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归来无归  第九章碑立天地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348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漠北的冬天,从来都不是悄然而至。它是被裹挟着刀片般的寒风和铺天盖地的雪沫,蛮横地闯入这片土地上。望安城被一层厚厚的积雪覆盖,暂时掩去了战争的疮痍,只留下一种单调而酷寒的寂静。
    在这片万物肃杀的季节里,城北那片曾浸透鲜血的荒坡上,在坟茔的不远处,却悄然立起了一座新的石碑。
    石碑取材于本地最坚硬的青石,并未经精细打磨,表面还带着天然的粗粝纹路,在冰雪映衬下,更显冷峻、苍凉。
    它立得很稳,如同一个沉默的巨人,面向北方,仿佛亘古以来便存在于此。但碑身上,空无一字。只在朝阳的一面,深深镂刻着一道笔直的、深深的竖痕——这与当年望安城墙上的“生死簿”记号,一模一样。
    没有盛大的典礼,没有朝廷的敕封文书,甚至没有聚集的人群。只有零星的身影,在风雪稍歇的间隙,默默来到碑前。
    黑娃来了。他裹着厚厚的皮袄,帽檐上积着雪,独自一人踩着没膝的深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碑前。他伸出冻得通红的手,拂去碑座上的积雪,然后就那么站着,久久地凝视着空无一字的碑面。他没有说话,只是胸膛剧烈地起伏了一下,像一头压抑着悲鸣的孤狼。最终,他重重地拍了拍冰冷的石碑,仿佛在告别,又像是在承诺什么,旋即转身,身影很快消失在茫茫雪幕之中。他是来看老上司楚戈,也是来看那座无言的碑,是否足够坚硬,能否配得上那万千的英灵。
    石头也来了。他显得更加清瘦,脸色被冻得发青。他带来的不是酒,而是一卷新誊写好的名册,上面是这十年来,所有能记录下来的、战死弟兄的名字。他将名册小心地用油布包好,深深埋在了碑座旁的冻土之下。他相信,名字刻在石头上,会被风沙磨去,刻在人心裡,才能流传下去。他对着石碑深深鞠了三个躬,动作缓慢而郑重。风雪灌进他的脖颈,他却浑然未觉。他知道,自己很快也要离开了,去一个遥远的地方,像许多兄弟一样,开始另一种生活。但这块碑,和碑下埋着的名字,将是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割舍的根。
    更多的,是那些无声的祭奠。清晨,守碑的老兵会发现碑前不知何时多了一碗凝固的烈酒,或是一块干硬的麦饼。夜里,风雪中似乎隐约能听到压抑的哽咽和低沉的、不成调的哼唱,那调子苍凉古老,像是那首“捐躯安社稷,白骨无人识”的残曲,刚一出口,就被风吹散了。
    这座无字碑,成了望安城一个新的、隐秘的中心。它不属于朝廷,不属于任何官方的叙事,它只属于经历过那场十年血火的人们。它是对过往的祭奠,也是对未来的警示。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能从中读到不同的东西——老兵读到牺牲与忠诚,百姓读到守护与安宁,而潜在的敌人,或许能读到一种不言而喻的威慑。
    新任的文官也曾好奇地询问过这座碑的来历和意义,得到的只是守城老卒含糊的回应:“哦,那是……纪念以前战死弟兄的。”具体纪念谁?为何无字?无人细说,也无人敢细究。谁都明白,这座城有些东西,是藏在冰层之下的,触碰不得。
    石碑就这样沉默地立着,承受着风刀霜剑,一如它所要纪念的那些人。它见证着望安城在伤痛中缓慢复苏,见证着黑娃的影子军在冰天雪地里依旧刻苦操练,见证着石头的信使冒着风雪将微不足道的消息送往远方。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句点,沉重地压在了望安十年血泪史的终点。
    又像一个巨大的问号,沉默地指向不可知的未来。
    但无论如何,它立在那里了。
    以天地为基,以血泪为胶,以沉默为铭。
    碑立天地,魂归何处?
    答案,或许就在每一个曾为之奋战、并仍将为之守望的人的心中。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