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大陆 第八章 纵平原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974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波塞冬城外身着白衣的人群排着队上了车,不一会儿便消灭了所有空位。所有的位子上都印着一个白色的“A”。苏优作一行人最后上车。
“没有空位了怎么办?”苏黎世在车里转了一圈后问。
“没关系,B层还没有人。”一个声音从最后一排传来。
声音的主人向三人走过来,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戴着白色帆布帽,白衬衣的袖子上印着公共汽车的图案。大概是售票员。
“你们是第一次乘我们的车吧,我是本车的空管员,请随我来。”见苏黎世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自己,空管员补充道。
“空管员?”苏黎世凑到父亲身后小声问。
“空间管理员。”苏优作回头小声回答。
空管员把天窗打开,又在天窗下支起一个弹簧床一样的东西,然后做了个“请”的手势。
苏黎世和苏慕白惊讶地看着眼前的场景,不知所措。
为起示范作用,苏优作走到弹簧床边,双脚踏上弹簧床,说:“开始吧。”
空管员点点头,用力地拉了一下弹簧床下的拉环,“咻”的一声,苏优作被从车窗弹了出去,不知所踪。
看到这一幕,苏慕白吓得简直要哭出来了。
苏黎世不断在心里说“适应、适应、适应……”,然后紧紧地攥了攥拳头,拉上妹妹走上了弹簧床。
“我不敢。”苏慕白小声哀求道。
“没事哥哥我陪着你呢,闭上眼就行了。”苏黎世自己也紧紧闭上了眼。
空管员拉下拉环,两人被弹了出去。
睁开眼,两人正站在车顶,苏慕白紧紧地抱着哥哥的手臂。风轻轻地从身边吹过,爽爽的。苏优作正坐在一个绿色的藤条椅上。苏黎世记得车刚到的时候上面好像没看到有椅子,椅子和车顶四周的藤条护栏好像是自己长出来的一样。
“过来坐下吧。”苏优作说。
“坐在空地上?”
“有座位的。”苏优作左右的空地上瞬间生出两条藤蔓,蜿蜒延伸着,不一会儿便形成了两个藤条椅。
“好神奇啊!”苏慕白用十四岁少女特有的惊喜的语气叫道。
“是啊是啊,地下世界无奇不有嘛。”苏黎世带着见怪不怪对奇异现象审美疲劳没有表情的表情说。
结果在苏黎世正要坐到椅子上时藤条缩了回去,苏黎世失去平衡摔到了地上。
“你很神奇行了吧,我为你惊叹,我服了你了!”藤条这才又抽出来,苏黎世悻悻地坐到上面。
“嘻嘻,谁叫你不懂赞赏大自然的神奇。”苏慕白边笑边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扶手上慢慢绽开了一朵紫玫瑰。
公共汽车在树林中穿行,阳光透过树叶照在卵石路上斑斑点点的散发着慵懒,圆尾巴的兔子在路边采蘑菇,偶尔有几只白鸽在车子旁飞来飞去,或是几片彩蝶飘到苏慕白的紫玫瑰上,一切都透着惬意。
“这座森林叫什么啊?”苏慕白一边让蝴蝶停在手上一边问。
“覆盖白翼半岛西部沿海地区的大森林——合森林。”
“好奇怪的名字。”
“有原因的。”
车子突然加速行驶,不到半个小时后边驶出了森林,将浓浓的绿色甩到了身后。前面是茫茫的一片白色的平原,像沙滩一样,阳光照在上面,白得耀眼。平原上生长着不太浓密的草丛,草也是白色的。前面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小片树林,大概就是苏优作说的杏仁桉树。
“这是纵平原,占据整个白翼半岛中部的大平原。”
“合森林、纵平原……”苏黎世努力思考着,“那我猜,东边的黑羽半岛应该也有这样的森林和平原吧,而且应该叫连森林和横平原。合纵连横。”
“很不错嘛,全说对了,白翼半岛和黑羽半岛大致是对称的。当年白之国与黑之国第一任君王怀特和布莱克就是借助S、M、F三国的探险队才分别开发了原来人迹罕至的两个半岛,建立帝国,虽不是联盟作战,但大概这也算是一种合纵连横吧,所以身为亲兄弟更是竞争对手的怀特和布莱克就给各自的森林和平原一个取名合纵,一个起名连横。”
“好奇怪的两兄弟,为什么要做对手啊?”苏慕白感叹。
“他们一直关系很好,竞争对手只是事业上的,就像炎帝和黄帝一样……不说这么久远的事了,给你们讲讲大陆上的五国吧。”
“很感兴趣啊。”苏黎世立刻来了精神。
“既然是你要听,那就说说军事上的吧。一战后,五国在军事上成立了统一的联盟——大陆国盟……”
“一战?”强烈的好奇让苏黎世打断了父亲的话。
“嗯这个以后再说。”苏优作一副时候未到的表情,“继续话题,S国为国盟执事国,也就是领导国,其军事是五国中最强大的,主要是因为科技发达,就像是工业革命后因科技发达而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一样,其制造火器的技术十分先进,攻城器械更是天下无敌,此外S国出产的刀剑的质量也十分高。M和F国分居龙脊山脉东西,地处山地,自然其军队十分擅长山地林地作战,弓箭部队的威力也不容小觑。黑之国、白之国由于平原广阔,所以拥有精良的骑兵,白之国的禁卫军白骑士团和黑之国的黑骑士团是大陆最强的骑兵,从未有过败绩。”
“听着就热血沸腾啊,可惜现在好像不大可能发生战争。”苏黎世有点惋惜。
“那倒不一定。”
“要爆发战争了?”
“我可什么都没说。”
不知不觉,那一片杏仁桉树已经近在眼前,夜半球也悄悄爬到天上。
“快到了。”苏优作突然站了起来,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口放照片的地方,眼睛中闪着特殊的光芒,带着复杂的情绪。
星光也似乎亮了许多,好像要见证一个期待许久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