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等待与风波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320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第十七章:等待与风波
晨光漫进窗棂时,姜稚衣是被檐角的鸟鸣吵醒的。她睁开眼,第一时间摸向枕边的木盒——玉簪静静躺在里面,簪头的玉兰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像昨夜元策眼底的温柔。
“小姐,您醒了?”贴身丫鬟春桃端着水盆进来,见她对着木盒出神,忍不住笑道,“昨儿回来就藏着掖着,这玉簪瞧着可是好物件,莫不是……”
“别瞎猜。”姜稚衣慌忙合上盒子,耳尖发烫,“是前几日在集市上淘来的,看着喜欢便收了。”
春桃撇撇嘴,显然不信,却识趣地没再追问,只道:“方才前院来传话,说午时会有位姓周的公子来拜访老爷,让您也到前厅陪着。”
姜稚衣正梳发的手顿了顿:“周公子?哪个周公子?”
“听说是什么盐运使家的公子,”春桃一边替她整理衣襟,一边道,“老爷说两家有意结亲,让您……”
后面的话没说完,却像块石头砸进姜稚衣心里。她猛地想起元策昨夜的话,指尖攥得发白——他说要回府交代事情,可若这门亲事真的被提上日程,他回来时,自己该如何面对?
整个上午,姜稚衣都有些心神不宁。坐在窗边绣着昨日未完成的荷包,针脚却歪歪扭扭,好几次差点扎到指尖。春桃在一旁打络子,见她频频看向院门,忍不住打趣:“小姐这是盼着谁呢?莫不是……”
“嘘——”姜稚衣慌忙打断她,正想再说些什么,却听见院外传来脚步声。她心头一跳,以为是元策回来了,掀帘出去,却见管家领着个穿着锦袍的年轻公子走进来,面生得很。
“小姐,这位便是周公子。”管家恭敬地介绍。
那周公子拱手行礼,目光却毫不避讳地在她身上打转,带着审视的意味,看得姜稚衣很不舒服。“久闻姜小姐才貌双全,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他笑得客气,眼神里却少了几分真诚。
姜稚衣依着礼数回了礼,只觉手脚僵硬。恰在这时,前院传来父亲的呼唤,她如蒙大赦,福了福身便往前厅去,刻意避开了那周公子的目光。
前厅里,父亲正与周公子的父亲相谈甚欢,见她进来,忙招手道:“稚衣,快过来见过周伯父。”
姜稚衣规规矩矩地行了礼,垂着眼帘站在一旁,听着两位长辈谈论诗词书画,偶尔提及儿女亲事,只觉得字字都像针,扎得她心口发疼。那周公子不知何时也跟了进来,时不时投来的目光让她如芒在背。
“听闻姜小姐擅长绣活?”周公子忽然开口,打破了厅内的安静,“家父说令尊收藏了一幅您绣的《寒梅图》,不知可否让在下一饱眼福?”
姜稚衣攥紧了袖中的手帕,正想找借口推脱,父亲已笑着应道:“不过是小女闲来无事的玩物,既然周公子有兴趣,稚衣,你便取来让周公子瞧瞧吧。”
她无法拒绝,只能转身往自己院落走。刚走出前厅,就撞见匆匆赶来的春桃,脸上带着急色:“小姐,方才门房来报,说……说元公子在前门等着,说有急事见您!”
姜稚衣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惊喜与慌乱同时涌上心头。她抬头望向前门的方向,又回头看了看前厅的门,咬了咬牙道:“你先去告诉元公子,我片刻就到,让他……让他稍等。”
转身回房取画时,她的手指都在发颤。将《寒梅图》卷好抱在怀里,路过镜前,看见自己泛红的眼眶,忽然想起元策昨夜的吻,想起那枚玉簪,脚步不由得加快了些。
她想告诉他,不管这门亲事如何,她等他。
可刚走到月亮门边,就听见周公子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姜小姐这是要去哪儿?那《寒梅图》呢?”
姜稚衣脚步一顿,回头看见周公子跟了出来,眉头不由得蹙起:“周公子稍等,我去去就回。”
“何必这么麻烦?”周公子上前一步,伸手就要去接她怀里的画卷,“不如让在下陪你一同去取?”
他的手伸得太近,带着股陌生的脂粉气,姜稚衣下意识地后退一步,避开了他的触碰:“不必了。”
周公子的脸色沉了沉,语气也带了几分不悦:“姜小姐这是不给周某面子?”
两人正僵持着,忽然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姜稚衣抬头,看见元策正站在不远处,脸色是她从未见过的冰冷,目光像淬了冰,直直落在周公子伸过来的手上。
“放开她。”元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一步步走过来,将姜稚衣护在身后。
周公子显然认识元策,脸色变了变,却还是强撑着道:“元太傅的公子?不知元公子这话是什么意思?”
