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军校生活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083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黄埔军校生活,越来越紧张,要求一天比一天严格。三分钟起床穿好衣服、打好绑腿;五分钟上完厕所;十分钟吃完饭。一些城镇长大的富家子弟,面对这样紧张的军事生活,受不了,有人哭起来,有人想退学了。
    虽然,史云涛也觉得军校生活实在难熬,但他还是咬紧牙关挺住了。在黄埔军校的那些日子,那些磨难使他的性情变得更加的刚毅。
    在黄埔军校里他是一个最活泼的学生之一。他还是和以前一样,喜欢结交朋友。因此许多**籍的同学也是他的好友。刚来到广东时,他听不懂广东话,因此他每天还要抽空向本地的同学学广东话。
    当时黄埔军校校长蒋中正还兼任长洲要塞司令官。他住在要塞司令部里,又在黄埔军校设了办公室,每天上下午都到军校来。身后跟着四个护兵,威风凛凛,学生和军校教官路上遇到他,如果不立定敬礼,轻则会受到训斥,重则要追究甚至给予处分。
    蒋中正经常给新生训话,他讲的基本都是办军校的意义,讲他个人历史,讲革命与做人,讲军队的纪律。他特别强调军规、军纪,把下级官兵给上级敬礼,当成军规中的大事。他曾经声色俱厉地说:”军人不敬礼,就是违犯军规!“
    蒋中正自已不吸烟,也不准学生吸烟;他不喝酒,除了宴席,不准军校官兵饮酒,他还亲自旁听教官上课。早晨起床号刚响,他就从距军校一里多的长洲要塞司令部走来,闯进教官或学生宿舍巡视,如碰上睡懒觉的人,必严加责问。他若在军校吃饭,定亲自去餐厅与教官同桌。教官们必等他动筷子,才端起碗不声不响快快进食。
    军校学员,有从外国留学归来的留学生,有大学毕业、中学毕业,也有保送入校文化并不高的党团骨干。还有不少是**员、共青团员。
    蒋中正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找些学生谈话,从学生中发现了不少人才。然后加以笼络。
    因为史云涛长得一表人才,而且枪法极好。再加上文化和军事才能也很出众,他很快就得到蒋中正的赏识。不久以后,就成为了蒋中正卫队的一名排长。平时除了在黄埔军校接受各种训练外,他还为军校中的同学传授枪法。
    民国十四天即1924年秋孙中山在韶关行营,日夜筹划着,决心调兵出师北伐。可是,他统帅下的国民革命军,不是这一路说武器弹药等补充,就是那一路借口军粮筹办困难。孙中山每天愁得打转转。他对苏联援助武器装备,抱着极大的希望。
    当时苏俄顾问鲍罗廷也盼着,正在海上行驶的苏联援助中国的船只早日到达中国。十月七日,苏联援助的一船军械,终于抵达广州,船上有山炮、野炮、轻机枪、重机枪和许多弹药。
    孙中山高兴万分,立即从韶关发电报给蒋中正,命令把这船上的武器和军火,停卸在黄埔岛,先武装黄埔军校教导团和学生军。于是史云涛他们这些黄埔军校学生终于也装备了枪支。
    1924年10月10日,一个电报打破了孙中山大元帅的一心想要北伐的心思。广州城内群众集会纪念武昌起义十三周年时,以陈廉伯为首的广州商团,突然发动武装叛乱。他们开枪向游行的人群射击,打死打伤几十人。
    商团军筑起炮台,封锁市区,四处张贴”打倒孙政府“、”驱逐孙文“的标语。孙中山正一心想北伐成功,却没料到后院起火。广州的形势十分严峻。**坚决主张镇压商团叛乱,提出”向一切反革命的商团和军阀下总攻击令,以决最后之死战“。
    周恩来在广州群众示威大会上讲话说:”我们不要以为反革命派的势力很大,反革命派的气焰日涨,我们只要下我们团结的决心,我们有工人可以武装,有农民可以自卫,有士兵可做先驱。“广州工人代表执行委员会发出通电,”誓为政府之后盾“。特别是黄浦军校学生,决心以实际行动,与商团决一死战。黄埔军校学生们几乎个个摩拳擦掌,准备投入战斗。
    在**人和工农群众支持下,孙中山下达了平叛商团的命令。他亲任镇压团”革命委员会“会长,急调参加北伐的警卫军全部、湘军、粤军各一部昼夜从韶关回师广州。与此同时,命令留守广州警备军、黄埔军校学生军以及广州陆军讲武堂学校学生军、滇军干部学校学生军、工团军、农民自卫军、铁甲车队、兵工厂卫队等,统归蒋中正指挥。
    10月15日凌晨,各军同时开动,向商团叛军发起反击。
    商团的头目陈廉伯系英国汇丰银行广州分行经理,大买办,他原以商民自卫的名义,组成了4000人的反革命武装,曾向香港南利洋行购买了长短枪近万支,子弹三百多万发;由悬挂挪威国旗的丹麦商船”哈佛号“偷运到广州,8月10日已被广州革命政府查获,连船带武器,都扣留在黄埔军校
    此时,黄浦军校以商团的武器,全部武装起来。各路平叛部队,仅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战斗,把广州商团的叛乱平息下去。
    参加平叛的学生军,大都是初上战场。学生们大多生平头一次荷枪实弹作战。他们大多生性勇猛,加上个个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一经交战商团军就溃不成军,战斗很快结束了。
    黄埔军校在革命风雨中诞生,在战斗中成长。平定商团以后,黄埔学生军们,又全部返回黄埔岛上。这时已进入秋冬,学生军该换冬装了,不但冬装没着落,甚至一日三餐都成了问题。
    再加上1924年8月及12月,黄埔第二、第三期学生相继入校,共2289人,因此黄埔军校的经费支出更加难以为继了。
    那时……就是一天三餐的伙食,还是有了早上不知道晚上,有了今天不知明天……他们常常听到说:负责筹款的廖仲恺时常会遇到各种困难,有时会让他几乎落下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