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王朝初创  第三十八章 血战龙城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768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二月二十七日,赵匡胤大军来到了李继勋驻守的潞州,等待转运的粮草的到达。而李将军的人马已经翻山越岭再次来到団柏谷,守候在这里的依然是刘继业,有了前次的教训,这次刘将军打算固守此地,他派出衙队指挥使陈廷山刺探敌情,哪知陈廷山临阵倒戈,将谷口险要尽数暴露,再待下去只能是全军覆没,刘继业一脸无奈的撤回太原。
    宋军轻而易举的冲破了这个谷口,眼前就是一马平川的广袤平原,接着势如破竹一路而上,再次将太原团团围住。为拦截辽军南下,宋军的另外两只人马也进入指定位置,石岭关都部署何继筠率军绕到了太原北边的阳曲,守住了太原北边的门户。韩重赟自真定府而上,率军守在了曲阳西北的嘉山,准备以逸待劳,这两处都是辽军必经之地。
    三月份的山西已经进入了雨季,中条和太行的山路异常难行,转运的粮草被搁置在山路上。赵匡胤在潞州一等就是十多天,粮草还是无法到位,古人言:人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今人马已到了十多日,粮草还未完全到达,皇帝有种想杀人的冲动,要不是赵普拦着,负责转运的官员将无一幸免,王佑被委任为潞州知州,协同新任的转运使赵逢负责大军的粮草。
    王、赵二人办事很得力,所用的粮草被运往太原城下,与这些粮草同往太原的还有从河东召集来的数万役夫。
    三月十四日,赵匡胤的大军从潞州出发,二十日大军终于到达了太原城下。
    第二天一大早,皇帝就带领人马视察太原城四周,太原又名晋阳,因其在晋水之北而得名。城的西北面是吕梁山的余脉天龙山,东北面是太行余脉系舟山,两山之间形成一个簸箕口,太原刚好在这个簸箕之中。
    这个地方很早就出现在典籍里,属于**最古老的地方,就连传说中的几位帝王都在此建都。很久以前,这里还是一片大大的沼泽,上古时的台骀、大禹曾在此地治水,最后泽水卸去,出现了一片平原。
    不管这是真是假,东北方向延伸而出的系舟山宛如一个吸水的龙头,绵延的太行山似一条活灵活现的真龙。
    上古之后,这个地方好似被遗忘了,直到西周初年,年幼的周成王跟自己的亲弟弟叔虞玩游戏,这位小天子拿桐树叶当诏书将唐地(晋地)封赏给了弟弟,剪叶封桐一语成真,叔虞在唐地建立晋国。
    春秋末,晋大夫赵简子派人在晋水之北建了晋阳城,奠定了赵国的基础,自此而后,这座城成为北方重镇。
    从赵国建立到赵匡胤建宋,这漫长的一千多年,从晋阳城中走出了数位真龙天子,汉文帝刘恒、北齐高洋、唐朝李渊父子、武则天。特别是到了五代,李克用父子、石敬瑭、刘知远、刘崇都在晋阳起家。
    晋阳成了名符其实的潜龙、兴龙之地,龙城之谓由此而来。大诗人王昌龄也曾留下千古名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此时的晋阳,飞将已然不在,胡马随时可至晋阳,古城曾经的辉煌已经不在了。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些个帝王的出世要堆砌多少座枯骨山?
    这是一座传奇的城池,几经加固的城防刀枪难入,宋军只得望城而叹,站在城南高台上的赵匡胤也有这种感觉。水利专家陈承昭并不这样认为,经过实地勘察,这位专家提出了引水灌城的建议,这一招狠毒至极。
    其实,早在春秋末年,智伯就曾水淹晋阳城,遗憾的是他没能拿下晋阳,到死他才知道比城池还要坚固的是人的意志。
    对于陈承昭的提议,赵匡胤欣然接受,他让人在太原各属县抓捕壮丁,从城南到城东修筑河堤。整个战场的形势也彻底变了,宋军数十万大军在前面佯攻掩护,后面役夫们在加紧修筑长连城和河堤,场面颇为壮观。
    二十八日,宋军先将晋水引向了南城,汉军顿时慌了神,自西门而出开始猛攻赵赞所部,赵赞脚部负伤,要不是在西山砍树的李谦溥及时赶到,汉军几乎冲破宋军防线。
    南面已经成一片沼泽,北面有曹彬,不远处还有何继筠的大队人马,刘继业领着人马向从东门杀出,没想到他遇到了一个还要厉害的人,党进领着人马奋力厮杀,刘继业也险些被砍杀在新掘开的沟壕里。
    经过两次的突围失败,北汉再也没人敢尝试,刘继业也伤了脚,所有的人马都进入了防守状态。契丹的使臣乘着夜色混进城去,不得而出,也加入了守城的行列。
    四月份,契丹三路救援人马,离太原最近的石岭关一路最先到达,他们遇到的是宋军何继筠的袭击,败退而归。他将斩获的契丹千余人的首级献给了赵匡胤,攻城的宋军把这些首级全部扔进太原城,想象中的开门纳降的场面还是没有出现,汉军防守依旧严密。
    五月初一,定州方面的契丹援军也赶来了,看到宋军旗帜随即撤退,韩重赟穷追猛打,一直到易州。
    初七,宋军将城东的汾水引向城东,两水相会,地势低洼的城东南成了一片汪洋。宋军乘着小船强攻,弓箭无眼,船上的宋军成了汉军的活靶子,应声而倒者不计其数,禁军将领石汉卿、王廷义战死。
