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中华日月  第八章 旌阳古镇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666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从绩溪县上庄镇搭上路过的汽车,翻越山岭,途经山间小盆地,初次到达旌阳。从汽车站出来之后,抡搭上了一辆三轮车来到旌阳镇中心地带。旌阳是旌德县县治所在地,旌德县年代最为久远和影响最大的历史文化名城。想到旌德县城里走一趟,是一个早年的宿愿。我的外祖父家在安源王进坑,早年吃米都是翻山越岭到旌德背过山来的,一次背上百把十来斤。我的老家黄村岭后山庄,时常有人去旌德卖水果和挑米。由此看来,旌德县是个米粮川了。
    旌阳地处旌德县境内东南的丘陵与河谷平原间,面积约三平方公里。这是一座山城,东眺石凫,西依栖真,南临梓岫,北靠柳山,徽水河自南向北穿城而过。
    走在旌阳街上,领略这座袖珍型历史名城。大概是春节期间,让这座小城沉浸在节日的氛围里。整洁的街道,林立的店铺,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旌德县建制,已逾一千二百余年。唐朝宝应年间,公元763年,江淮招讨使袁傪奏请朝廷划太平县东北麻城东九乡设置旌德县,袁傪部下的左卫兵曹参军高叔夏为首任旌德县令。说起旌德县名,颇有文化底蕴,它蕴涵“彰扬礼德,教化县民”。旌德县名的由来还有“方德让宅”的一段传说。当年县令高叔夏择基建县衙门时,有当地富绅方德主动让出自家的宅第为建县衙。为了表彰方德为国献出宅第的精神,特地将“方、人、生、德”四字合在一起,乃为“旌德”。
    旌阳镇是一座山清水秀的古镇。古人用“一塔高耸、二水穿城、三桥锁翠、四面环山”来赞誉。文昌塔是县城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塔为五层八角楼阁式,高30米,底层西面有拱形石门,筑有二十级石阶至第二层,第二层以上设有木梯,可让游人登至五层,全城风貌尽收眼底。文昌塔西去近百米处有旌德文庙,是皖南惟一保存完整的文庙,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绩溪庙山姗姗而来的白沙河,由城东缓缓向城北流去,恰与发源于绩溪县上竹坦的徽水河汇合,如一条美丽绸缎带子从城中飘逸而过。
    徽水河古称淳溪,因河水浮光耀金,仿佛梅花片片,故又称梅溪。旌德人把徽水河称作母亲河,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旌德人。
    徽水河上横越三座古桥,自上游至下游依次为淳源桥、驾虹桥和黄济桥,间隔百把米,遥相呼应,为徽水河增添了许多传奇色彩故事,为旌阳山城增添了风光胜景。淳源桥为五孔石拱桥,长50米,宽6。2米,高5。6米,始建于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初名平正桥,后经多次修建,曾多次更名。居中游的驾虹桥,长57。5米,五跨,高4。7米,始建于明嘉靖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下游黄济桥,始建于明嘉靖中期年间。
    在旌德县的历史上,元代县尹王祯最为著名。他在旌德县尹位上六年间,仁政惠民,功绩卓著。王祯亲自主持集资修建淳源桥,整修道路,为了扩建赡养孤寡老的“济养院”,还拿出自己的俸禄。王祯在历史上有二大贡献,一是在旌德任上编撰中国古代唯一的一部全面记叙中国南北农业科技专著的《农书》,书中载有农器图谱。这部《农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农学理论专著,先后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地。王祯的《造活字印书法》,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叙述活字版印刷术的文献。
    近代旌德县人才辈出。谭梓生是井岗山革命根据地茶陵县首任县长;**爱国将领戴戟参与领导了驰名中外的“八一三”松沪抗战,建国后任安徽省副省长;著名数学家江泽涵,是中国拓朴学的创始人;著名作家周而复,创作的长篇小说《白求恩大夫》、《上海的早晨》、《长城万里图》等多部小说,影响深远;经济学家朱剑农是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历任湖南大学财经学院院长、教授,中国财经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科学院武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顾问、研究员等职。他从1927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农业经济学理论,对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农村经济和土地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领域,以及在农业经济学等方面,均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有论文和著作达300余万字面世。抗日先驱江上青,是前****的义父,祖籍为旌德县江村。
    旌德县旌阳镇厚重的历史传承,注入一代又一代新人的血管里,自然将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