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试探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341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后宫不得安宁前朝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波及。早朝之上,黎子擎隐在九旒冕(注1)下的面上晦暗不明,卫临在一旁侍候着胆战心惊,地下朝臣却仍在不怕死的进言。
“陛下,时局动荡,宋国与封国近日往来密切,若二者结盟,于我大黎怕是大为不利。”
黎子擎冷着脸不说话,雷洲见状忙出列道:“此言差矣。宋国与封国合起来也不过区区八百里疆土,国力更是不堪,何足为惧?”
那臣子闻言怒目:“雷大人不将宋国与封国放在眼里,可知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雷洲不屑:“陛下得江南富庶,国库充裕,兵强马壮,怎惧他弹丸小国?”
一直没有说话的廉江忽然开口:“将军说的不错,然大修长乐宫已将臣国上供岁银耗尽,且江南富庶,谁不想来分一杯羹?”
终于要说点正题了,黎子擎冷笑,见廉江上前一步撩起袍子跪谏:“臣斗胆劝陛下一句,美人虽好,终不过是粉黛尤物,不值得同陛下的千秋大业相提并论,万望陛下莫要步前人后尘,否则我大黎江山岌岌可危矣!”
他是三朝老臣,且有御前行走,免行跪拜的殊荣,今日在朝中说出这番暗指先王因色误国大逆不道的话,饶是他在朝中威望极高,也不免令朝野震惊。
臣子们随着他跪下,便是那气焰嚣张的雷洲也收敛锋芒生怕王侯之怒波及自身。
黎子擎脸色阴霾的走下御座,走到跪着的廉江身旁冷冷道:“丞相年岁大了,脑子也不大好使。难道忘记孤最恨别人妄言先王?”
廉江跪在地上仰望他,须发花白,写尽沧桑。然而眼中深沉如渊,锐利不减盛年。他淡淡道:“臣既说出斗胆这番话,便未妄想陛下宽恕。只望陛下能幡然悔悟莫将万里江山毁于一旦。”
黎子擎眼中寒意更盛,他扫了一眼静默的众人,冷笑道:“既如此,孤便成全于你。”
他甩袖坐回御座,朗声宣道:“今丞相年逾古稀仍为国操劳,孤王于心不忍,准其回乡颐养天年。特赐良田百顷,黄金千两,以示王恩。”
廉江身子颤了一下,叩首谢恩。
黎子擎不再理会众人,拂袖而去。卫临跟着他身后一阵心惊,好在黎子擎一回寝宫便伏案忙碌并没有功夫拿他开涮。
是夜,廉府内灯火通明,门庭若市。然而廉府大门紧闭,并未请候在门外的官员入内。养尊处优的诸位臣公站在深夜无人的大街上,或暗自低语,或悄悄议论,无一例外,皆与廉相被免一样有关。前去通话的小厮久久不回,有人渐渐没了耐心。
“诶,我说,丞相大人是怎么个意思?难不成真遵了陛下的旨意回乡不成?”
“你小声点,”一人压低嗓子道:“你以为这廉府大门为何紧闭?现如今这郢城的街头可都在陛下眼皮底下,他私下里养的那批暗卫,明里看着不过是神秘些的侍卫,可暗里行的却是监察御史的活计。你我今日的行动怕是也瞒不了他。”
那人一惊,“那我们……”
“你怕什么,我们不过因着同僚一场,略尽些心意罢了!”
那人会意:“那是,那是……”
说话的功夫,通传的小厮已经出来,同来的还有府内的管家。这个世故圆滑的老人替廉江操持家事几十余年,随他学了不少东西,略略两句话便将诸位王公谈笑意打发,且叫人抓不住半分把柄。
众人心中暗赞,听得老相爷的意思,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廉江听了管家的回报沉吟不语,管家见状悄声退了出去。他坐在书房的太师椅上回想当初入朝的经历。
他原也是大周氏族的子弟,因不满朝中弊政,独自离家,游走于九州大地,庸庸碌碌十余年后,终于遇到了他认为的值得效命的圣主——黎宣。
彼时黎宣尚未及冠,生于王侯世家,却有一番雄霸天下的野心。他不顾父兄反对,改名换姓留在黎国封地,辅佐他继承王位。然后联合其他六国,发动政变,便是分裂大周疆土的七候之乱。
诸候联军呈包围之势逼近大都。眼见胜利再望大业可见,黎宣却突然宣布撤兵。黎军撤退后,宋国、封国、楚国、良国不过是乌合之众,雄居漠北的穆国和西南边陲的越国却执意攻城。今他最不能理解的是,最先发动战争的黎宣联合大周将领以平叛之名,同穆、越两国在大都城郊的激战,最后穆、越两国兵败退回封地,黎国惨胜,再无力逐鹿天下。而这一切的突发改变的源头却是因为一个女人,一个现如今被葬在公主陵的女人——大周最后一位有封号的公主,周靖宜。
周靖宜最终也没能嫁给黎宣,她生是皇族,一生便是皇族中人。公主陵成全了她为国为家的赤子之心,成就了一则巾帼不让须眉的传奇。却无人知晓她曾为黎宣诞下了唯一的子嗣。
世人多可笑。
他在最初的时候没能左右黎宣,之后也不能。唯一可以做的,便是在他英年离世后扶持他的孩子。
那个孩子被他一手带大,他给他非同常人的教养,看着他慢慢成长、强大,像他所预料的那样。看着他风流嘻笑着流连于乱花之中却不沾片叶,理所应然的以为,这样多情又无情的他再不会走上他父亲的后路。然而天意弄人,出了一个周靖宜,又多了一个连真。
他怎能允许同样的事情发生在黎子擎身上,所以不惜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直揭他心中隐痛。不过是一番试探,他却输得彻底。
眨眨酸涩的眼睛,推开门进了出去,管家守在门边,转身见到我一脸的惊异。
他捊捊银白的长髯,冲着管家苍凉的笑:“你看我这样子是否又老了许多?”
第二日早朝,黎子擎听到廉相病重的消息,狭长凤眸微眯,沉默片刻后忽道:“既如此,不宜舟车劳顿,便留在郢城,何时将病养好,再返乡不迟。”
群臣高呼:“陛下英明”。
闻言,他唇角勾起淡淡笑意,凤眸间闪过一丝讥讽,眉宇间却有沉痛之声一闪即隐。
注1:旒冕,古代王公戴的一种礼帽,只有皇帝、太子、封王才能佩戴。《宋史•舆服志》:“九旒冕:涂金银花额,犀、玳瑁簪导……亲王、中书门下,奉祀则服之。”
九旒冕通高18厘米、长49。4厘米、宽30厘米,藤篾编制,表面敷罗绢黑漆,镶以金圈、金边;冠的两侧有梅花金穿,贯一金簪。《明史》记载,天子之冕前后分别垂着12道旒,每道旒上有赤黄青白黑共12颗玉珠,太子用11旒、11珠,亲王只能用9旒、9珠。文中黎子擎因是王侯而非天子,是以冠戴九旒冕。
另:王候妻称王后,母为王太后,王后之下为贵嫔,贵嫔之下即为如夫人(即妾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