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北伐余烬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402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汉中城的轮廓在连绵的秋雨中显得模糊而阴郁,如同一个病入膏肓的巨人,匍匐在泥泞的大地上。城墙斑驳,箭楼沉默,往日的肃杀之气被一种更深沉、更粘稠的恐慌所取代。
败兵。无穷无尽的败兵。从北面、西面各个方向,如同决堤的浊流,裹挟着失败、伤痛和死亡的气息,源源不断地涌入汉中及其周边的营寨。他们大多丢盔弃甲,衣衫褴褛,眼神空洞麻木,许多人身受重伤,只能依靠同伴搀扶或拖着残肢艰难移动。沉重的脚步声、伤兵的哀嚎、寻找失散同袍的嘶哑呼喊,以及军官们徒劳的呵斥整顿声,混杂在淅沥的雨声中,织成一片令人窒息的绝望交响。
街亭惨败的消息,早已不是秘密,它以比败兵更快的速度,像瘟疫一样席卷了整个汉中,并朝着蜀中腹地疯狂蔓延。曾经因北伐捷报频传而高涨的民心士气,如同被冰水浇透的篝火,瞬间只剩死灰,寒意刺骨。
“又败了…天水那边也退下来了…”“听说了吗?张郃的骑兵都快撵上丞相的中军了!”“粮道…魏军的游骑把褒斜道出口都给堵了!”“天杀的…这得死多少人啊…”“汉中…还能守住吗?”
窃窃私语在残破的营房间、在拥挤的伤兵营里、在每一个面色惶然的士兵和民夫眼中流淌。失败的恐惧如同无形的绞索,一点点勒紧了所有人的喉咙。
丞相府(临时行辕)内,气氛更是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灯火通明,映照着往来官吏苍白而匆忙的脸。脚步声急促,压低的交谈声短促而焦虑,竹简文书被快速传递、批阅、丢弃,空气中弥漫着墨臭、汗味和一种近乎凝滞的沉重。
诸葛亮坐在主位之上,身姿依旧挺拔,但那份从容与淡定早已消失无踪。他清癯的脸上覆盖着一层难以掩饰的疲惫,眼窝深陷,皱纹仿佛一夜之间深刻了许多。往日梳理得一丝不苟的鬓发,此刻也散乱了几缕,垂在额角。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急促地敲击着案几,面前堆积如山的军报和地图,似乎每一份都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压力。
一份来自陇右的最新急报被心腹参军事董厥颤抖着呈上。诸葛亮快速扫过,指尖猛地一颤,竹简差点脱手落地。
完了。全完了。街亭失守,咽喉被扼。陇右三郡——天水、南安、安定,那些刚刚易帜归附、尚未完全稳定的城池,在魏国大军压境和张郃街亭大胜的兵锋威慑下,已然动摇!当地豪强蠢蠢欲动,魏国细作四处煽风点火,留守的少数蜀军根本无力弹压。军报上的字迹潦草而绝望:“…诸县反复,吏民惊怖,魏骑纵横…粮秣难继,恐全军覆没于此…恳请丞相速决!”
必须立刻放弃!放弃好不容易夺取的陇右三郡,放弃北伐以来最大的战果!否则,分散在各地的蜀军精锐,将被张郃和曹真东西夹击,彻底吞没!
这个决断如同剜心之痛!诸葛亮闭上眼,仿佛能看到自己呕心沥血绘制的《陇右策》、那些日夜推演的沙盘、那些寄予厚望的新附之地…尽数化为泡影。但他没有犹豫太久,再睁眼时,眼中只剩下冰冷的决绝。
“传令。”他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陇右诸军,放弃所有城池据点,焚毁无法带走的粮草军械,即刻向祁山方向梯次撤退!令魏延所部断后,务必阻滞曹真主力!令赵云所部速向箕谷靠拢,掩护主力侧翼!”
一道道冰冷的命令如同雪片般飞出丞相府。战略大撤退,开始了。这意味着一路上无数关隘险要的放弃,意味着无数来不及运走的粮草物资的损失,更意味着,数万大军将暴露在魏军疾风骤雨般的追击之下!
而最大的威胁,正来自北方!
张郃!这位曹魏的宿将,根本没有给蜀军任何喘息之机!在彻底击溃马谡、巩固街亭之后,他亲率麾下最为精锐的骑兵部队,汇合从陈仓等地增援而来的生力军,如同嗅到血腥味的狼群,沿着蜀军撤退的主要通道——褒斜道、陈仓道——展开了凶狠的衔尾追击!
最新的斥候回报如同丧钟,一声声敲在诸葛亮和所有将领的心头:
“报!张郃前锋骑兵已突破我沮道防线,守将王将军…战死!”“报!魏军轻骑已穿插至赤岸附近,焚烧我后方粮队三批!”“报!发现大股魏骑出现在褒谷口外百里,疑似张郃本部,正日夜兼程南下!”
铁蹄铮铮,踏碎山河!张郃的目的明确而致命:他不满足于收复失地,他要利用蜀军新败、士气低落、撤退混乱的绝佳时机,以精锐骑兵的高速机动性,不断撕咬、切割、冲垮蜀军的后卫部队,驱赶败兵冲击主力本阵,最终aimto将诸葛亮的主力部队围歼在汉中盆地边缘的崎岖地带!
一旦让张郃的铁骑突入汉中平原,后果不堪设想!届时,不仅撤退中的大军有全军覆没之危,连汉中这个大本营,乃至整个蜀地的北大门,都将门户洞开!
压力!泰山压顶般的压力!主力正在混乱撤退,首尾难以相顾。粮道频频被魏军游骑袭扰,补给线岌岌可危。军心浮动,败兵如同瘟疫,不断将恐慌情绪带入后方。而手中,已无可用之奇兵!无可托付之大将!
赵云?他正率领偏师在箕谷与曹真麾下的郭淮部对峙,以寡敌众,自身难保,根本无力回援。魏延?他正在陇右陷入与曹真主力的苦战,承担着最危险的断后任务,**乏术。关兴、张苞等年轻将领?勇则勇矣,但缺乏独当一面、对抗张郃这种级别名将的经验和威望。王平?他刚刚收拢部分街亭败兵退回,麾下皆是惊弓之鸟,损失惨重,急需休整,且其本部兵力本就有限。
诸葛亮的目光扫过堂下肃立的将领们,他们大多低着头,脸上带着败军的晦暗和面对强敌的忧虑。无人敢主动请缨,去面对张郃那挟大胜之威、如烈火燎原般的精锐铁骑。
殿后。必须有一支足够强悍、足够坚韧、足够忠诚的殿后部队,像一颗钉子,死死钉在某个关键险要之处,不惜一切代价,挡住张郃的兵锋,为主力撤退、重整防线、疏通粮道赢得宝贵的时间!
哪怕…这支殿后部队注定九死一生,有去无回!
可是,谁去?谁能去?谁又愿意去?
诸葛亮的手指停在了一份刚刚送来的密报上,是关于那个人的——那个从街亭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用“妖术”救活马谡,又在押解途中展现出诡异战术素养和强悍生命力的囚徒,陈远。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堂下,疲惫的眼底深处,闪过一丝极其复杂、近乎孤注一掷的幽光。无人可用…或许,只能用“非人”了?
雨,还在下。冲刷着汉中的泥泞,却冲不散弥漫在天地间的肃杀和绝望。北伐的余烬尚未熄灭,但已被魏军的铁蹄和即将到来的更惨烈殿后之战的血雨,泼洒得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