥,少爷体弱是事实,但是照顾的无微不至好像显得少爷毫无自理能力。她内心纠结片刻,还是将托盘递到了连秋谨手中。
“你们先忙着,我就不奉陪了。”连秋谨笑笑,带着托盘走出厨房。
厨房里的妇人们稍静片刻,又瞬间恢复了往常的聒噪。
“。。。。。。这连少爷今年该有十六岁了吧,”靛青衣衫的妇人继续手中刷洗锅碗瓢盆的活计:“你瞧瞧这文质彬彬的样子。。。。。。如若不是常年留在家中,村里不知道有多少大姑娘。。。。。。”妇人抿嘴一笑,周围的人也纷纷附和。
“。。。。。。连少爷真真是把连大奶奶的模样随了个十成十啊。”
“是啊是啊,细皮嫩肉的像是戏文里唱的公子哥呀。。。。。。”
“王家媳妇你还听过戏呢?”
“。。。。。。这不是上次他爹回家,带我们。。。。。。去镇上了嘛。。。。。。”
“哟哟,你们可真是羡煞旁人啊。。。。。。”
“。。。。。。”
妇人们高声谈笑,叽叽喳喳笑闹成一团。屋顶上有人翩然而至,又悄然离去。
鸟飞过天空般不留痕迹。
连秋谨端茶到前院石桌旁,王婆婆守在那里,见连秋谨走过来,赶紧上前迎了几步,接过他手中的托盘。
连秋谨不懂茶,更不懂茶道。他的知识面仅仅停留在渴了可以喝,不渴也可以喝的层次,不过茶水是经秋娘手泡的,冲着娘亲曾经是大家闺秀这一点,秋娘泡的茶也应该难喝不到哪里去。茶杯摆好,茶水倒上,王婆婆端起茶水浅浅抿了几口。
“嗯。”王婆婆低垂眉眼,嘟嘟囔囔的说:“果真是不一般啊。”
连秋谨没有什么特别感受,见王婆婆这般说了,才附和似的点了点头。
连秋谨与王婆婆在前院坐到太阳西垂。期间秋娘来送了一次药,眼看着连秋谨喝完才走。
院子里的物什拾掇了个七七八八,相熟的妇人与王婆婆一起结伴离去,连家小宅安安静静,石桌上的茶壶空空,夜空下吹过些凉风。
“少爷,”秋娘手里提了一盏灯笼,泛着些昏黄的光:“少爷,厨房里有煮好的红豆粥和黄豆猪脚汤,还有素丸子和小腌菜。依少爷的吩咐,都只有小小的一碗。”
连秋谨这时才站立起来,笑眯眯的应了秋娘的话:“是最近吃的太多,晚上很久才能睡着。对了,秋娘,明日你早些来喊我,我想去看看娘亲了。”
“好,好,好。”秋娘连说三个好字,面上是藏不了的兴奋:“少爷许久不出门了,明日出去走走也是好的。。。。。。秋娘前些日子寻了块浅蓝布料,给您做了一身新袍子。少爷,明日就穿那个吧。”
“好。”连秋谨点头答应了。
“那明日一早我就来喊您。”
“嗯。”
时间尚不算晚,秋娘伴着那一点小小的灯火出了院门,沿着胡同七拐八拐进了一扇角门。
夜凉如水,连秋谨收拾了石桌上的茶壶茶杯,一瘸一拐往厨房走。
夜空暗沉沉,他端着托盘仰头看天,脚下慢慢地移动。墨一样的夜晚,仿佛除了几颗似亮非亮的星星,再如何也找不到出路。
这与他,似也不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