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园旧事  第九章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336  更新时间:11-05-15 21:16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吃过午饭,梅若华三兄妹兴冲冲的到园中看家丁采桂花,拣了中意的拿进来插瓶,各人房间厅堂里都放了,凝寒院与梅清词的清华院更是各个房间里都放了几瓶,然后都跑到后厅坐在梅夫人身边,与晴雪秋痕霜清几人围着桌上的花筛,把剩下的桂花都一朵朵摘下来准备做桂花糕。
    梅夫人瞧瞧冷月的笑脸,午饭后那点兴奋的血色已经没有了,忙拍拍手上的花粉起身,接过小丫头递上来的湿巾回身笑道,“月儿,到婶婶这里来,别累着了。”
    “哎。”冷月放下花枝下了凳子走到她面前。
    梅夫人替他擦了手,然后自己擦了递给丫头,抱起他坐到窗下的椅子上,拍着他柔声道,“月儿,睡会儿吧。”
    “嗯。”冷月乖乖的靠在她怀里,很快就垂下眼睫睡着了。
    梅清词跑过来,“娘,我也要你抱着睡。”
    梅夫人忙止住她嚷嚷,悄声哄道,“清词乖,让哥哥抱你睡好不好?”
    “不好!”梅清词委屈的望着她。
    “小妹,哥哥带你去玩好不好?”梅若华急忙过来抱她。
    梅清词摔开他的手,红着眼眶撇着小嘴,“娘只喜欢弟弟,不喜欢我……”说着就要哭出来。
    梅夫人忙把她拉进怀里,“娘也喜欢清词,清词最乖了,娘把弟弟放到软榻上了再来抱你好不好?”
    “好!”梅清词立刻破涕为笑。
    梅夫人无奈的摇摇头,轻轻起身走进后堂,把冷月轻轻放在窗下的软榻上盖好,叫跟进来的晴雪守着,才出来哄清词,等她睡着了也抱进来放在软榻另一头,梅若华跟进去在旁边的躺椅上睡下,梅夫人忙拿了一袭毛毯给他盖上,然后轻轻退出去。
    吃过晚饭之后,侍女们往后园花池上的临风亭摆下赏月宴,梅傲臣携着夫人、梅若华牵着弟妹,一家五口说笑着走进亭中坐下。
    梅夫人对晴雪几人摆摆手,“你们都退下吧。”
    梅若华笑着起身拿过玉壶给父母倒满酒,然后给自己倒了一杯,换了一个水晶瓶给冷月与梅清词各倒了一杯,双手举起酒杯笑道,“爹爹、娘,孩儿祝您福寿安康。”
    梅傲臣夫妻笑着举起酒杯,“好,爹娘也祝你快乐成长、学有所成。”
    “爹爹!娘!”梅清词立刻下地高高举起果酒大声说,“我祝爹爹和娘福如东海!”
    “我也祝叔叔和婶婶——”冷月慌忙跟着举起果酒,“寿比南山!”
    梅傲臣开心的哈哈大笑,梅夫人与梅若华也看着冷月笑个不停,大家连酒都洒了出来。
    梅清词指着冷月嘲笑道,“你笨,那是祝寿时才说的!”
    冷月立刻羞得满脸通红,惶惑沮丧的垂下头去。
    梅傲臣大笑着一把抱起冷月,握住他端着果酒的手举起酒杯跟他碰了个亮响,畅快的笑道,“好好!叔叔和婶婶寿比南山,寿比南山,月儿说得好!”
    梅夫人与举起酒杯跟他俩碰了碰,又跟梅若华兄妹碰了,笑容满面的说,“好,月儿说得好,华儿与清词也说得好,来,祝咱们一家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
    “平平安安!快快乐乐!”一家人欢声笑语的举杯共饮。
    “看,月亮出来了!”梅清词兴奋的拍手笑道。
    大家抬头望去,东边一城万家烟火正缓缓的拱起一轮明黄的满月,悦目的光辉让东面的一方天地刹那间温暖成了一幅安祥静美的剪影,背后是遥远苍茫的川原河流。
    “真美……”梅若华如痴如醉的望着那轮缓缓升上高空的圆月,喃喃的低语。
    夜风徐来,带着阵阵桂花清香,还有远处缥缈欢乐的人声与丝竹。
    梅傲臣回头含笑凝视着夫人,“夫人,吹一曲箫吧。”
    梅若华立刻笑着捧上早已备好的玉箫,“娘,请!”
    梅夫人也不推辞,含笑接过玉箫,轻启朱唇缓缓吹奏起来,吹的正是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梅傲臣含笑看着夫人,抱着冷月一手放在桌上轻轻扣着节拍。
    梅若华听得动情,一手持酒跨出凉亭步上曲廊,对月举杯依拍而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箫声转到下阙愈转愈深,愈加低沉幽远。梅傲臣忽然朗声吟咏道: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和着梅傲臣明朗的吟诵,箫声跟着拨高,忽然清亮高亢起来,然后渐转平和安祥,缓缓收住。
    梅若华放下空杯,与梅清词一同拍手笑道,“娘,您的箫吹得越来越好了!”
    “贫嘴!”梅夫人脸色微红,笑着放下玉箫拿起桌上小巧的银刀,把中间盘里一个精美的月饼切成五份,插上小银叉放在一个小碟子里递给冷月,再给梅清词弄。
    梅若华叉起一块递给梅傲臣,然后自己端一块,坐下咬了一口赞道,“真甜!”