    宋军第一波的攻击停止了,汉军伤亡惨重,郭无为向皇帝的宫里跑了好几趟,一再的劝说刘继元缴械投降。最后摆出一副要死要活的架势,好像汉军不投降的话他就不活了,但是没人听他的,老头只得悻悻然的离开了。
    第二天,他又好似变了一个人,主动向皇帝请旨,愿带领千余人杀出重围去契丹求救。皇帝被他的忠心感动了,亲自送了他一程,走到城门口的郭无为开始后悔了。刘继业受伤了没法跟他去,郭守斌一时找不到人,没有这二人保护,他出去无异于送死,无奈之下他又退回了城中。
    这让刘继元彻底对老头失望了,这老头原来这么怕死,害的自己白感动了一场。郭老头那是去搬救兵,这是打定注意要跑路了,继元要是知道是这么回事,估计会被气死。
    郭老头逃跑计划失败,整天是坐立不安,天就要塌下来了,他要为自己做打算。为了保命,他到处为宋军做宣传,说宋军如何神勇,劝大家早日投降。苍蝇人人都讨厌,尤其是那种每天在人耳边嗡嗡作响的苍蝇,一个太监给刘继元出主意,赶快杀掉郭无为,再让他嚷嚷下去,人心必散。
    在大家都奋力守城之时,郭老头早早的奔黄泉而去,可悲的是竟死在一个阉人之手。
    闰五月初二,长期浸泡在水中的南城外墙上坍塌了一块,集聚在此处的河水终于找到了一个宣泄口,汹涌的河水向内城一涌而进,天上阴雨绵绵,地上水患连连。
    紧接而来的是宋军的第二波进攻,无数的箭支如狂风暴雨般落入城中,汉军冒死添堵坍塌的缺口,怎奈宋军攻势太猛,缺口越冲越大。
    流进城中的水一尺一尺增高,一会升到了缺口,内城的水流冲荡着茅草飘到了缺口处,堆积的茅草堵住了缺口,汉军立即用木棒泥土添堵,口子总算被堵上了。
    李怀忠带着人又一次冲了上去,不一会就败下阵来,他自己险些被射死。赵廷翰看不下去了,主动请缨出击,这一次赵匡胤拦住了他,太原太坚固了,再多的人也是白搭。
    雨一直在下,长期泡在雨中的宋军集体拉起了肚子,别说打仗了,走起路来都困难,一个个都摇摇晃晃的直不起腰来。
    吃了败仗的辽军绕过石岭关,从白马岭一路而下,驻扎在西山上观看宋军的一举一动。时不时的在山上就击起了鼓,鼓声震动四野,眼看就要冲下山来。
    长达几个月的作战,宋军开始疲惫不堪,既要攻城,又要提防契丹人,这个仗已经没法再打了。赵匡胤有心撤军,但是不好明说,仗打的不清不楚的,难道自己真的要步知伯的后尘,正是骑虎难下之时。
    太常博士李光赞早就看出赵匡胤的心思,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给皇帝进言,小小的晋阳城,得与失根本影响不了大局,没必要在此地劳民伤财,眼下之计只要春秋干扰北汉农事,没有了粮食,坚城不攻自破。皇帝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不能因为这座小城毁了皇帝一世英名。
    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可是在这件事情的认识上,他远远不及另外一个人。绛地的薛化光提出了更好的办法,毕竟干扰农事太劳神,一年四季都得围着老百姓打转,人手也是个大问题。薛先生的思路更为清晰,粮食是人耕种的,没有了人,这个地方自然就没有了生气。为今之计,只要迁走太原附近所有民户,北汉的粮食自然成问题,不出几年其国必亡。
    综合考虑,还是薛化光的办法好,初八,赵匡胤把人马全部撤到城东的罕山以南,做好了撤军的准备。
    按照之前的想法,他将人马一分为二,一部分掩护迁移民户,将他们安置到山东、中原各地,一部分断后掩护大队人马撤退。
    这是赵匡胤最为狼狈的一次撤退,各队人马争先恐后的向东边撤去,杂乱无章。奇怪的是辽军没有行动,北汉也没有动作,精明的赵匡胤在走之前把所有的粮草辎重都留给了他们,这些东西够他们搬一阵的,用这些东西换取人马的安危,值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有了人就会有一切,站在罕山之上的赵匡胤重重发誓,我还会杀回来了,这里的一切都将是我的。
    二十三日,宋军自寿阳、合州撤到真定府,而后从真定回到开封,这是一条绝对安全的道路。
    看见宋军匆匆而走,汉军从西门杀出,眼前的场景惊呆了所有的人,无数的尸体躺在地上,旗帜、箭支漂在水里,一股腐烂的尸臭味充斥着整片空气。
    汉军无暇感受这些,所有的幸存者向汾、晋二水决口处奔去,这两条养育晋阳千年的河流差点要了所有人的命,世事就是如此难以预料。
    堵住堤口后,大家将城内外的流水泄向台骀泽,原本坚固的城墙不断的渗出水来,墙上的土培一片片的掉落,这座古城摇摇欲坠。
    辽国的使臣看到这幅景象也是唏嘘不已,只差一步宋军就成功了,就那小小的一步。要是赵匡胤听到他这话,估计会后悔死,是赵匡胤太不了解水的威力了,柔弱的水也可以无坚不摧。
    耶律斜轸的人马也从西山上下来了,宋军撤退,再呆在山上就不好对北汉交代了。刘继业对这伙人恨得牙痒痒,一群称火打劫的强盗,他真想点集人马灭掉这些契丹人,而刘继元的态度让他彻底寒了心。
    内外交困的北汉还得请契丹人好吃好喝一顿,毫无出力的耶律斜轸拉足东西回去了,留下垂头丧气的北汉君臣,还有背后残破的城池。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