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游艇上的终局:王浩的死亡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582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陈锋把车停在支队后门,刚下车就接到了林悦的电话。
“王浩的船找到了,在东港外海,巡逻艇发现的。人死了,舱里全是血。”
他没问细节,直接上了车。导航显示目的地是码头,但他中途拐进了加油站,换了副车牌,又把车里的警用记录仪拆下来塞进手套箱。手机调成飞行模式,只留下周明给的加密对讲机。
船停在第三锚区,离岸两公里。海面风不大,船身轻微晃动。陈锋踩着跳板上去时,看见甲板上用红漆画了个圈,里面是王浩的鞋印,一只歪倒,一只翻扣。
舱门没锁。他推开门,血腥味扑面而来。
尸体躺在客厅中央,四肢被切断,整齐摆放在躯干两侧,伤口平整,切口有液压设备压痕。头颅放在茶几上,眼睛闭着,像是睡着了。陈锋蹲下,仔细看颈部断面,边缘有轻微焦化,和前三起碎尸案一样。
“不是现场。”他说。
林悦站在门口,戴着乳胶手套,“死亡时间至少四十八小时前,体温和尸僵都对不上。而且这船是远程启动的,GPS记录显示它从昨晚十一点开始自动航行,中途没停过。”
陈锋站起身,环视四周。茶几上放着一杯喝了一半的威士忌,杯壁有指纹,但没碰。他走向厨房,打开冰柜。里面空荡荡的,只有一层薄薄的油渍,泛着暗光。
“取样。”他对林悦说。
她点头,用棉签蘸了点油渍,装进试管。陈锋又检查了舱底工具间,门锁完好,工具架上少了一把液压钳,型号和HJ-9000配套的手动释放装置一致。
“他们想让我们以为这是凶手最后的表演。”他低声说,“但王浩不是凶手。”
“为什么?”
“凶手不会把自己的尸体切成这样。这是警告,也是灭口。”
他掏出对讲机:“周明,我要这艘船过去七十二小时的所有通信记录,还有最后一次靠岸的监控。”
“已经在查了。”周明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但船上的主硬盘被烧了,备用电源只存了最后三十分钟的画面,画质很差。”
“能恢复多少算多少。”
林悦从解剖袋里取出王浩的手,仔细检查指甲缝。她忽然停下动作,用镊子夹出一点纤维。
“这东西……不太对。”
陈锋凑过去。纤维呈深蓝色,带点灰白条纹。
“旧制服?”他问。
“五年前换装前的警用冬款。”她抬头,“档案室有留存样本,我可以比对。但问题在于,这批制服早就统一销毁了,理论上不该出现在这里。”
陈锋盯着那根纤维,没说话。
回到支队,他直接去了物证科。赵大川正在翻旧档案。
“查到了。”他说,“去年报废登记里有一套没签收,编号JZ-047,仓库管理员说是”漏录”,但没人补签。”
“谁负责的?”
“交接单上盖的是王振海办公室的章。”
陈锋冷笑了一下。他让赵大川把所有未签收的旧物清单打印出来,自己去了林悦的实验室。
显微镜下,纤维的经纬结构清晰可见。林悦调出档案样本对比图,两者完全吻合。她又做了放射性检测,数值轻微,但确实含有铯-137。
“和切割机手柄上的残留是同源。”她说,“这不是巧合。”
陈锋盯着屏幕,脑子里过着这几天的线索。王浩失联、切割机合同、HX-907货柜、老周的名字……现在王浩死了,尸体被摆成碎尸案的样子,还留了警用纤维。
有人在往他身上栽赃。
“监控恢复得怎么样?”他问林悦。
“周明说再等等。”
他回到办公室,刚坐下,对讲机响了。
“画面拼出来了。”周明声音紧绷,“最后三十分钟,有个人影进过船舱。穿深色冲锋衣,右耳戴银钉,走路姿势……很像你。”
陈锋立刻去了网安室。
屏幕上是模糊的夜视画面。一个人影从右舷门进来,低头走进客厅,停留约五分钟,然后离开。面部看不清,但右耳在灯光下闪过一道银光。
“耳钉呢?”陈锋问。
“单只,右耳,圆形,直径五毫米左右。”周明放大截图,“你不是有一对类似的?”
“我左右都戴着,从没摘过。”
“可这个人只戴了一只。”
陈锋盯着画面,忽然注意到一个细节。
“他戴表吗?”
“左手腕有反光,应该是。”
陈锋抬起自己的右手。他习惯用右手看表,表戴在左手上。
“这不是我。”他说,“而且耳钉款式虽然像,但位置偏上,是耳骨钉,我不是这种打孔方式。”
周明沉默了几秒,“可别人不会看这么细。只要画面传出去,第一个被查的就是你。”
陈锋没答话。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他回到物证科,赵大川刚整理完旧制服的流向记录。
“除了那套没签收的,其他都有去向。”他说,“但有一件,退休警员老李说他烧了,可他儿子记得那衣服一直挂在衣柜里,去年才扔。”
“什么时候?”
“上个月。”
陈锋记下地址,正要走,林悦打来电话。
“王浩的胃内容物分析出来了。他死前吃过海鲜面,汤底偏咸,加了大量蒜末和红油。码头附近只有两家店这么煮。”
“查监控。”
“查了。昨天中午,王浩的车出现在其中一家店门口,他在车上没下来,有人送餐上来。送餐的是个穿黄外套的外卖员,脸被头盔遮着。”
“车牌呢?”
“车停在监控盲区,只拍到后视镜上贴着”港运修车”的标签。”
陈锋立刻联系周明:“查”港运修车”最近的工单,特别是昨天中午前后,有没有给谁修过车,或者送过东西。”
“已经在查了。”
他挂了电话,站在走廊尽头的窗前。天阴着,远处海面灰蒙蒙一片。
林悦又来电:“还有一件事。王浩的右手掌心有轻微灼伤,像是碰过高温金属。但尸体表面没有其他烫伤痕迹。”
陈锋猛地想起什么。
“切割机底座护板。”他说,“改装过的那部分,油路回流时会发热。”
“你是说……他碰过那台设备?”
“不止是碰过。他可能亲手改过。”
他立刻让赵大川带人去B-12仓。仓库现在归王浩名下,但没人知道钥匙在哪。
“抽屉划痕里提到”钥匙在旧钟里”。”赵大川说,“可钟早就拆了。”
“去拆钟的地方看看。”
两小时后,赵大川回电。
“钟拆下来后扔在维修间角落,今天早上被人翻过。我们在钟壳内侧发现了微型磁铁,里面藏着一把电子钥匙,编号B-12-01。”
“就是它。”
陈锋正要动身,周明打来电话。
“”港运修车”昨天中午给一辆黑色SUV换过刹车片,车主登记是王振海的侄子,但GPS显示那车最后停在游艇码头,时间是昨晚十点十七分。”
“送餐的外卖员呢?”
“头盔有内录功能,我恢复了声音。他接了个电话,对方说:”东西放车上,别碰舱门。”声音经过变声处理,但背景有海浪声。”
陈锋盯着桌面,脑子里拼着最后一块图。
王浩知道太多,被灭口。尸体运上船,布置成碎尸案现场,留下警用纤维和一段模糊监控,目的就是引他入局。
他拿起对讲机:“周明,把监控原始文件封存,别上传系统。林悦,王浩的尸检报告先别归档。赵大川,B-12仓立刻查封,任何人不得进出。”
他站起身,走到办公桌前,从抽屉里取出右耳的银钉,放在掌心看了看。
忽然,手机震动。
一条短信。
“快递已到前台,签收码8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