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循规蹈矩的校园生活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696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除了上课,食堂成了我们的另一个“主战场”。
开学没几天,我们就摸清了食堂的“规律”:一号窗口的包子最香,二号窗口的面条最劲道,三号窗口的糖醋排骨最受欢迎。
每天中午,三号窗口前都会排起长长的队,队伍能从窗口延伸到食堂门口。
程浩然是第一个发现“插队秘籍”的人:“只要上午最后一节课提前五分钟溜出来,就能避开高峰期,不用排队就能买到糖醋排骨。”
他第一次尝试时,还特意看了眼手机,算好时间不差一秒,在下课铃响前五分钟,悄悄从后门溜了出去。
等我们下课赶到食堂时,他已经端着餐盘坐在靠窗的位置,餐盘里放着一大块糖醋排骨,带着贱贱的笑:“快过来,哥儿牺牲自我,给你们占好座儿了!”
从此,每天中午提前翘课打饭占座成了程浩然的专属任务。
用他的话说就是“我们体育生都是粗人,反正也学不进多少,还不如发挥点余热。”
每次他这么说时,周舒礼都会语重心长的劝他好好上课,程浩然则不以为然,认为及格就好,多一分浪费。
唉,多一分都不行,这该死的规则感,已经刻进程浩然的骨子里了。
我们四个围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透过窗户落在餐盘上,饭菜的香气混着阳光的味道,格外诱人。
我从小就不喜欢吃青椒,只要菜里有青椒的,我就会把青椒挑出来,整整齐齐码在餐盘边缘,像摆积木一样,一片挨着一片,连大小都会拼凑好。
每次我码青椒时,张杰都会凑过来调侃:“你这手艺,不去学土木工程可惜了,这排列比砌墙还整齐!”
这时我就会怼回去:“哥的天赋可多了,不差这一个!再说了,这叫”青椒艺术”,你们这些凡夫俗子不懂。”
吃过饭后,我们不会急着回宿舍,而是慢慢悠悠地在校园里晃。
程浩然会边走边看手机上直播的球赛;张杰会东张西望,看看有没有好看的女生;周舒礼慢慢悠悠的走在后面,偶尔捡起路边的落叶,夹进书里。
回到宿舍,不出意外的话,张杰会直接躺到床上,拉过被子盖在身上,说“先眯一会儿,睡个美容觉”,没两分钟,就能听见他的呼噜声。
我和程浩然则会组队玩游戏,有时候打输了我们会吵起来,互相骂对方是“菜鸟”或“弱鸡”,叫声大时能吵醒张杰。
张杰被吵醒后,不会生气,反而会凑过来看,然后加入我们的队伍:“带我一个,给你们这帮弱鸡看看哥的雄风!”
这时,他还会把人畜无害的周舒礼也给补上一刀,“我说的弱鸡不是指你们两个,是在座的各位都是弱鸡。”
虽然张杰嘴上叫嚣的厉害,实际上他比我俩都菜,是个真正的“弱鸡”“猪队友”。
周舒礼一开始不玩,后来被我们拉着试了试,没想到他玩得还不错,总能在关键时刻帮我们赢。
但我们有个规矩:只在午休时间玩,下午有课的话,一点半前必须结束;没课的话,也不会玩太久,两点前肯定关掉电脑,各干各的事。
程浩然这个佛系青年经常说:“玩就要玩的尽兴,学习不用太紧张,分考的太高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所以,他一般只在考试前突击复习几天,所幸的是成绩也总能在及格线以上。
我们三个总说他“不怕死”,他却笑得淡定:“我心里有数,肯定能过。”
而我、周舒礼和张杰则不敢这么放松:周舒礼想拿奖学金,每天都会去图书馆学习,晚上九点才回宿舍;
张杰高数不行,怕挂科,会跟着周舒礼一起去图书馆,虽然偶尔会走神看看女生,但也能学进去不少;
我则是介于两者之间,会认真学习,但也不会给自己太大压力,累了就画画漫画、写写诗词,或者跟他们聊聊天。
在下午没有课的日子,我偶尔会去图书馆三楼的文学区,那里很安静,只有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和偶尔的咳嗽声。
我总坐在靠近落地窗的位置,阳光透过玻璃落在书页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西方经济学》被翻到第三十二页就停住了,我更喜欢看窗外的梧桐树,看叶子从深绿变成浅黄,再被秋风卷到地面。
我会盯着树叶发呆,想起高中时的日子,想起高中那些狐朋狗友们,我会拿出笔记本写些随笔,比如“今天的阳光很好,梧桐叶落了很多,像给地面铺了层地毯”。
有时候,周舒礼也会过来看书,他一般会坐在我旁边,拿出他的书安静地看,我们不说话,却也觉得很舒服。
我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再看看窗外的梧桐树,忽然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好,有一群性格各异却相处融洽的室友,有安静的图书馆可以看书,有好看的风景可以欣赏,平淡而又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