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艺术节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217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周明轩的行动力惊人。分工明确的第二天,他就利用午自习时间,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表格,拿着花名册,开始逐一“摸排”班级里的文艺人才。
“会乐器的举手!钢琴、古筝、吉他都算!”
“有没有学过舞蹈的?民族舞、现代舞、甚至街舞都行!”
“书法、国画、篆刻,或者会做手工的,这里登记!”
他声音洪亮,带着一种天生的号召力,原本有些沉闷的午自习瞬间变得热闹起来。同学们嘻嘻哈哈地举手、报名,气氛活跃。
陈婧坐在座位上,安静地看着。她按照分工,正翻阅着从学生会借来的往年艺术节档案,用不同颜色的笔在笔记本上做着标记。她发现,纯舞蹈类节目竞争激烈,除非编排极具新意,否则很难脱颖而出;而融入地方文化元素的综合类展示,只要内容扎实,往往能获得评委的青睐。她将这些发现和几个初步构思的关键词,工整地列在纸上。
摸底结束后,周明轩抱着一堆“情报”坐回她前排,眉头微蹙:“情况比想象中复杂点。会乐器的有五个,但种类杂,钢琴、二胡、小提琴、古筝,还有个会一点爵士鼓……很难凑成一个乐队。会跳舞的倒是有几个,但都是自学,没有专业基础。”
他把名单推到陈婧面前,脸上是思考时特有的专注神情。
陈婧的目光掠过名单,又回到自己的笔记本上,轻声说:“硬凑一个节目,效果可能不好。或许……我们可以不追求节目的完整性,而是突出”融合”和”创意”。”
她将笔记本转向他,指着自己写下的一条思路:“比如,我们可以设定一个主题,比如”时光的旋律”。用一段音乐串起不同乐器的独奏或合奏片段,中间穿插与音乐意境相符的舞蹈表演和现场书法或绘画展示。”
周明轩盯着那几行字,眼神越来越亮:“主题式串烧!这个好!把零散的珍珠串成项链!”他猛地一拍大腿,“就像音乐MV一样,有画面,有故事感!陈婧,你真是个天才!”
陈婧被他夸得有些不自在,微微别开脸,补充道:“这只是框架。具体选什么曲子,如何串联,舞蹈和书画怎么融入,还需要详细设计,工作量不小。”
“不怕!有方向就不怕路远!”周明轩干劲十足,“这样,我们分头行动。我负责协调这些有特长的同学,确定他们各自能表演的片段,再找几个文笔好的同学构思一下串联的文案。你,”他看向陈婧,眼神里是毫无保留的信任,“你审美在线,把握整体风格和节目流程设计的重任,就交给你了!包括服装、道具的初步想法,也由你来主导。”
这个担子不轻,但陈婧看着他那双充满信任和期待的眼睛,拒绝的话没能说出口。她点了点头,接下了这个核心任务。
接下来的日子,陈婧的生活被艺术节筹备填满了。她利用所有课余时间,反复聆听候选曲目,比较不同乐器组合的效果,构思舞台调度。她画了一张又一张简单的舞台走位图,标注着哪里乐器表演,哪里舞蹈切入,哪里书画展示。她甚至跑去美术老师办公室,请教哪种颜料在舞台上作画效果最好,干得快且色彩鲜艳。
周明轩则充分发挥了他的人际协调能力,像个陀螺一样在教室里旋转,搞定一个个“问题演员”,安抚各种小情绪,确保排练能够推进。他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固定的交流模式——每天放学后,会在空教室里碰头十几分钟,快速同步进展,解决遇到的问题。
“二胡和小提琴的音色融合有点突兀,我在想中间要不要加一段古筝过渡?”
