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缘分让我们相遇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686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夏景南挎着书包,提着行李箱冲下楼,行李箱在楼梯上磕磕绊绊,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
他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离开这里,越远越好。
深夜的街道空荡荡的,只有零星几家烧烤店还亮着灯,三两个醉汉歪歪斜斜地坐在塑料凳上。
夏景南大包小包漫无目的瞎逛格外突兀。
可能是走累了,也可能觉得得找一个过夜的地方,他随意停在路灯下,坐在行李箱上,下巴抵着行李箱拉杆,翻看起手机。
手指悬在程渡的联系人上方,却瞥见时间已经接近凌晨一点。
就算程渡还没睡,这个点去打扰也太自私了。
他叹了口气,转而搜索附近的酒店。
页面跳出一连串价格,最便宜的一晚也要一百五出头。
夏景南纠结间。
咔哒。
身下的行李箱猛地一歪。
负担着他全身重量的轮子,结结实实地卡进了一块早已裂开的地砖缝隙里。
……
夏景南离开后,秋绪白在原地,盯着那扇关上的门看了很久很久。
“我喜欢你”。
夏景南说的“喜欢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对他来说太超纲了,他连友情还没搞明白,更遑论这种更加复杂的感情。
他所能理解的“喜欢”,仅限于小时候老师对他解释的父母关系:“因为喜欢和爱,父亲和母亲想要陪伴对方,所以才会在一起。”
那是男女之间,是异性之间,是构成家庭的基本答案。
而夏景南对他的“喜欢”,显然不在这个标准答案的范畴内。
夏景南对自己的“喜欢”是什么呢?这份喜欢的意思也是想在一起吗?
朋友也可以一直在一起啊。
秋绪白皱起眉头,思绪越发混乱。
可夏景南又说没把他当朋友
他拿起手机,在搜索栏输入:“喜欢是什么意思?”
指尖悬在发送键上,又删掉,重新输入:“男生说喜欢男生是什么意思?”
搜索结果五花八门。
第一条是某情感论坛的帖子:《男生喜欢男生的十大表现》
往下滑是心理学文章《青少年同性吸引现象分析》,最底下还夹着几个彩虹旗飘动的网页。
他点开最正经的那篇心理学文章,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
一堆晦涩难懂的语言,秋绪白感觉打开了新世界大门,最后只记住一句“这种感情与异性恋同样自然”。
“自然吗?”秋绪白喃喃。
“喜欢”
夏景南说的“喜欢”,是这些吗?
秋绪白关掉手机,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茫然。
他对夏景南是什么感觉?
夏景南是个很好的人,和他待在一起,有种说不出的轻松自在,不用刻意找话题。
看他笑起来眉眼弯弯的样子,自己嘴角也会不自觉地跟着上扬。
他要是闷闷不乐或者生病了,自己心里也会跟着灰蒙蒙的。
这算是“喜欢”吗?好像和网上描述的那种轰轰烈烈、刻骨铭心又不太一样。
他为什么要喜欢自己?就因为送了个相机?那相机对他来说真的不算什么。
秋绪白想不通,夏景南那点近乎偏执的自尊和敏感,以及那句“不想欠你”背后沉重的分量,他隐约能感觉到刺痛,却无法完全理解其根源的深度。
他站起身,视线落在桌上那个没动过的巧克力蛋糕上。
屋子里太安静了,明明早已经习惯,今天心里却憋的慌。
他忽然想出去透口气,哪怕只是吹吹冷风。
穿上外套,秋绪白拉开门走了出去。
凌晨十二点半。
这个时间出门实在不像他的作风。
平常这个点他绝不会出来瞎逛,更不会走这条相对僻静的路。
可今晚,鬼使神差地,他就拐到了这里。
路灯的光在地上晕晕开一圈圈昏黄的光圈,将他的影子拉长又缩短。
街边的店铺大多都关了门,卷帘门拉下,黑洞洞的。
然后,他的脚步顿住了。
前方不远处的路灯下,一个熟悉的身影正狼狈地和一只卡在地砖缝里的行李箱较劲。
是夏景南。
又遇见了。
他和夏景南之间,似乎总有种莫名其妙的缘分,总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碰上。
第一次他“捡”到夏景南,第二次夏景南“捡”到他,这一次又轮到他了。
他们之间好像总是这样,一个在狼狈的时候,另一个恰好出现。
要是可以他真想唱一段:“缘分让我们相遇~”
秋绪白站在原地,隔着十几米的距离看着。
景南正使劲拽着拉杆,试图把卡死的轮子拔出来。
离夏景南红着眼从他家冲出去才过了多久?
他这就拖着行李箱出现在这里……
秋绪白几乎不用多想就能猜到,肯定是又和家里爆发了冲突。
那股复杂的情绪又在秋绪白心里翻搅起来。
困惑,因为那句“喜欢”和他无法理解的沉重;心疼,看他这副无家可归的样子;还有一丝无奈,对夏景南那要命的自尊和倔强。
他不懂夏景南的感情,但他觉得,他不想失去这个朋友。
开学那天,他走进陌生的教室,视线扫过人群,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坐在窗边的男生。
阳光穿透灰尘,落在他的侧脸上,像自带光环,让秋绪白忍不住多看了一眼。
心里有种微妙的悸动,下课后,那个男生,夏景南,竟然主动走过来说要和他交朋友。
那是第一次有人主动向他伸出手,说要和他做朋友。
夏景南还热情地邀请:“你家住哪边?顺路的话以后一起放学啊?”
