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第一次赶集的甜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878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鸡叫头遍时,沈青萝就醒了。
她借着月光给三个孩子掖好被角,轻手轻脚地起身,往灶房走去。锅里温着昨晚和好的面团,是准备做葱油饼当干粮的——今天要去镇上赶集,得早点出发。
灵泉水和面,空间里新磨的面粉雪白细腻,擀成薄饼时能透出淡淡的光。沈青萝在饼上刷了层葱油,撒上细盐和芝麻,贴在烧热的铁锅壁上,没多久就飘出诱人的香气,金黄酥脆,咬一口能掉渣。
“娘,好香啊……”萧三宝揉着眼睛从炕上爬起来,小鼻子嗅个不停,头发睡得乱糟糟的,像只刚睡醒的小刺猬。
“醒啦?”沈青萝把刚出锅的葱油饼掰了一小块递过去,“慢点吃,小心烫。”
三宝踮着脚接过,吹了吹就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好吃!比上次的甜汤还好吃!”
萧大宝和萧二宝也被香味叫醒了,兄弟俩洗漱完就主动帮忙收拾东西——大宝背着装草药的竹篓,二宝把妹妹的小布鞋塞进包袱,动作麻利得不像个孩子。
天刚蒙蒙亮,四人就锁好院门出发了。
深秋的清晨带着凉意,沈青萝把三宝裹在自己的披风里,一手牵着大宝,一手拉着二宝,踩着露水往镇上走。三个孩子都很兴奋,尤其是二宝和三宝,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跟着“像样”的大人去赶集。
“娘,镇上有卖糖画的吗?”三宝扒着披风的领口往外看,小声音里满是期待。
“有,只要你乖乖听话,娘就给你买最大的。”沈青萝笑着说。
二宝则盯着路边的树影,小声对大宝说:“哥,你看那棵树的形状,像不像我上次没刻完的木马?”
大宝认真看了看,点头:“有点像,等回来我们可以照着做一个。”
沈青萝听着孩子们的对话,心里暖暖的。以前原主从不让他们出门,更别说带他们赶集了,三个孩子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走到镇上时,集市已经热闹起来了。
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孩子的嬉笑声混在一起,充满了烟火气。卖菜的大婶嗓门洪亮,卖糖葫芦的老爷爷摇着拨浪鼓,穿街走巷的货郎担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小玩意儿,看得三个孩子眼睛都直了。
“哇!是糖画!”三宝突然指着不远处的糖画摊,挣脱沈青萝的手就想跑过去,被二宝一把拉住了。
“娘说了要乖乖听话。”二宝板着脸教训,自己的眼睛却也直勾勾地盯着糖画——那摊上不仅有常见的小老虎、小兔子,还有威风凛凛的大老虎,尾巴翘得老高,看着就很神气。
沈青萝被他们的样子逗笑了,揉了揉三宝的头:“走,先去把草药卖了,再给你买糖画。”
她带着孩子们走到药铺门口,刚要进去,就被一个尖酸的声音叫住了:“哟,这不是萧二郎家的吗?怎么,穷得要卖草药了?”
沈青萝回头,见是村里的王屠户,正背着半扇猪肉站在对面,脸上带着不怀好意的笑。原主的记忆里,这王屠户以前总爱调戏原主,还欠了萧二郎一笔肉钱没还。
大宝下意识地挡在沈青萝身前,小拳头攥得紧紧的。
“卖草药怎么了?”沈青萝冷冷地看着他,“总比欠着别人钱不还强。”
王屠户的脸色变了变,梗着脖子说:“谁欠钱不还了?我那是忘了!”
“忘了没关系,”沈青萝笑了笑,声音不大却足以让周围的人听见,“正好今天碰上了,就请王屠户把欠我们家二郎的肉钱结了吧,不多,就五百文,够我们娘四个吃好几天的了。”
周围的人都看了过来,对着王屠户指指点点。
王屠户的脸一阵红一阵白,想发作又怕被人说欺负寡妇孤儿,只能从怀里掏出五百文钱,狠狠摔在沈青萝手里:“拿着!别在这儿碍眼!”
“多谢王屠户。”沈青萝笑眯眯地把钱收好,拉着孩子们走进药铺,留下王屠户在原地被人指指点点,气得脸都绿了。
药铺的掌柜是个白胡子老头,接过草药仔细看了看,眼睛亮了:“这薄荷长得不错啊,还有这黄芪,品相也好,比上次送来的强多了。”
“是孩子他爹以前留下的种子,精心侍弄的。”沈青萝含糊地解释,“掌柜的看看能给多少钱?”