“没问题,我去跟拉二胡的李明和拉小提琴的孙悦沟通,让他们试着配合古筝调整一下节奏。”
“舞蹈部分,我想在中间加入一段水袖舞,但王莉说她没基础……”
“交给我,我认识高三一个学姐是舞蹈队的,看能不能请她过来指导几个基本动作。”
“舞台背景,我觉得用巨幅宣纸,现场书写主题”时光的旋律”几个大字,会很有冲击力。”
“好主意!我让书法组的赵峰提前练习,确保万无一失。”
他们的对话越来越简洁高效,一个提出构想,另一个就去解决实现路径上的障碍。在这种紧密的合作中,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悄然滋生。陈婧发现,周明轩并非表面看上去那般只有阳光和粗线条,他心思细腻,很会照顾他人的感受,总能把她的想法落地。而周明轩也愈发惊叹于陈婧隐藏在安静外表下的才华和韧性,她的构思总是别出心裁,对细节的要求近乎苛刻,交给她的部分永远完成得无可挑剔。
偶尔,在讨论间隙,周明轩会递给她一瓶水,或者一块巧克力,随口说一句“补充点能量”;有时看她对着草图皱眉思索,他会开玩笑地调侃一句“陈大导演,别太苛刻啦”,换来她一个无奈又略带嗔怪的眼神。这些细微的互动,像投入湖面的小石子,在陈婧心里漾开一圈圈微澜,但她很快便会收敛心神,将注意力拉回到眼前的节目设计上。
艺术节当天,校园里张灯结彩,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各个班级的展台争奇斗艳,操场上的集体项目加油声震天。而最受瞩目的文艺汇演,将在下午于学校大礼堂举行。
后台一片忙乱。化妆、换服装、检查道具、最后一遍对流程……陈婧作为节目的总设计者和幕后协调,心脏一直悬着。她检查了每一个道具的位置,确认了每一个演员的妆容,又去安抚紧张得快要同手同脚的舞蹈演员。
周明轩作为班长和节目负责人,更是忙得脚不沾地,既要对接学生会工作人员,又要稳住后台军心。他在人群中穿梭,额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但表情依旧沉稳,声音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
在候场区,他看着同样面色紧绷的陈婧,趁周围人不注意,悄悄靠近她,低声说:“别紧张,我们已经做到最好了。”他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阵暖风,拂过陈婧耳畔,“相信我,也相信大家。”
陈婧抬起头,对上他鼓励的眼神。那一刻,周围所有的喧嚣仿佛都远去了。她深吸一口气,用力点了点头。
轮到他们班上场了。灯光暗下,幕布拉开。
舞台背景是垂下的巨幅宣纸,书法组的赵峰凝神静气,提笔蘸墨。随着一阵空灵的古筝前奏响起,聚光灯打在舞台一侧,弹古筝的女孩指尖流淌出清越的旋律。紧接着,二胡悠扬加入,带着一丝岁月的沧桑感,灯光随之变换。然后是小提琴明快的乐章,象征着青春的跃动,舞蹈演员们随着节奏翩然起舞……
整个节目如行云流水,不同乐器、舞蹈、书画巧妙地融合在“时光的旋律”这个主题下。当节目最后,赵峰挥毫写下“韶华不负”四个遒劲大字,所有演员齐聚台前谢幕时,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站在侧幕的陈婧,看着台上光芒四射的同学们,看着周明轩作为代表上前一步,从容地向台下鞠躬,一股巨大的成就感混杂着难以言喻的酸楚涌上心头。这个凝聚了她无数心血的节目,成功了。而她,这个一直习惯于躲在角落的转学生,第一次真正融入了这个集体,用自己的方式,发出了独特的光。
汇演结束,他们班的节目毫无悬念地获得了综合评分一等奖和“最佳创意奖”。班级群里一片欢腾,同学们兴奋地议论着,纷纷称赞周明轩组织有力,也第一次将敬佩的目光投向了默默付出的陈婧。
放学后,喧嚣散尽。周明轩抱着金色的奖状和奖杯,和陈婧一起走在回教学楼的路上。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今天……谢谢你,陈婧。”周明轩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更多的却是喜悦,“没有你,我们这个节目拿不到这么好的成绩。”
“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陈婧轻声回应,目光落在前方。
“你居功至伟。”周明轩停下脚步,转过身,认真地看着她,“我从来没跟人合作得这么……舒服过。你总能想到我想不到的点子,还能把它们实现得这么好。”
他的夸奖真挚而直接,让陈婧有些无所适从,只能低下头,盯着自己的鞋尖。
“走吧,”周明轩笑了笑,语气轻松起来,“为了庆祝,我请你喝奶茶?忙了这么多天,总算可以放松一下了。”
那是他下意识的、对待朋友的热情方式。陈婧心里微微一紧,随即摇了摇头:“不用了,我……我还有点事,要先回教室。”
她需要一点独处的时间,来消化这过于充盈的一天,来平复那因他一句话就轻易泛起波澜的心绪。
周明轩愣了一下,随即了然地点点头:“那好吧,别太累。奖状和奖杯我先放回教室。”
“好。”
看着他抱着奖杯大步离去的挺拔背影,陈婧缓缓吐出一口气。艺术节结束了,像一场盛大而绚烂的梦。梦醒之后,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但又有什么东西,已经悄然改变。她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张奖状,还有一份沉甸甸的、属于她自己的认可,以及一段……不知该如何安放的、隐秘的心事。南方的晚风吹来,带着栀子花的馥郁香气,一如她此刻复杂难言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