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消失的三十分钟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841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陈锋站在市局后门的台阶上,手里的证物袋还没放进包里。海风顺着衣领钻进来,带着一股咸腥气。他没动,盯着远处港口的方向。周明刚才发来的雷达回溯数据还在手机里,那艘无识别信号的小型快艇出现在监控中断前两分钟,停留了二十七分钟,然后消失。
“时间对不上。”林悦从车里下来,手里拿着刚打印出来的潮汐表,“如果游艇真的原地停泊,水流速度每秒零点六米,它最多漂移四十七米。可实际锚位偏移了将近两百。”
陈锋点头:“说明它动了。”
“而且是主动驶离。”林悦把纸递给他,“我查了气象记录,当晚风向是东南,浪高一级。如果只是随波漂流,偏移方向应该是西北。但它偏的是西南——跟核电站废弃区在一个轴线上。”
赵大川靠在车边,左手缠着绷带,右手拿着扫描仪的照片:“右舷扶手底部的纤维,成分分析出来了。聚酯纤维混纺,加防静电涂层。市局五年前淘汰的冬季执勤服面料,批次编号LJ-2018-04,一共发了三百二十七套,现在库存早就清了。”
“穿这种衣服的人,现在还在队里?”林悦问。
“不一定。”陈锋盯着手机屏幕上的雷达图,“可能是谁留下的,也可能是特意换上的。”
周明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陈队,晚宴监控我重新拉了一遍。王浩确实在主厅待了整个前半场,签到时间十九点零三分,中途只去过一次洗手间,停留四分钟。安保记录显示他没离开过宴会区。”
“那备用监控里那个影子是谁?”赵大川问。
“不像王浩。”周明说,“身高差三公分,走路重心偏左。而且……那人右手插在裤兜里,王浩习惯插左边。”
陈锋把证物袋塞进战术包,拉上拉链:“调港口进出登记。那晚有没有非备案船只靠港?”
“查了。”周明顿了顿,“只有一艘清洁船,登记时间是二十点十五分,作业范围在游艇东侧五十米。但它的GPS轨迹显示,它在二十点二十三分突然停止移动,直到二十点五十三分才重新启动。”
“正好三十分钟。”林悦低声说。
“不是巧合。”赵大川抬头,“这三十分钟,监控断了,快艇来了,清洁船停了,游艇偏了位——全挤在这半个小时间。”
陈锋已经往车上走:“去码头。我要看那艘游艇的电源日志。”
---
游艇停在第七泊位,外壳漆面有轻微划痕。三人登上甲板时,天色正由灰转暗。周明背着设备箱,直接去了驾驶舱。赵大川蹲在右舷扶手旁,用镊子再次确认纤维残留位置。林悦站在甲板边缘,低头看脚下的排水孔。
“这里积了点泥沙。”她说,“不是海泥,颗粒太细,像是陆地上的粉尘,混着油渍。”
陈锋走过去看了眼:“从哪来的?”
“不像船上自带。”林悦掏出采样瓶,“可能是鞋底带进来的。”
周明在驾驶舱喊了一声:“电源日志有问题。”
他们立刻进去。控制台上,备用电源的启动时间被标记为二十点二十三分,但系统日志显示,主电断开是在二十点二十二分四十七秒,而备用电源真正接入是在二十点五十二分三十九秒。
“中间差了整整二十九分五十二秒。”周明指着屏幕,“这段时间,全船断电。监控、GPS、通讯系统全部瘫痪。等备用电源启动,所有数据都从静止状态恢复——所以系统记录显示它没动。”
“但它动了。”陈锋说。
“而且有人手动切断了主电。”周明翻出电路图,“这个操作需要进入配电箱,输入权限密码。不是船员能随便碰的。”
“王浩的船,谁有密码?”林悦问。
“他自己,船长,还有……”周明查了登记,“安保公司派驻的两名技术人员,其中一人是市局外包项目对接员。”
陈锋记下名字:“查这个人背景。”
赵大川在甲板上喊:“这边有新发现。”
他们出去时,赵大川正用强光手电照向船尾推进器护罩。外侧金属表面有一道浅痕,像是被硬物擦过。
“不是海生物刮的。”他说,“角度太直,力度均匀。像是靠岸时蹭到了固定桩。”
林悦蹲下身:“方向是朝外的。说明它离开时撞的。”
“不是靠岸,是离岸。”陈锋说,“它从某个地方回来,速度没控制好。”
“问题是谁开的。”赵大川说,“王浩不在,船长当晚在晚宴值班,有监控记录。”
“那就只剩一个可能。”林悦抬头,“有人在断电前上了船,等所有人注意力都在主厅时,从服务通道溜出来,登上了接应的快艇。”
“或者,”陈锋说,“根本没下船。”
“你是说……”周明愣住,“王浩根本没去晚宴?”
