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匿名快递的再临:师父的遗物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680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手机震动的时候,陈锋正站在走廊尽头,指节抵着墙,盯着那条短信看了三秒。
“快递已到前台,签收码8527。”
他没动。走廊灯忽明忽暗,像是电路接触不良。他低头看了眼右耳的银钉,还在。刚才在船上,他把另一只放回了抽屉,现在只戴着这一只。
他按下对讲机:“赵大川,去前台取个快递。说是我的,签收码8527。别让任何人碰,直接带进痕检室。”
“什么快递?”
“不知道。包装看着像档案袋,深灰色,没寄件人。”
“你怀疑有问题?”
“王浩的船刚拖回来,我右耳的耳钉就被人拿去拍监控。现在又来快递?”陈锋声音压着,“不急,走流程。”
他转身往物证科走,顺手给林悦发了条消息:准备辐射检测仪。
痕检室门关着,赵大川已经在里面。快递平放在不锈钢台面上,外层裹着灰膜,像是防静电包装。他戴着手套,用镊子轻轻挑开封口。
“包装有涂层。”赵大川说,“不是普通塑料,有点像铅膜,但薄。”
林悦站在旁边,手持检测仪靠近。屏幕数值跳了一下,停在0.3。
“铯-137。”她说,“量很小,和王浩船上提取的油渍样本接近。不是新污染,是残留。”
陈锋点头:“拆开。”
赵大川用无静电镊子取出里面的东西。一本硬壳笔记本,纸张发黄,边角磨损。下面压着一张照片,用透明袋封着。
“打字机打的。”赵大川翻了一页,“字迹是后来手写的,墨水不一样。”
林悦接过照片,对着灯看。画面已经泛白,边缘有折痕。背景是码头,两艘旧货轮靠岸,远处有吊机。左边站着两个男人,一个穿警服,一个穿西装。警服那人年轻,但陈锋认得出来——是王振海。西装男侧脸,轮廓熟悉,是刘建民。
女人站在右边,怀里抱着个男孩。男孩脸被划了两道,墨痕很深,像是用刀片刮过。
“这划痕是后来加的。”赵大川用放大镜看,“纸纤维翘起,不是印刷时的问题。”
林悦把照片放上多光谱扫描仪。机器嗡了一声,画面在屏幕上重新成像。被划区域显出模糊轮廓。
“左耳后……”她调高对比度,“有块不规则色斑。”
陈锋凑近。
他抬手,摸了下自己左耳后。那里有块胎记,从小就有,形状像歪了的逗号。
“是他。”他说。
没人接话。赵大川把笔记本递过来。封面没有字,翻开第一页,日期是1998年4月12日。
“老周的笔迹。”陈锋说。
“但打字部分不是。”林悦指着段落,“字体是老式针式打印机,市局九十年代末用的那种。”
赵大川翻到最后一页,空白。再翻,夹层里有张小纸条,写着一串数字:720-GL-04。
“什么意思?”林悦问。
“7月20日。”陈锋说,“老周总提那天。说是交接班,最后一班。”
“GL?”赵大川念着。
“老陆。”陈锋声音低了,“我师父的老搭档。早年失踪了,档案都没留全名。”
林悦看了他一眼:“你要查这个?”
“周明在吗?”
“在网安室。”
陈锋拿着笔记本出去,直接敲门。周明抬头,正盯着三块屏幕。
“又来活了?”
“解个密码。”陈锋把笔记本递过去,“720-GL-04,可能是钥匙。”
周明接过,敲了几下键盘:“老系统备份还在,试试警校内部编号规则。”
屏幕跳转,输入关键词。等了十几秒,弹出一个加密文件夹。
“成了。”周明点开,“密码匹配成功。”
文件夹里是扫描件,一页日记手稿。
陈锋盯着屏幕。
“七月二十日,晚八点,约见老陆。地点:核电站废弃区三号冷却塔。带底片。若我未归,烧了它。别问,别查,交给能看懂的人。”
他手指在桌面上敲了一下。
“底片呢?”
