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四章理念碰撞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875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午休的阳光晒得人浑身发暖,蝉鸣裹着草木的清香飘过来,落在宿舍后的菜地里。沈泽在畦边找到了林栀,她正蹲在地上摘青菜,裤脚沾着不少泥点,额角的碎发贴在汗湿的脸上,手里的青菜还带着根须和露水,绿油油的像块翡翠。
    “昨天的课,我上错了。”沈泽蹲下来,指尖不小心碰到菜叶上的水珠,凉得轻轻一缩,又赶紧伸手帮她扶稳菜篮,“我讲的那些原理、模型,全是没用的,像飘在天上的云,孩子们根本用不上。”
    林栀直起身,用袖口擦了擦额角的汗,腕间的银镯子叮当作响,蹭过青菜叶留下一道浅痕:“没有错啊,小宇昨晚还抱着无人机模型睡觉呢,跟我说以后要当”无人机驾驶员”,帮我送课本、送药品,不用再走山路。”
    她伸手帮他拍掉裤脚沾的草屑,指尖不小心蹭到他的小腿,像通了微弱的电流,两人都顿了一下,又假装自然地移开目光,耳尖却悄悄红了。
    “可我讲的传感器原理,他们只关心能不能帮你送快递;我讲的AI算法,他们想的是能不能帮张奶奶浇地。”沈泽叹了口气,目光落在菜地里挺拔的玉米上,叶子在风里轻轻晃动,像在点头又像在安慰,“我以为的”高端知识”,在这儿根本扎不了根,连玉米都不如——玉米还能结出棒子,我的课只能让他们”哇”一声,过后什么都剩不下。”
    林栀手里的动作顿了顿,眉头轻轻皱起来,语气里带着些不赞同:“也不能这么说。你让他们知道了”无人机”这三个字,知道了山外有会飞的机器,知道了知识能让生活变轻松,这就已经是收获了,像在他们心里撒了颗种子。”她指着玉米根部的泥土,指尖在土里轻轻划着痕:“你见过谁种玉米只施化肥不浇水的?得浇山泉水,得除杂草,得顺着它的性子来,不能急着让它长高。知识也一样,得长在他们的生活里,得跟他们的妈妈、奶奶、爸爸有关系,得能帮到身边的人,才能真正扎下根。”
    “可这样太慢了!”沈泽忍不住提高了声音,语气里带着些急躁,“现在科技发展这么快,我想让他们快点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快点掌握有用的技术,而不是只盯着眼前的玉米、草药!”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他不该用自己的节奏去要求清溪的孩子,更不该对林栀的教育方式有异议。
    林栀愣住了,手里的青菜掉在地上,沾了层泥。她看着沈泽,眼神里带着些委屈和不解:“快有什么用?他们连高铁都没见过,连县城都没去过,你跟他们说硅谷、说AI,他们能懂吗?就像你刚来的时候,连玉米和小麦都分不清,连锄头都握不稳,不也是慢慢学、慢慢适应的吗?孩子们的成长,怎么能跟你做项目一样,只追求速度不看根基?”
    空气忽然安静下来,只有蝉鸣和风吹树叶的声音。沈泽看着林栀泛红的眼眶,心里像被针扎了一样疼。他伸手想帮她捡掉在地上的青菜,却被她轻轻躲开了。“我不是那个意思,”他放软了语气,声音里带着歉意,“我只是……我只是着急,想让他们快点变好,不想让他们因为信息闭塞,错过更好的机会。”
    林栀弯腰捡起青菜,在衣角擦了擦泥,语气也缓和下来:“我知道你是为孩子们好。但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得慢慢来。就像这青菜,从种子到能吃,得浇水、施肥、除草,得等它慢慢长。孩子们也一样,得让他们先爱上身边的山、身边的草木,先懂得为什么要学习,才能真正学进去,才能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
    沈泽望着玉米叶上的阳光,光斑晃得人眼晕,忽然想起张婶说的“种玉米像养娃,得用心疼,不能急”。
    以前在硅谷,他总催着团队“加速迭代,不能落后”,却忘了庄稼有生长周期,孩子有成长节奏,急不得,也逼不得。
    他指尖轻轻划过青菜的叶脉,忽然明白:那些写在论文里的“知识价值”,那些在发布会上炫耀的“黑科技”,远不如帮林栀送一次快递、帮张奶奶浇一回地、帮小宇拍一张爸爸的照片来得真切,来得有温度。
    “对不起,”他轻声说,目光落在林栀脸上,她的睫毛上还沾着露水,像挂着星星,“是我太急躁了,没理解你的用心。你说得对,知识得长在泥土里,才能扎下根。”
    林栀愣了一下,随即笑出了声,眼角弯成月牙,露出颗小小的虎牙,刚才的委屈一扫而空:“沈泽,你终于说句人话了,不是”算法””模型”的,听着舒服多了。”她把手里的青菜递给他一把,叶子上还沾着新鲜的泥:“走,做饭去。下午陈默来带孩子们采草药,让你学学什么叫”接地气的知识”,学学怎么认柴胡,怎么分辨有毒的草——以后你再改无人机,就能帮陈默送草药了,也能帮我认草药,省得我总记错。”
    沈泽接过青菜,心里暖烘烘的,刚才的争执像被风吹散的雾,只剩下彼此理解的温柔。他跟着林栀往厨房走,忍不住问:“你刚才没生气吧?”林栀回头看他,笑着摇了摇头:“没有,就是觉得你有时候像个着急的孩子,想把所有好东西都塞给别人,却忘了别人能不能接得住。”她顿了顿,补充道,“不过,这样的你,也挺可爱的。”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