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神嘉成王遗诏翻译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943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遗诏基本上要交代几件事情,一件是皇帝总结一生的得失,一般都是自我检讨批评自己做的不好。第二是表达自己对死亡的看法,一般以豁达从容为主。第三是表示对未来的期望,主要是对太子或者其他继承人的寄托和评价,以褒奖为主。第四是丧事该怎么办比较好,一般都会说从简、朴素。最后可能会点出几个托孤大臣的名字以及对后妃的一些处理问题,最后就是总结一下。
那么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封遗诏(第十六章卡卡写的非常辛苦,改了很多遍)
【原文】:
神御承天景命皇帝,诏曰:朕自承皇天之丕烈,膺匡宇之大任。遂民愿于市野,勰民知于草莽。至兹二十年也。本有济世之谟,欲一正佞风,然智穷德寡,虑多无方。今筋力衰竭,龙躬久颓,国事之类,莫能出其所以然也。气息单薄,朝夕忧惧,如日暮西山,沉于世外。
本心虽明,力不能达,百姓耽死,世事多艰。畎亩无祎,风雨不济,令我亿万子民,放声嚎哭,朕能远观,不能近闻,真命天子,亦能悲如此地,古今之事,恐无出其右也。
然死生,固有之理也,诸卿莫为之恸。自古有死,圣贤亦同。寿夭穷达,何须挂念?富贵贫贱,归于一概,何足特痛哉!朕虽四十有四,然功过任于后世,赞讽给以万代,亦大快之事耳。
今太子仁勇,智于一发,辅臣贤明,献于周表。有此善政,朕有何憾?诸公同心辅佐,福我万民。朕不达之志,令训后人,以乞光事。
朕愧对国家,耽于歧思,故牺牲之荣,不必靡费。凡丧葬之仪,一以汉制,一以从简。一天下子民,不必特作,臣工服丧,不必与之一同。令出殡三日后,一体释服,嫁娶、饮酒、食肉无禁,诸事节哀,成踊莫多,礼法之外,不得擅哭。宽民大罪,令民安乐,诸公不得毁伤。
朕崩殁之后,令太子领监国权勾当三班院事,百日以后,于神皇殿行大礼为荷。卿等善赞,朕无挂碍。唯令首辅醍醐岑孝、中书省宰河朔维德、中书省少宰嵕阳持明三人,佐我朝政。其余等处,皆依此诏。凭念至怀,用承末命。布告中外,咸使闻知。钦此。
【解析】
第一二两段是自我检讨。
第三段是表达对死亡的看法。
第四段表达对太子的看法和希望。
第五段是丧礼用的规制。
第六段是说人事安排。
最后:“凭念至怀,用承末命。布告中外,咸使闻知”是结尾。
【翻译】
神御承天景命皇帝,诏曰:朕自从继承大业以来,担负着匡济国家的大任。希望能在城市乡村中了百姓的心愿,在荒芜之地也能开启他们的智慧。至今已经二十年了。本有匡济国家的愿望,希望改正不良的风气,然而缺乏智慧又缺少才德,思虑很多却没有方案。到今天气力几乎衰竭,龙体久病不愈,国事之类的事情,已经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了。病得奄奄一息,却早晚之间忧虑国家大事,就像夕阳快要落下,沉没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
本心虽然好,但是我的能力太差,不能达到我的目标,百姓处处面临生存的危机,世事多么艰难。田地出不了好收成,天公又不作美,令我国亿万子民,放声嚎哭,朕只能远远地看,不能真正走近他们,倾听他们的痛苦,所谓的真命天子,也会悲惨到这种地步,古往今来,恐怕没有比这更凄惨的事了。
不过死生这件事,是自然界本来就有的道理,大家不需要为之感到太过悲伤。自古人就有一死,即使是圣人贤人也是一样的。那么长寿短命穷困好运,需要如此挂念吗?富贵也好贫贱也好,最终都会死去,哪里需要特别感到悲痛呢!朕虽然今年只有四十四岁,然而功过任凭后世(评说),称赞贬损都留给后代,也是大快人心的事情。
如今的太子仁德勇毅,智慧就像箭在弦上,只要给她一个机会,就能展现。辅佐她的臣工,都十分贤明,贤德在国内称道。有这样的善事,朕有什么遗憾的呢?诸位臣工同心辅佐,让朕的百姓都享福。把朕不能达到的志向,用来劝诫后人,希望以此能使得万世变得美好。
朕愧对国家,沉溺于一些不规矩的思想,所以享受祭品的荣耀(指代丧事),不必奢侈浪费。所有的丧葬礼仪,全部采用汉朝的做法,并且全部都从简。天下子民,全都不必特别表示(而采用那么长的丧期),官员服丧,不必强行让老百姓一样。只要朕的遗体出殡三日后,所有人都可以免除丧服,嫁娶、饮酒、食肉不必再禁止,丧礼各个程序都要节制哀伤,成踊不用太多【成踊指丧礼时候脚踏着地,不停哭丧的礼节】,只要不是礼法规定必须要哭的时间或场合,不许随意哭泣。丧礼之后,宽释那些有着重罪的人,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所有官员不得伤害百姓。
朕死后,令太子担任“领监国权勾当三班院事”【皇帝死后太子不能立刻即位,而是以监国的身份代理国政,并授予官职,名为“领监国权勾当三班院事”】,百日以后,希望在神皇殿举行大典。只要各位公卿好好辅佐,朕没有什么可以挂念的了。只是要首辅醍醐岑孝、中书省宰河朔维德、中书省少宰嵕阳持明这三人,以托孤大臣身份执行国政。外地各个郡,都依照这份诏书来办。由着自己的意念(写了这封诏书)特别的关怀,(希望你们将这封遗诏)用来继承朕的遗命。将诏书布告中外,使各国都知道。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