“没提。”周明摇头,“就这几句。”
“为什么是那天?”林悦站在门口,“1998年7月20日,有什么事?”
没人回答。陈锋翻回前面几页,老周的字迹越来越乱,像是匆忙写的。
“4月12日……他写”他们开始清人了”。”陈锋念着,“5月3日,”老陆说证据在货柜里,HX开头的”……6月15日,”王说可以保我,但要我闭嘴”。”
“王?”赵大川问。
“王振海。”陈锋合上本子,“他早就知道。”
林悦忽然说:“照片上的女人……你认识吗?”
“不认识。”
“但她抱着你。”
陈锋没说话。他把笔记本放回桌上,手指划过封面。纸壳边缘有磨损,像是常被人翻。
“赵大川,照片和笔记本做全项检测。纸张、墨水、胶膜,全部建档。”
“你要报备吗?”
“不。”
“王振海那边……”
“先不碰。”
他拿起复印件,往门口走。
“陈锋。”林悦叫住他,“辐射值虽然低,但这包装……不是随便能弄到的。谁寄的?”
“知道老周习惯的人。”他停下,“知道我小时候在码头待过的人。知道7月20日重要的人。”
“而且能接触防辐射材料。”周明补充,“港口、核电站、医疗废料……或者,内部。”
陈锋没回头:“查一下1998年市局档案领取记录。特别是4月到7月之间,谁借过老周的卷宗。”
“包括王振海?”
“包括他。”
他走出网安室,走廊灯还是闪。他低头看了眼手机,没新消息。快递单号他让赵大川留了底,寄件时间是昨天下午三点十七分,扫描记录显示从市南邮局发出,自助柜机投递,无监控。
他回办公室,把复印件摊在桌上。照片上的男孩脸被划去,但左耳后的胎记位置对得上。他摸了摸右耳的耳钉,又摸了摸左耳后。
桌上放着另一只耳钉,银的,圆形。
他把复印件收进抽屉,锁上。
林悦推门进来,手里拿着检测报告。
“纸张纤维和市局1998年内部档案用纸一致。”她说,“不是仿造。”
“照片呢?”
“冲洗时间在1998年6月到8月之间。底片型号是柯达100P,当年市局宣传科用的。”
陈锋点头。
“还有一件事。”林悦声音低了,“照片上的女人……我查了老周的家属档案。他爱人姓陆,1997年病退,之后没再出现。档案里没照片,但籍贯是本地,丈夫失踪后搬离原住址。”
“她姓陆?”
“对。老陆的陆。”
陈锋盯着抽屉的锁孔。
林悦没再说话,把报告放在桌上,走了。
他坐回椅子,拉开抽屉,把耳钉放进一个空证物袋,压在复印件下面。
门突然被敲了两下。
周明站在门口,手里拿着U盘。
“我刚调了警校1998年值班日志。”他说,“7月20号那天,老周和老陆都排了夜班。但记录显示,老周当晚请假,老陆也没到岗。”
“然后呢?”
“系统有条异常操作记录。凌晨一点十二分,有人用王振海的权限调阅了当天的门禁日志,删了部分数据。”
“几点?”
“一点零七分。”
陈锋看着U盘。
“把记录导出来,单独存。”
“要报吗?”
“不。”
周明顿了顿:“你信不过谁?”
“我现在只信这个。”陈锋敲了下桌上的证物袋,“和能摸到的东西。”
周明走了。办公室安静下来。
陈锋打开台灯,把照片铺在桌上。王振海和刘建民站在一起,女人低头抱着孩子。他用笔圈出女人手腕上的镯子,银的,刻着一圈小字。
他凑近。
字太小,看不清。
他起身去拿放大镜。
刚走到门边,手机响了。
是赵大川。
“快递的包装内层……我们发现了点东西。”他说,“不是涂层,是贴纸。撕下来后,下面有字。”
“什么字?”
“一行手写,很小。写着:”他没死,别信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