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江南 第二章:水患疑云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758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客栈的房间临着街,雨打窗棂的声音淅淅沥沥,搅得人难以安睡。苏晚坐在灯下,摊开从苏家旧物里找到的一张江南水系图,指尖划过那些蜿蜒的河道,眉头越皱越紧。
图上标注的几条主要河流,近几年都有过决堤记录,尤其是下游的清晏河,几乎每年汛期都要淹掉沿岸十几个村落。可奇怪的是,每次上报的灾情奏折里,都只说是“天灾”,从未提过河道治理的问题。
“姑娘,您还没睡啊?”青禾端着一碗热汤进来,看到她对着地图出神,不由得叹了口气,“这水患的事,官府都解决不了,您一个姑娘家,操这些心做什么?”
苏晚接过汤碗,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开来:“我只是觉得奇怪。江南水利素来有名,怎么会连年受灾?”她想起沈清辞——那个懂水利的新科状元,或许他知道些什么。
正想着,窗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夹杂着哭喊声。苏晚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往外看,只见几个官差正拖着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男子往前走,那男子挣扎着,嘴里不停喊着:“不是天灾!是河工偷工减料!是他们贪了修堤的银子!”
“疯言疯语!”一个官差厉声呵斥,一棍打在他腿上,“再敢污蔑朝廷命官,仔细你的皮!”
男子被打得跪倒在地,却还在嘶吼:“我说的是真的!清晏河的堤坝根本没加固!今年汛期一来,下游的村子都会被淹的!沈大人!沈状元!您要为我们做主啊!”
他的声音越来越微弱,最终被官差拖进了巷子里,消失在雨幕中。
苏晚的心猛地一沉。偷工减料?贪墨修堤银子?这和她猜想的“天灾”截然不同。
“沈大人?他说的是沈清辞吗?”青禾也看到了这一幕,有些惊讶,“听说沈大人今天刚到江南,就住在隔壁的客栈呢。”
苏晚眼神一动。这么巧?
第二天一早,雨停了。苏晚换上一身素雅的衣裙,带着青禾去了隔壁的客栈。她想找沈清辞问问昨晚的事,却被告知沈状元一早就去了清晏河堤岸视察。
“看来只能去河堤碰碰运气了。”苏晚略一思索,便带着青禾往城外走去。
清晏河的河堤离城不远,远远就能看到一群穿着蓑衣的河工正在忙碌。苏晚走近了才发现,所谓的“加固堤坝”,不过是将表面的泥土翻新了一遍,底下的木桩早已腐朽,轻轻一碰就掉渣。
“这哪是修堤,分明是糊弄人!”青禾看得直皱眉。
苏晚没说话,只是蹲下身,捡起一块堤坝上的石头——石头里混着大量的泥沙,根本不符合筑堤的标准。
“姑娘看得懂这些?”一个温和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苏晚回头,只见沈清辞站在不远处,手里拿着一根丈量用的标尺,正饶有兴致地看着她。他今天穿了件月白色的便服,少了昨日的红袍加身,多了几分书卷气。
“略懂一些。”苏晚站起身,微微颔首,“沈大人。”
“苏姑娘。”沈清辞显然还记得她,嘴角噙着笑意,“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你。”他看向苏晚手里的石头,眼神沉了沉,“姑娘也觉得这堤坝有问题?”
“问题很大。”苏晚直言不讳,“石料掺假,木桩腐朽,这样的堤坝,根本挡不住汛期的洪水。”她顿了顿,问道,“沈大人,昨晚那个喊冤的男子,您知道吗?”
沈清辞的眼神暗了暗:“知道。他是下游村落的里正,去年堤坝决堤,他家被淹了,儿子也没了。他说的……未必是假的。”
“那官府为何……”
“因为负责修堤的,是江南巡抚的小舅子。”沈清辞打断她,声音里带着一丝冷意,“巡抚手握重权,谁敢查?”
苏晚恍然大悟。难怪连年水患都被定性为“天灾”,原来是有人在背后一手遮天。
“那《河工秘录》呢?”苏晚忽然想起支线任务,“我听说那本书记载了江南最古老的治水方法,若是能找到……”
“《河工秘录》早在百年前就失传了。”沈清辞摇头,“据说最后一任保管者,是苏家的先祖。”
苏晚愣住了:“苏家?”
“是啊,”沈清辞看着她,眼神带着一丝探究,“就是姑娘的家族。我查阅过地方志,苏家祖上曾是江南有名的水利专家,只是后来家道中落,很多古籍都遗失了。”
苏晚的心跳漏了一拍。原来《河工秘录》和自己的“身份”有关。她忽然想起苏家旧物里,有一个上了锁的木盒,里面装着些泛黄的图纸,当时没在意,现在想来,或许……
“沈大人,”苏晚看向他,眼神坚定,“我知道去哪里找《河工秘录》的线索了。但我需要你的帮助。”
沈清辞看着她清澈而坚定的眼睛,像看到了雨后天晴的光。他微微一笑,拱手道:“能与苏姑娘同行,是沈某的荣幸。”
阳光洒在河堤上,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远处的清晏河静静流淌,水面下却仿佛藏着无数暗流。
苏晚知道,解开江南水患之谜的钥匙,或许就藏在那本失传的《河工秘录》里,而她和沈清辞的相遇,也绝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