“去了。”陈锋摇头,“他确实在主厅出现过。但那之后呢?洗手间只有四分钟,够他换衣服、化妆、再让替身进去?”
“替身?”赵大川皱眉。
“身高差三公分,可以垫鞋垫。走路重心偏左,可能是故意模仿。右手插兜,遮住习惯动作。”陈锋看着周明,“查一下王浩最近三个月的私人行程,尤其是有没有接触过外形相近的人。”
周明立刻开始调数据。林悦则走向驾驶舱,翻出导航系统的手动日志。她一页页翻过去,突然停住。
“这里有手写记录。”她说,“断电前最后一条指令:”调整航向,西南三十度”。笔迹不是打印的,是手写的。”
“什么时候?”陈锋问。
“二十点二十一分。”她指着时间戳,“比断电早十七秒。”
“有人在断电前设定了航向。”赵大川说,“然后切断电源,让系统无法记录后续轨迹。”
“去核电站方向。”林悦低声说。
陈锋没说话,走到甲板边缘,望着远处漆黑的海面。那片废弃区已经停用八年,但水下管道还在,有些地方连海图都没标全。
“那三十分钟里,”他说,“它去了不该去的地方。”
林悦拿出检测仪,开始对甲板进行放射性筛查。赵大川继续在右舷采集纤维样本。周明坐在驾驶舱里,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调取港口雷达的原始信号波形。
“陈队。”他忽然抬头,“我比对了清洁船的AIS信号。它登记的作业时间是二十点十五到二十一点,但它的雷达反射面积在二十点五十三分才恢复正常。之前……它像是被什么东西遮住了。”
“遮住?”赵大川问。
“像被大船挡着。”周明放大图像,“你看这里,信号断续,说明有障碍物在它和雷达站之间来回移动。而那段时间,只有这艘游艇在它东侧。”
“所以游艇动了。”陈锋说,“它绕到清洁船和雷达站之间,挡住信号,掩护快艇靠近。”
“然后呢?”林悦问,“交接什么?”
“文件?证据?还是人?”赵大川说。
“都不是。”陈锋看着手里的证物袋,“是信息。他们不需要拿走东西,只需要传递。”
林悦的检测仪突然响了一下。她低头看读数,眉头皱起。
“有轻微放射性残留。”她说,“锶-90,极微量,分布在右舷扶手和驾驶舱门把手。不是大面积污染,像是有人接触后留下的。”
“穿旧执勤服的人。”赵大川说。
“而且接触过污染源。”林悦抬头,“和第四名死者的情况一致。”
陈锋把证物袋握紧了些。纤维、潮汐、雷达、电源日志、手写指令、放射性残留——所有线索都指向同一个结论:有人利用晚宴的掩护,操控游艇离开,前往核电站废弃区,在三十分钟内完成某种秘密行动,然后返回,切断证据。
而这个人,穿着早已淘汰的警服。
他转身走向舷梯。
“回局里。”他说,“把纤维样本送去深度成分分析,查有没有皮屑或汗渍残留。林悦,你做放射性分布模型,看是短暂接触还是长期携带。周明,查那个技术人员的通讯记录,特别是断电前后有没有异常通话。”
车发动时,天已经全黑。陈锋坐在后座,战术包放在腿上。海风还在吹,他肩头的盐渍已经干了,留下一圈淡淡的白痕。
“通知林悦。”他低头,拉开战术包的拉链,“立刻做放射性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