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杂谈篇  2章 再谈古诗词新写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534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几千年来古诗词一直被后人视为圣地。很少有人敢于冲破这块禁地。同时也残害了不少读书人。中国文学自神话传说到明清时代,各个期产生的诗文作品和操作的文学形式都反映了现实社会风貌,体现着当时的诗词思想和风格。格律诗的诞生、成长,发展、成熟和低潮也体现了这一规律。我们现代人在学写古诗词的时候,应抱着欣赏、发展、创新的理念去抒怀言志。不要被古人的韵律、字数、平仄等框框的束缚。更不要把它当成神坛不敢去触动。历史发展到今天,时代在变迁,诗词也应随着时代孕育出新的生命。还是那句话:不破不立。“破”不等于破坏,又破才有立。不是有“破旧立新”之说吗?
    翻开古诗词的发展史我们看到;最早的《诗经》,多以四言、六言为主,一般也押韵,后来发展形式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五言、七言句式,每句字数有了变化,韵律明显,人们归纳为一、三、五不究,二、四、六必讲,而且平仄也比较讲究。但它是在创新的基础上走向成熟的标志。唐后期和唐以后诗歌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变化,人们总是感到五言、七言又不能更充分更恰切地表达其思想感情了,或是格律诗的形式过于古板,于是,活跃的思想内容就冲破了格律诗的限制形式,而更趋自由,每句字数或三或五、或七或六或四不等。字数灵活多变,完全看内容的需要,转韵现象更常见,这就成了长短句——词。由此可见前人的东西不是不可以打破;而是要敢于打破。
    文人作格律诗,那是要讲究这些格式的。但民间格律也不乏佳作。格律诗多局限在仕途菅海。文人墨客的彼此唱和而与民间诗歌就不能分享艺术美了,它本身就限制了诗歌的发展,格律诗凝重、呆板,在抒怀表意上颇受争议。现代不少人把自己圈在古董里面,死专牛角讲些韵律平仄陈规旧框。笔者视其为作茧自缚。我们不反对学者专家对古诗词的研究和探索;古诗词毕竟是民族文化中医科璀璨的瑰宝。但我们应反对盲目的追求和不现实的舞笔弄墨。
    到了宋代词这一文学形式迅速发展。人们又不满足于诗的局限性;风格、流派纷呈,五彩斑澜的宋词抢占了第一把交椅。但并不是舍弃格律诗,只是格律诗的创作,再也不会出现唐代的繁荣了。为什么呢?这同样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学发展的必然性。其中的道理仍然是文学作品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内容服务于现实。让诗文变得更贴近生活,更适于表现内容,更适应时代的要求。同样道理,格律诗也要发展,也要变化,在变化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完善,从而走向新的成熟。
    “五四”以后,随着新思潮涌现,新诗产生,新诗自由、灵活、追求意象或象征,人们大胆地冲破古诗词的束缚。此期虽然格律诗不断,但成就平平,包括词在内,古板、凝重而失去其发展创新的活力。作格律诗必注意其章法、平仄。填词也挖空心思,必讲究固定格式,如字数、句数、每首段数,这对格律诗和词的发展无疑是个限制。当然,客观上给新诗的创作腾出了空间,但格律诗、词已经面临着在形式上应该且必须有新的突破的时候了。
    对任何文学形式,只要适合其内容,适合其体现思想感情的需要,形式上都可以做新的尝试,正如五言、七言取代四言、六言,长短句盛于格律诗衰落之时一样。今天,不仿我们也可作个尝试,把格律诗、词从形式上继续推向前进,实现新的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的完美结合。只要读起来上口、易记、易诵,精炼的几句诗蕴含丰富的内容,我们不仿谈化平仄,韵脚可全押韵,少押韵而不必讲究二、四、六押韵。词的发展要更自由、多变,淡化其旧有词牌规则,具体每篇分几段,每段分几句,每句多少字,完全以内容而定。这样做亦即放宽了作格律诗和填词的旧有规则,能更方便、更充分地表达思想内容,也不会出现以文害意的情况了。
    你写的诗词像那个时代的产物就是那个时代的物;任何时代不符合的话就算是你在创新。只要表情达意即可。只有这样新的诗词形式才会诞生!
    砸烂枷锁,自由地抒怀吧!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