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火红年代知青掌门人 第十六章:金榜题名时-硕果累累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680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深秋的晨雾尚未散尽,公社公告栏前已经挤得水泄不通。今天是高考放榜的日子,不仅知青们来了,连不少村民都赶来看热闹。马队长双手背在身后,来回踱步,比考生还紧张。
陈建国站在人群外围,面色平静,手心却微微出汗。周薇紧紧攥着衣角,嘴唇发白。王志更是紧张得不停念叨:“完了完了,我数学最后一道题肯定做错了...”
“让让!让让!贴榜了!”公社文书拿着大红纸走来,人群顿时骚动起来。
红纸贴上公告栏的瞬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长长的名单从上到下,一个个名字看过去——
“没有我...”有人失魂落魄地喃喃。“我中了!我中了!”突然有人欢呼雀跃。
王志猛地跳起来:“建国!周薇!快看!第一个名字!”
大红纸最上方,赫然写着:陈建国,总分387分,全省理科第三名,录取院校:清华大学。
人群炸开了锅!清华大学!这可是天上的星星啊!
“快继续看!”老支书激动得烟袋都拿不稳了。
接下来更是惊喜连连:周薇,总分365分,北京大学中文系;王志,总分321分,哈尔滨工业大学;徐丽丽,总分298分,上海外国语学院;郑卫国,总分285分,省师范学院;...
名单念完,知青点居然有九人上榜!创造了全县乃至全省的记录!
“好!好!好!”老支书连说三个好字,激动得满脸通红,“这是我们整个连队的荣耀!”
马队长也一改往日的严肃,用力拍着陈建国的肩膀:“好小子!真给咱们长脸!”
人群中,周薇早已泪流满面。她不仅考上了,还是北大!这意味着政审并没有成为阻碍——她后来才知道,陈建国偷偷让老支书帮忙,把她父亲的情况向上级做了说明,强调“子女不应为父母的历史问题负责”。
王志更是疯了一样,把陈建国扛在肩上绕场跑:“清华!俺兄弟考上清华了!”
徐丽丽哭着笑着,从包里掏出一把糖果撒向大家——这是她早就准备好的,用最后一点私房钱买的“喜糖”。
最让人意外的是郑卫国。这个曾经想要放弃的汉子,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远方磕头:“爹!娘!儿子争气了!”
欢庆的人群中,只有张芸黯然失色。她落榜了,而更让她难受的是,那个她曾经看不起的周薇,居然考上了北大。
李卫红远远站在人群外围,脸色铁青。他被调去五连后,连考试资格都被取消了。此刻看着曾经的“敌人”风光无限,拳头捏得咯咯响。
庆祝活动持续了一整天。老支书特批杀猪宰羊,全连大会餐。村民们自发拿来鸡蛋、粉条,就像过年一样热闹。
酒过三巡,老支书拉着陈建国的手:“建国娃子,你知道你最大的功劳是什么吗?”
陈建国摇头。
“不是你考上清华,”老支书眼中闪着泪光,“是你带出了一批大学生!你让这些孩子都有了出路!这才是真正的功德!”
马队长也醉醺醺地凑过来:“以前我觉得你们知青就是来镀金的...现在我服了!你们是真有本事!”
晚霞满天时,陈建国独自走上后山。望着山下欢庆的人群,心中感慨万千。半年时间,从批斗会上的“罪人”到今天的“状元”,这条路走得不易。
周薇悄悄跟来,站在他身边:“谢谢你,建国。没有你,我可能早就放弃了。”
“是你自己争气。”陈建国微笑,“到了北京,还要互相照应呢。”
周薇脸一红,轻轻点头。
月光下,两个年轻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长。他们不知道,此刻的北京,某高校招生办里,正有人拿着他们的档案皱眉:
“这个陈建国,家庭背景有点复杂啊...还有这个周薇,父亲正在审查...要不要再斟酌一下?”
但这一切暂时被欢乐掩盖。知青点彻夜灯火通明,歌声笑声不断。每个人都沉浸在梦想成真的喜悦中,暂时忘记了前路的艰险。
陈建国在日记本上郑重写下:“金榜题名:1.九人上榜创奇迹2.清华北大双喜临门3.周薇突破政审难关4.王志等实现逆袭5.下一步:办理手续,准备新征程”
合上日记,他望向璀璨的星空。新的世界正在前方展开,而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在女知青宿舍,周薇正对着一封信落泪——是她母亲刚寄来的,说父亲的问题有了转机,调查组发现了新证据。信的最后写道:“薇薇,你给了爸爸最大的希望...”
而在连部办公室里,老支书正对着电话点头哈腰:“是是是...陈建国是个好苗子...家庭背景绝对清白...我以党性担保...”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这一夜,有多少梦想被点亮,有多少命运被改变。而更精彩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作者闲话:
感谢读者大大的支持,为我心悠然大大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