老掌柜算了算,给了三百文钱,还笑着说:“以后有好药材尽管送来,我这儿都收。”
“哎,多谢掌柜的。”沈青萝谢过掌柜,刚要走,就见二宝盯着药铺墙角的一个旧刨子看,眼睛都直了。
“喜欢?”沈青萝问。
二宝点点头,又赶紧摇摇头:“不……不喜欢。”
沈青萝心里好笑,跟掌柜的打听:“掌柜的,这刨子不用了吧?能不能卖给我?”
老掌柜愣了一下,摆摆手:“一个破刨子,扔了也可惜,你要就拿去吧,不值钱。”
“那多谢掌柜了。”沈青萝让二宝把刨子收好,又在药铺买了些常用的药材,才带着孩子们走出药铺。
“走,买糖画去!”沈青萝扬了扬手里的钱袋。
“好耶!”三宝欢呼着冲在最前面。
糖画摊的老爷爷见他们过来,笑着问:“小姑娘想要个什么?”
“我要大老虎!”三宝指着那只威风凛凛的大老虎,小声音响亮得很。
老爷爷手脚麻利地舀起糖浆,在青石板上飞快地勾勒,没多久,一只栩栩如生的大老虎就做好了,插上竹签递给三宝,还笑着说:“这小姑娘真有眼光,这老虎最威风了。”
三宝举着糖画,笑得眼睛都弯了,小口小口地舔着,舍不得咬下去。
二宝看着眼馋,沈青萝又让老爷爷做了个小马,递给他:“给,跟你刻的木马作伴。”
二宝的脸瞬间红了,接过糖画小声说了句“谢谢娘”,珍惜地捧在手里。
大宝看着他们,自己却没要,只是拉了拉沈青萝的衣角:“娘,我们去买笔墨吧。”
“好。”沈青萝带着他们走到文具铺,给大宝挑了支不错的狼毫笔,一刀宣纸,还有一锭松烟墨,又给二宝买了块上好的桃木——老板说这木头质地坚硬,最适合刻东西。
买完东西,沈青萝又带着他们去布庄,给每个孩子扯了块布料:给大宝的是藏青色,给二宝的是天蓝色,给三宝的是粉色,都带着淡淡的花纹,看着就很舒服。
“娘,买太多了。”大宝看着沈青萝付钱,心疼地说,“银子该不够了。”
“放心,够。”沈青萝笑着说,“娘还有钱呢。”她从怀里掏出剩下的一颗金豆子,悄悄塞进袖袋里——这是留着应急的,不到万不得已不能用。
走出布庄时,正好碰上村里的李婶,正挎着菜篮子买菜。
“青萝?你也来赶集了?”李婶惊讶地看着他们,尤其是看到三个孩子手里的糖画和新布料,眼睛都直了,“这是……给孩子们买的?”
“是啊,”沈青萝笑着说,“快祭祖了,给他们做身新衣服。”
李婶看着三个孩子的新衣服料子,又看了看他们红润的小脸,忍不住叹了口气:“以前真是看错你了,没想到你对孩子们这么好。”她顿了顿,压低声音说,“王翠花前几天还在村里说你坏话,说你把家里的东西都卖了,虐待孩子,现在看来,都是瞎编的!”
沈青萝笑了笑,没说话。
有些话不用辩解,日子过得好不好,孩子们的样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往回走时,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三个孩子都累坏了,二宝抱着他的刨子和桃木,三宝趴在沈青萝怀里,嘴里还含着没化完的糖画,大宝则背着装笔墨的包袱,走得稳稳的。
“娘,今天真开心。”大宝突然说,声音里带着点不好意思。
“以后还带你们来。”沈青萝说,“等你们再长大点,娘带你们去县城,去京城!”
“真的吗?”二宝眼睛一亮。
“真的。”沈青萝看着他们期待的眼神,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他们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走到村口时,几个村民正在聊天,看见他们回来,都热情地打招呼。
“大宝二宝三宝,穿新衣服啦?”
“这糖画看着真甜!”
“青萝真是个好娘……”
听着这些话,三个孩子的腰杆挺得更直了,脸上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沈青萝看着他们,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这第一次赶集的甜,不仅是糖画的甜,更是孩子们脸上笑容的甜,是被人认可的甜,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甜。
真好啊。
她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