元策没理他,只回头看向姜稚衣,目光在她脸上扫过,见她没受委屈,才稍稍缓和了些,随即转头看向周公子,冷声道:“她是我的人,你也敢动?”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惊得周围的丫鬟仆妇都屏住了呼吸。姜稚衣的心跳得飞快,脸颊烫得能烙饼,却悄悄攥紧了元策的衣袖,指尖传来他手臂的温度,让她莫名安心。
周公子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终咬了咬牙,拂袖而去。前厅里的长辈听见动静都走了出来,见此情景,脸色都变得复杂起来。
元策却仿佛没看见,只牵着姜稚衣的手,对姜父拱了拱手:“伯父,此事容我日后登门致歉,今日,我先带稚衣走。”
不等姜父回应,他便牵着姜稚衣往外走,步伐坚定。阳光洒在两人交握的手上,像镀了层金。姜稚衣回头望了眼父亲错愕的脸,心里虽有不安,却更贪恋此刻掌心里的温度。
她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们的路或许会更难走。但只要身边有他,她便什么都不怕。
走出姜府大门,元策才停下脚步,转身看着她,眼里的冰冷早已褪去,只剩下满满的后怕与温柔:“吓到你了?”
姜稚衣摇摇头,抬头看着他,忽然笑了:“你回来了。”
“嗯,我回来了。”元策握紧她的手,仿佛要将她揉进骨血里,“我说过,会回来牵你的手。”
阳光正好,落在两人相视而笑的脸上,像在为这场风波,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边。
春心动第17章:情定与波澜
元策回到沈府,脑海里全是姜稚衣羞涩又坚定的模样,嘴角不自觉上扬。刚踏入书房,青松便匆匆进来,神色凝重,递上一封密信。
元策展开信件,脸色瞬间阴沉。信是他安插在朝中的眼线传来的,朝中局势风云变幻,新帝对沈家的猜忌日益加深,竟暗中与姜稚衣的舅父永恩侯接触,似在谋划削弱沈家兵权之事。而永恩侯此前因工事旧伤复发,提前一月回京,却瞒着姜稚衣,如今看来,怕是与此事脱不了干系。
元策深知,若不能妥善应对,不仅自己与姜稚衣的感情将面临巨大阻碍,沈家满门及无数将士的性命也岌岌可危。可他心中牵挂着姜稚衣,眼下局势不明,他不想让她担惊受怕。沉思良久,他决定先瞒着姜稚衣,独自周旋。
第二日,元策强压着内心的焦虑,如常去侯府找姜稚衣。姜稚衣满心欢喜地迎接他,却敏锐地察觉到他的异样,关切询问。元策温柔笑着,只说是军中琐事,让她别担心。姜稚衣虽心中疑惑,却也选择相信他。
几日后,永恩侯邀元策到府中一叙。元策赴约,在正堂见到永恩侯,对方神色复杂,寒暄几句后,话锋一转,提及朝中局势,暗示元策收敛锋芒,莫要让家族陷入险境。元策心中冷笑,面上却恭敬称是,不动声色地试探永恩侯与新帝的谋划。
永恩侯见元策态度谦卑,稍稍放松警惕,言语间透露出新帝忌惮沈家手握重兵,想让元策交出部分兵权,以保家族平安,还暗示若元策答应,便不再阻拦他与姜稚衣的婚事。元策心中明白,这不过是新帝与永恩侯的算计,一旦交出兵权,沈家便任人宰割。
回到沈府,元策彻夜未眠,反复思索对策。他深知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出击。一方面,他暗中联络军中忠诚将领,稳固军心;另一方面,收集新帝亲信贪污腐败、结党营私的证据,准备寻机揭露,以正视听。
与此同时,姜稚衣从谷雨处听闻舅父与元策的会面,心中不安,直觉有大事发生。她趁夜偷偷溜出侯府,前往沈府找元策。
沈府书房内,元策正对着军事地图沉思,姜稚衣突然出现,吓了他一跳。姜稚衣看着满桌的密信和地图,眼眶泛红,质问元策为何瞒着她。元策无奈,只得将朝中局势和盘托出。
姜稚衣又惊又怕,却坚定地表示要与元策共患难。元策心疼地将她拥入怀中,承诺定会护她周全,也不会让沈家蒙冤。两人相拥许久,彼此的心跳声交织在一起,传递着坚定的信念。
此后,姜稚衣凭借自己的聪慧和侯府郡主的身份,在京城贵女圈中巧妙周旋,不动声色地收集情报,为元策提供帮助。而元策则在军中积极筹备,枕戈待旦,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风暴。
一日,姜稚衣在参加一场贵女诗会时,偶然听到新帝宠妃的侄女与他人的交谈,得知新帝近期将在宫中举办一场重要宴会,届时朝中权贵都会出席,而新帝和永恩侯计划在宴会上逼迫元策就范。
姜稚衣心急如焚,立刻将消息告知元策。元策得知后,心中有了主意,他决定将计就计,在宴会上揭露新帝亲信的罪行,彻底扭转局势。
宴会当日,元策身着戎装,英姿飒爽地步入宫中。姜稚衣则在侯府中,坐立不安地等待消息,手中紧紧握着元策送给她的玉簪,默默祈祷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