秋绪白心里是雀跃的,可放学后的补习班确实不方便。
他有些遗憾地拒绝了同路回家的邀请,但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那份“朋友”的申请。
那一刻,他心里是踏实的:他拥有了第一个,主动选择他的朋友。
后来,那天补习结束已经很晚,他想去便利店买瓶水。
刚下车,就瞥见便利店一旁神情落寞的夏景南。
夏景南看到他,低着头,似乎想装作没看见。
秋绪白心里那点微妙的感情又冒了出来,带着点担心。
他们不是朋友了吗?朋友有困难,不是该互相帮助吗?他叫住了夏景南。
猜他是不是和家里吵架了?果然猜中了。
看着夏景南那副强撑着无所谓、实则可怜巴巴的模样,秋绪白心里那点“不该随便带人回家”的理智警告被压了下去。
他理解那种和家人闹翻后无处可去的茫然,最终还是选择开口:“……要不要先去我家待一晚?不过,明天得回去。”
他有点担心惹上麻烦,但更看不得夏景南那样。
再后来,夏景南和他一起进了摄影社。
秋绪白觉得这很好,可以有更多时间相处。
因为是朋友,所以他会在夏景南可能迟到时单独提醒他;会在练习时,特意走到他身边,低声讲解一些拍摄的小技巧;而他会在自己午后犯困时,收到夏景南悄悄递过来的一颗提神的柠檬糖。
下雨那天,家里司机临时有事。
他告诉夏景南自己坐公交就行。
结果被班主任叫去帮忙,耽误了时间。
赶到公交站时,最后一班车刚刚开走。
一直等到夏景南骑车停在面前,告诉他最后一班已经走了,被夏景南搭回家。
夏景南还把衣服给他挡雨,对他来说有朋友原来是这样的感觉,如果他不认识夏景南的话他可能会一直等到第二天。
到了楼下,看着夏景南淋雨全身湿透,这样不行的肯定会感冒的,他再次邀请夏景南去他家洗个澡,趁着夏景南洗澡,秋绪白笨拙地翻出手机查教程,第一次动手煮了一锅姜茶。
当时夏景南喝着姜茶问他“你对别人都这样吗?”
秋绪白当时是真的愣住了。
怎么可能?他怎么可能对别人都这样?他们不是朋友吗?朋友之间这样关心,不是应该的吗?
他几乎是本能地反问:“我们不是朋友吗?”
可夏景南没有回答,只是低头默默喝着姜茶。
那一刻,秋绪白心里第一次升起一种模糊的不安。
又他不想让夏景南为难,主动岔开了话题,说雨小了。
夏景南离开时,这份不安也慢慢滋长。
没想到第二天,夏景南还是发烧了。
看着他在课桌上蔫蔫的样子,秋绪白心里难以言说得难受。
他跑去校医室,急切地问校医:“为什么喝了姜茶,洗了热水澡,还是会发烧?”
校医有些无奈:“姜茶去皮了吗?姜皮是寒性的。而且淋那么久的雨,寒气入体很深,光靠那些很难完全驱散。”
秋绪白更自责了,觉得都是因为自己才害夏景南生病。
他买了药,送给夏景南。
夏景南烧刚退,就出现在摄影社。
秋绪白翻看他相机里的照片,发现他抓拍的自己竟然意外地好看,眼神专注,构图也舒服。
他真心实意地夸了一句:“拍得不错,挺有感觉。”
夏景南却立刻转移话题,说要还他上次借穿的衣服。
那件衣服?秋绪白根本不在意。
但夏景南来还衣服,就意味着能在周末见到他……秋绪白没有拒绝。
只是,夏景南始终没有正面回应过那句“我们是朋友”的确认,这让秋绪白心里的不安和焦虑日益增长。
他不敢直接问,只能在聊天时,装作不经意地提起:“我们不是朋友吗?”
直到那次夏景南来还衣服,他终于忍不住问:“你……为什么总是问这个?”
秋绪白看着他的眼睛,说出了藏在心里很久的话:“因为……你从来没有回应过。”
他鼓起勇气,第一次向夏景南袒露了自己孤独的童年。
夏景南听完,沉默了很久,然后看着他,眼神认真地说:“秋绪白,我们是朋友。真的。”
他甚至邀请秋绪白:“下个月我生日,邀请你。”
他还说:
“以后……我们还会有很多个第一次。”
秋绪白信了。
朋友,在他心里就是值得最好的,是重要的。
所以当看到那台相机时,他没多想就买了下来送给夏景南当生日礼物。
他觉得这很自然、正常,朋友之间分享好东西,有什么问题?
可他没想到,这份礼物成了夏景南沉重的负担。
秋绪白想不通,是因为相机太贵了吗?因为钱吗?可朋友之间,为什么要算得这么清楚?
他看着夏景南越来越深的黑眼圈,越来越瘦的下巴,知道他假期在拼命打工,却始终不明白他到底在为什么而拼命。
直到生日那晚,看到手机屏幕上那刺眼的“夏景南转账待接受”,七千块。
一切都明了了。
疏远、疲惫、拼命打工……都是为了“还”这份情。
秋绪白只觉得心都凉了半截。
累积的委屈、被疏远的失落、对夏景南拼命糟蹋自己的心疼,在那一刻冲垮了理智。
他忍不住质问:“夏景南,你一定要和我算这么清?”
“你说过的我们是朋友,为什么程渡的礼物你就可以收的心安理得,而我的不行?”
那些压在心底的话终于冲口而出。
然后,就是那句让他至今脑子一片空白的“我喜欢你”,和夏景南的夺门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