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二章认知偏差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817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激光笔骤然顿在“全球物流案例”的标题上,屏幕上的无人机还在旋转,可沈泽却觉得喉咙发紧。那些准备好的“续航算法”“载重参数”突然堵在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来——他能精准地报出无人机的续航里程是20公里,却算不出三个小时山路有多少级台阶,每级台阶有多高;能展示AI预测台风的精度到0。1度,却不知道孩子们最怕雨天,怕林栀背着沉重的课本在泥路上滑倒,怕她的脚再磨出血泡。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酸涩,笑着补充:“当然能!沈叔叔已经让技术团队改了设计,以后咱们的课本、药品,还有需要的文具,都让无人机来送,林老师就不用走那么远的山路了,也不用再磨出血泡了。”
孩子们欢呼起来,小宇还拍着手喊:“太好了!以后林老师就不用那么辛苦了!”沈泽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转头望向站在门口的林栀,她正笑着看着教室里的一切,眼里却闪着泪光,见他望过来,赶紧抬手擦了擦,朝他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课堂,彻底变成了一场“需求听证会”。讲智能灌溉系统时,阿雅扯着他的衣角,小声问:“沈叔叔,这个能帮张奶奶浇玉米吗?张奶奶的腰不好,每次浇水都要弯很久,直起来的时候都要扶着腰,疼得直咧嘴。”沈泽赶紧点头:“能!咱们可以给张奶奶的玉米地装一套,以后不用弯腰,按个按钮就能浇水。”
讲卫星定位功能时,坐在最边上的小虎突然站起来,手里还攥着个破旧的布偶:“沈叔叔,它能找到迷路的山羊吗?去年我们家丢了两只山羊,爷爷在山里找了三天三夜,脚都磨破了才找回来,回来后还发了高烧。”沈泽心里又是一紧,他准备的卫星定位案例,是城市里的汽车导航、物流追踪,却从没想过,在清溪,孩子们最需要的定位功能,是找迷路的家畜。“能,”他认真地说,“以后不管是山羊丢了,还是有人在山里迷路了,都能靠它找到。”
沈泽看着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忽然觉得手里的触控笔重逾千斤。他带来的“科技盛宴”,是镀着硅谷光环的“展品”,是遥远的、精致的;而孩子们需要的,却是贴着泥土温度的“生活帮手”,是能解决浇水、送课本、找山羊这些实际问题的工具。他以为自己带来的是“改变世界”的力量,却忘了,对孩子们来说,“改变生活”才是最迫切的需求。
下课铃响时,PPT还剩大半截没讲,那些精心准备的“全球科技案例”“前沿技术展望”,此刻显得格外苍白。小宇拉着他的手,掌心的薄茧蹭过他的手表带,磨得表盘微微发烫:“沈叔叔,三年级的课本好重,小娟每次都要抱在怀里走山路,她的胳膊又细又小,我看见她走几步就要歇一下,有时候还会掉一两本。”
沈泽点点头,心里已经有了新的计划——他要让技术团队重新调整无人机的设计,不仅要能送课本,还要能根据孩子们的力气,设计出轻便的“课本收纳箱”;智能灌溉系统要简化操作,让张奶奶这样的老人也能轻松使用;卫星定位功能要增加“家畜模式”,方便老乡们找丢失的家禽。
他抬头时,望见林栀站在廊下,手里攥着片刚捡的枫叶,叶脉里还沾着晨露,眼神里藏着他读不懂的温柔,像含着溪水里的月光。风卷着粉笔灰飘过,落在他的衬衫上,他忽然懂了林栀上次在田埂上说的“知识要贴着地走”——就像这山野里的草木,再名贵的种子,也得扎进泥土里才能发芽、生长;再厉害的技术,也得帮人解决实实在在的难处,才算真正有了价值。
林栀走过来时,递给他一杯温水,搪瓷杯沿还沾着片枫叶,是刚才不小心落在上面的。“孩子们刚才偷偷跟我说,”她的声音轻轻的,像风吹过树叶,“想让无人机帮你拍张照,说沈叔叔今天穿的衣服很好看,就算沾了点泥,也比电视里的大老板还好看。”
沈泽接过杯子,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指腹,像触到一块暖玉,两人都顿了一下,又飞快地移开视线,耳尖却都红了。他看着杯里的温水,又看了看廊下打闹的孩子们,忽然觉得,这场“没讲完”的科技课,比任何一场产品发布会都更有意义——因为他终于明白,真正的科技,不是高高在上的展示,而是俯下身子,贴着泥土,帮人们把日子过得更踏实、更温暖。
他喝了一口温水,甜丝丝的,是山里的井水,比硅谷的进口矿泉水还好喝。“林栀,”他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地说,“我想让技术团队常驻清溪一段时间,根据孩子们和老乡们的需求,定制更多实用的科技产品。你觉得……可以吗?”
林栀笑着点头,眼里闪着光:“当然可以!孩子们肯定会很高兴,老乡们也会很欢迎的。”
风又吹过,卷起地上的枫叶,落在他们脚边,像一场温柔的祝福。沈泽看着林栀的笑脸,又看了看远处田埂上的向日葵,忽然觉得,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他带来的科技,终将在这里扎下根,开出贴着泥土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