    梅夫人一边吃一边给梅傲臣倒了一杯酒,拿过暖壶中的果露给冷月与梅清词倒上,又把各色月饼切好,给他们俩个添到碟子里,梅若华站着帮忙把桌上果盘里的瓜果切好,插上叉子,给冷月与梅清词喂了一块,然后自己挑了一块蜜瓜吃。
    月上中天,越发清光流转,月下花池清波摇摇,四面花木郁香习习,景色愈加幽美迷人。
    晴雪与霜清送夹衣披风过来,梅夫人接了先给冷月穿好,再给梅清词加了一件,梅若华接过披风给父母披上,然后自己披上披风。
    梅夫人瞧瞧冷月,柔声道,“月儿,你身体还虚,晚上月饼吃多了怕会积食,吃点水果吧。”
    “嗯。”冷月听话的放下小碟子。
    “月儿,吃这个。”梅傲臣剥了板栗递给他。
    梅若华吃了些水果,又走出凉亭,慢慢往曲廊上踱去,不久,清明的夜色中响起优美宛转的笛声,悠扬的随风飘来。
    梅傲臣悄然对夫人笑道,“华儿的笛子又长进了。”
    梅夫人微笑道,“这孩子偏爱笛子,经常不离手。”
    “娘,爹爹,听我弹琴好不好?”梅清词忙放下叉子抱住梅夫人。
    梅傲臣笑眯眯的点头,“好,听咱们清词弹琴。”
    梅夫人起身把她送到亭外的曲廊上,转角处放着一架古琴,她坐上琴凳低头专注的弹奏起来,弹的是传统名曲《汉宫秋月》。梅傲臣抱着冷月,看着对面月光下的母女俩,面上露出亲切温馨的笑容。
    一曲弹完,母女俩携手回到凉亭,梅若华也从另一面走进来,笑着抱起妹妹,“小妹的琴越发弹得好了,哥哥都赶不上了。”
    梅清词得意洋洋的笑道,“那当然!”
    梅夫人见冷月一直安静的坐在梅傲臣怀里没说话,俯身瞧着他微笑道,“月儿,你想不想学琴?”
    冷月羞怯的答道,“我母亲教过我吹箫。”
    “哦?那月儿吹给我们欣赏欣赏可好?”梅傲臣惊喜的瞧着他。
    “小弟。”梅若华立刻递过玉箫。
    冷月犹疑的望了望梅傲臣夫妻,看到他们鼓励的目光,终于接过玉箫凑近唇边,咽咽的吹起来,吹的也是《水调歌头》,然而韵味却大不一样,比梅夫人吹的更加幽深低宛,多了一份柔缦凄迷,恍若一个缥缈的梦境。
    梅若华听得痴了,呆呆的望着父亲怀里低头专注吹箫的冷月。
    梅傲臣惊异的与梅夫人对视了一眼,对这孩子异乎常人的才情,又是惊喜又是隐隐的担忧。
    一滴泪,无声的滴落在一只苍白纤弱的小手上,映着清透的月华,衬得那只手玲珑如玉。
    梅傲臣心底黯然叹息一声,怜惜的伸手覆上那点泪光握住冷月的手,一手拿开玉箫柔声道,“月儿,别吹了,你身体刚好,不能太劳累了。”
    梅夫人悄然拭去眼角的泪花,微笑着接过玉箫,“月儿吹得真好,把婶婶都比下去了。”
    冷月羞赧的笑了,“不,我喜欢听婶婶吹,婶婶吹的很温暖,就像窗纱上宁静悦目的灯光。”
    梅傲臣生怕他再想自己的家,忙笑着转开话题,“华儿,对此良辰美景,你可有应景之作?”
    “爹爹又想考孩儿诗词了。”梅若华赧然的笑道,在凉亭中来回踱了几步,抬头望望外面花池上幽冷的月光,又回头看看冷月望着自己清冽明澈的眼睛,忽然悠然吟道,“皎皎冰魄转晴光,家家月饼共花黄。孤轮何来团圆意,独凌广寒对烟华。”
    这诗中隐隐喻意让梅傲臣心里蓦然一悸,顿时沉下脸来,“不好,什么乱七八糟的!平日里不用功,这会儿只好敷衍!”
    梅若华一愣,怏怏的垂下头去。
    梅清词立刻大声道,“爹爹,清词也会吟诗!”
    梅夫人看了儿子一眼,笑着拉过女儿,“好,清词吟一首来听听。”
    梅清词昂首挺胸的站着,脆生生的吟道,“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梅傲臣笑着点头,“嗯,咱们清词吟得真不错,来,爹爹奖一块月饼。”举起叉子喂给她。
    “我也会吟。”冷月仰脸羞怯的望着梅傲臣。
    “好,咱们月儿也来一首。”梅傲臣高兴的笑道。
    冷月应声吟道,“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常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梅傲臣一愣,不禁怔怔的看着怀里的冷月,见他一双大眼睛正一眨不眨期待的望着自己,忙强笑着点头道,“嗯,月儿也吟得很好,来,叔叔奖励一颗板栗。”
    梅夫人强按着心底的凄楚迷惘笑道,“夫君,天也不早了,孩子们怕也累了,还是早点进去歇息吧。”
    “好,咱们回去吧。”梅傲臣忙点点头,把冷月递给她,俯身抱起梅清词,“华儿,扶着你娘。”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