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十年饮冰 第八章石堡城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467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望安军”的旌旗在山寨飘扬了数月,如同一块投入泥潭的石头,沉底的同时,也让周围的暗流变得更加汹涌。慕名而来者、走投无路者、乃至窥探虚实者,渐渐汇聚。队伍像滚雪球般扩大到近五百人,成分复杂,已远非当初那三十六少年。
新的挑战随之而来。人多了,嘴多了,缴获的那点粮食很快见底。内部的摩擦也开始显现:原“一阵风”的降卒匪性难改,与坚守纪律的老兄弟时有冲突;新投的流民只求饱腹,对那面“楚”字旗并无多少归属;甚至最早那批少年中,也有人开始因小小的权力而滋生骄躁。
沈如晦坐在简陋的“忠烈堂”内,面前摊着那本血迹斑斑的军籍册,旁边是一份份刚送来的简报:夜不收与邻近一股土匪的摩擦、黑娃处罚了两个抢掠百姓的新兵……
他揉了揉眉心,疲惫感如潮水般涌来。管理一支军队,远比他想象中复杂。不仅仅是打仗,更多的是这些琐碎却致命的事务。他感觉自己像在驾驭一辆随时可能散架的马车,行驶在悬崖边缘。
“头儿,”黑娃大步走进来,脸上带着风霜和一丝烦躁,“又抓到一个偷偷给外面传递消息的!是王五那伙人里的!”王五是原“一阵风”的一个小头目,投降后一直不太安分。
“怎么处置?”黑娃问道,手按在刀柄上。
沈如晦沉默片刻,没有立刻回答。他走到堂外,看着校场上正在操练的士兵们,队伍明显不如以往齐整,眼神也各异。他知道,简单的杀戮可以立威,但无法收心。
他转身,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寒意:“把王五和那个探子,带到全体弟兄面前。”
校场上,所有士兵被集合起来,气氛紧张。王五花被推搡出来,犹自叫嚣:“老子不服!你们这帮娃娃兵,凭什么……”
沈如晦抬手止住了他的叫骂。他没有看王五,而是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我知道,有人觉得我们撑不了多久。有人觉得,守着那面破旗,不如捞点实惠。有人甚至觉得,给外面的人递个消息,是给自己留条后路。”
他顿了顿,场下鸦雀无声。
“但你们要搞清楚一件事。”他的声音陡然严厉起来,“我们不是土匪!不是流寇!我们是”望安军”!这三个字,不是用来好看的!”
他猛地指向那面暗红色的旗帜:“那上面,沾着三千望安守军的血!沾着楚将军的血!也沾着我们刚刚死去的、为了从狄人手里抢下这座寨子而战死的兄弟的血!”
他的目光如同冰锥,刺向王五和那个探子,也刺向每一个心思浮动的人:“抢掠百姓,动摇军心,私通外敌!这三条,在任何一支军队里,都是死罪!今天饶了你们,明天就会有更多人觉得这里的规矩是儿戏!就会有更多兄弟因为内部瓦解而白白送死!”
他深吸一口气,斩钉截铁:“拖下去!按军法处置!首级悬挂寨门三日!以儆效尤!”
命令一下,再无回旋余地。王五的惨叫声和求饶声很快远去。整个校场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沈如晦这番连消带打、既讲道理又立铁腕的手段震慑住了。那些心思浮动者噤若寒蝉,而原本坚定的老兄弟,则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严肃和凝聚力。
经此一事,军纪为之一肃。沈如晦趁机完善了编制,任命黑娃、石头等最早的核心成员担任基层头目,将新老人员打散混编,并制定了更严格的操练和巡逻制度。他知道,光有纪律还不够,必须给这支队伍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能凝聚所有人的希望。
机会很快到来。派往更远方向的“夜不收”带回关键情报:狄人因为内部纷争,兵力收缩,其占据的一座名为“石堡城”的小型军镇,守军不足五百,且多是老弱。而一支运送大批粮草军械的队伍,将于三日后途经黑风峡,押运兵力约三百。
忠烈堂内,众人闻讯,群情激动,大多主张劫掠粮队,这是一块看得见的肥肉。
沈如晦看着粗糙的舆图,沉吟片刻,却摇了摇头:“不打粮队。”
众将愕然。
“我们的目标,是这里。”沈如晦的手指重重地点在舆图上的“石堡城”。
“打石堡城?”一位后来投诚的原官军军官表示反对,“大人,这太冒险了!我们兵力并不占优,缺乏攻城器械,一旦顿兵坚城之下,粮队方向的敌军来援,或是其他狄人部队闻讯赶来,我们腹背受敌……”
“正因为想不到,才更要打。”沈如晦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黑娃等老兄弟脸上,“我们打了这么久游击,劫了无数粮队,但从未真正收复过一座像样的城池。望安军,不能永远只是”军”,我们要有根!”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带着一种能点燃热血的力量:“我们要打下石堡城,告诉西北的百姓,还有人在抵抗,在反击!也告诉地下的楚将军和兄弟们,我们离回家的路,近了一步!这座城,将是我们真正复兴的起点!”
他的话点燃了老兄弟们心中的火焰。黑娃第一个站出来,拳头砸在桌子上:“沈帅!打吧!弟兄们等这一天等了太久了!”
“对!打!”
计划定了下来。沈如晦的谋划极为大胆:派一支偏师,大张旗鼓地去佯攻粮队,做出势在必得的样子,吸引石堡城守军出援。主力则提前埋伏在援军必经之路上,打一场漂亮的围点打援,然后趁虚夺取防备空虚的石堡城。
三日后,计划顺利实施。佯攻部队成功吸引了石堡城大半守军出击,进入了沈如晦精心选择的伏击峡谷。
当狄人援军进入峡谷,一声号炮响彻云霄!
“望安军!杀!”沈如晦立于山坡之上,亲自擂鼓!
刹那间,箭如雨下,滚木礌石轰鸣。黑娃率领精锐从两侧山脊猛冲而下,如同猛虎下山。狄人援军猝不及防,阵型大乱,根本发挥不出骑兵的优势。
战斗毫无悬念。狄人援军被全歼。
紧接着,沈如晦马不停蹄,率领主力换上狄人衣甲,打着溃败的旗号,诈开了石堡城门!
城内巷战短暂而激烈。望安军积蓄了数年的仇恨在这一刻彻底爆发,战士们如同疯虎,将留守的狄人守军斩杀殆尽。
当那面暗红色的“楚”字旗终于飘扬在石堡城头时,残存的百姓从躲藏处小心翼翼地探出头,目瞪口呆,继而爆发出震天的哭号和欢呼!他们被狄人奴役太久,几乎忘了王师的模样!
沈如晦站在城楼上,望着脚下欢呼的人群和疲惫却兴奋的士兵,数年的艰辛、挣扎、痛苦仿佛都有了片刻的回报。他接过一把匕首,走到城门洞的青石墙边,用力刻下了一道深深的刻痕。
与望安城墙上的那道,一模一样。
从石堡城开始,望安军真正走上了“攻城略地”的道路。他们不再是流寇,而是一支有了根基和目标的军队。名声越来越响,投奔者越来越多。
沈如晦抚摸着城垛,远方山河苍茫。他知道,脚下的石堡城,只是第一步。
那条通往望安的归家之路,依然漫长而血腥。
但他的目光,已愈发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