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太子昭熹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008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第三章太子昭熹【本章主攻主线,意在阐明形式和对立面】
距离轰动京城的“晨血十三”事件已经过去了一个月。皇帝对此只说希望大臣们以此为戒这一句话。不过事件的本身远比这一句话要有震慑力的多,并非是说大臣们都不再动贪污的心思,而是说这一个月里再没有任何人上奏弹劾郎召。
东厂近些日子明里暗里上门的拜访的大臣不是少数,不管送来的是多么名贵的东西,郎召全部照单全收。可惜,郎召不是傻子,钱财对自己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若是为了这些而让人抓住了把柄,实在是得不偿失。于是,御书房每周都能收到东厂送来的各个大臣贿赂东厂的礼单。某一日早朝,朱琼瑱玩笑般的说了一句:“朕看了各位大臣们的收藏,才知道,原来这皇宫放的不过是些次品啊。”识相的大臣们心里都有了数,但是大臣们却又多了个疑问。朱琼瑱如此一举,真正是把郎召推向了风口浪尖。虽然暂时没有人会贸然行动,但是一旦东厂让人有空子钻那必然会是众矢之的。
徐四平也是这样跟郎召说的,可是郎召却对此没有任何的表示。依旧把所有收到的礼品打包送入皇宫。在任何人看来,这是东厂的忠心。
犹豫忌惮东厂的势力,和几乎无处不在的情报网,众多大臣选择低调行事,一边观察形势,东厂依旧进行着日常工作,该杀的还是一个都不能放过,还有那些不得不杀的。皇宫这头,朱琼瑱最近开始对方术感兴趣了,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些个方士在日日在皇宫里给他讲习方术,本来就对朝政不怎么上心的朱琼瑱如此一来就更是对国事兴趣平平。纵然有所不满,但是这种时候谁有感大声说个“不”字。
但是有一个人是例外的,那就是东宫太子,朱昭熹。
朱昭熹是朱琼瑱的第一个儿子,是已故的宋皇后之子,被立为太子的第二年,前皇后死于心疾。那一年,太子七岁,朱琼瑱二十五岁。朱昭熹之后,朱琼瑱又陆续有了4个儿子一个女儿,也曾因为宠爱的妃子在枕边吹风而想要改立太子,但是碍于太子的舅舅右相宋威以及最疼爱朱昭熹的汪太后而没能落实。加上朱昭熹自幼十分自律且低调行事,入主东宫至今十四年从未犯过大错。
东宫内殿
今日的东宫内殿十分的热闹,并不算非常大的内殿客座几乎坐满。这些都是太子的宾客。朱昭熹将他们集结于此不为别的,正是为了商讨对付东厂一事。
“太子!如今东厂横行京城,加上皇上无心朝政。现在跟东厂掌权还有什么区别,原本还有锦衣卫可以和东厂互相牵制,可是如今看来,锦衣卫也不过是东厂的一条腿。太子殿下若是不早日行动消弱甚至是劝说皇上撤销东缉事厂的话,只怕等到太子登基只是,依然会受到东厂牵制。”此番言论之大胆,若是被有心之人听到,不只是说话之人,只怕是太子都会受到牵连。
“太子,严兄说的十分在理。但是时下朝中官员几乎没有敢站出来说话的人,东厂干事行事小心翼翼不露马脚,要抓住东厂的辫子实在是太难了。如果贸然行动却没有扳倒东厂,反到是和东厂公然树敌,如此一来,事情恐怕就不是太子所能掌握的了。”
这一番话倒是点醒了一心想要除掉东厂的朱昭熹,是啊,如果自己没有把东厂除干净,只怕凭借东厂的手段,自己绝对不能全身而退。那位宾客的话,让内殿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朱昭熹比谁都明白,要想与东厂抗衡,即便是彻底扳倒,那也不是一日之功。且不说东厂现在的权势有多么的广,手段有多么的毒。光是皇帝对东厂的信任就让东厂更加的有恃无恐,比起东宫,东厂反而更像是皇帝的“亲骨肉”,毕竟不管世事是怎样,但是在皇帝所能掌控的所有方面看来,东厂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稳固皇权。但是一旦和东厂树敌,他东宫又有没有那么资本可以跟东厂耗下去,东厂厂公郎召的手段自己虽然没有领教过,但平心而论,自己是一点也不想的。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打破了内殿的寂静。
“太子,在下有一计,虽说不能对东厂造成什么损失,但是,此计可以离间东厂与皇上。”所有人都将目光集中到那个说话的人身上,那人面目平常,脸上却挂着自信的微笑。
“什么意思?”太子率先发问。
“想必太子心里也清楚,若是要扳倒东厂,首先要让皇上对东厂产生怀疑甚至是不再信任东厂。”
其他人听到他说这话全都发出了赞同的声音。
“继续说!”太子激动的从位子上站了起来。
那人微微欠身复又开口:“既然东宫有与东厂抗衡的决心,那么便要有所付出。就好像俗语所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依我所见我们可以。。。。。。”从容不迫的讲述了整个计划,语毕。顷刻的安静后,内殿炸开了锅。
“此计甚妙!”
“是啊,这主意太好了!”
众宾客为此人的计谋所折服,不得不说,这一计走的虽然险,但却是极有利的一击。
众人经过片刻的讨论一致把目光投向太子朱昭熹。
“那,谁来做这一颗险棋呢?”太子缓缓的开口,换来的是一片沉默。
“既然是在下提的,就让在下来吧。若是能为皇朝去掉这一大患,在下死不足惜。”那人走向前。
“你叫什么名字?”
“回太子,在下山西谭阳。”
“好!谭阳!若是此计能成,你便是我大明皇朝的英雄!”其他宾客全部都出声恭维谭阳。谭阳自然也是笑的得意。
内殿的一个角落,一个长相温和的人看着内殿发生的一切,路出了一个满意的微笑后偷偷的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