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仙途同归·惊鸿永驻 第四十四章携手登阶,青云之上道初成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168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接引城的晨雾还未散尽,登仙长阶已浸在淡淡的金光里。青石板阶从坊市尽头蜿蜒向上,每一级都被千万年的灵气滋养得泛着温润的莹光,阶边丛生的凝灵草缀着露珠,风一吹便化作星点灵光散入空中,落在人身上时,竟能让丹田处的灵力都跟着轻颤。
沈清澜站在阶下,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储物袋的系带。袋里藏着一枚淡青色玉简,是她离开京城前,用精神力将凡间诸事一一刻录而成的——有大理寺的卷宗批注,有北境战场的后勤调度图,还有那本写给新帝的《治国策要》。此刻她指尖微动,玉简便从袋中飘出,悬在掌心。冰凉的玉面映出她的影子,还未等她细想,玉简里便逸出细碎的灵力,凝成她当年在大理寺伏案的虚影:烛火摇曳中,她握着朱笔在卷宗上圈点,窗外是京城的夜雨,檐角的铁马叮咚作响。
“还在想凡间的事?”萧景珩的声音从身侧传来,带着刚褪去晨露的清爽。他走到她身边时,先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背,见她没躲闪,才自然地握住。两人的灵力在掌心交缠,他体内经云中子点拨后趋于平和的龙气,与她的精神力形成了微妙的共鸣,像是有细小的光丝在指缝间流转。
沈清澜收回思绪,指尖轻弹,玉简便重新落回储物袋。“不是牵挂,是想跟过去好好告个别。”她抬眼看向萧景珩,晨光落在他眉眼间,洗去了当年北境战场的血痕,也褪去了皇宫里的沉郁,只余下一种通透的温和,“以前总觉得,我这辈子要么困在现代的法庭里,要么耗在古代的权谋中,从没想过……还能有踏上仙途的一天。”
萧景珩握紧她的手,指腹摩挲着她腕间的一道浅疤——那是北境守城时,她为了护他挡下狄戎短刀留下的。“我也没想过,放下皇位会这么轻松。”他低头看着掌心的纹路,想起登基大典前的那个深夜,他站在宫墙上看着京城的灯火,只觉得胸口发闷,直到沈清澜递来那枚行军符,说“我们去寻大道”,他才忽然明白,龙气真正要的从不是皇权,而是自由。
两人正说着,丹田处忽然同时泛起暖意。是云中子临别时留下的《清心宁神诀》在自行运转,那些交缠的光丝瞬间凝实,化作淡淡的光晕笼罩着两人。沈清澜只觉脑海里的纷乱思绪骤然清明,之前对修仙界的些许惶恐,对凡间过往的零星愧疚,都像是被这光晕抚平了——她不必背负过去的身份,也不必畏惧未来的未知,因为身边的人会与她一起走下去。
“走吧。”萧景珩率先踏上第一阶青石板。他的脚步落下时,阶上的灵气竟微微震颤,化作细小的龙纹缠上他的脚踝,转瞬又散了。这是龙气与仙途的呼应,也是他彻底卸下皇权枷锁的证明。
沈清澜紧随其后。她踏上台阶的瞬间,精神力无意识地铺开,触到阶边凝灵草时,草叶上的露珠竟齐齐转向她,像是在回应她的气息。她忍不住笑了笑,想起云中子说她“灵魂纯净,精神力得天独厚”,以前总觉得这是负担,如今才明白,这或许就是她在仙途上的“律”——以精神力为尺,勘破天地间的规则。
两人沿着长阶缓缓向上,偶尔有其他修士从身边经过,大多是些引气期的弟子,见他们周身的灵气波动温和却凝实,都下意识地避开几分。走到第三百阶时,沈清澜的精神力忽然捕捉到一道异样的窥探——不是修士间常见的好奇打量,而是带着几分刻意的审视。
她不动声色地用眼角余光扫向阶下的坊市。晨雾已散,坊市里挤满了往来的修士,有的在兜售妖兽材料,有的在交换功法玉简。人群角落,一个穿灰袍的修士正攥着一张泛黄的图纸,低头似乎在演算什么。沈清澜的精神力轻轻扫过图纸,瞳孔微缩——图纸上的纹路竟与她现代学过的几何图形有几分相似,只是线条间缠绕着淡淡的邪气,像是被人用邪术篡改过。
那灰袍修士似是察觉到她的窥探,猛地抬头看来。沈清澜立刻收回精神力,装作若无其事地继续走台阶。等她再回头时,那修士已混入人群,只留下一缕微弱的邪气散在空气中,与她之前在北境遭遇的邪修气息,竟有几分相似。
“怎么了?”萧景珩察觉到她的停顿,停下脚步回头看她。他顺着她的目光望向坊市,龙气在眼底微闪,却没捕捉到异常——那修士隐匿气息的手段颇为高明,显然不是普通散修。
“没什么。”沈清澜摇摇头,重新握住他的手,“许是我多心了。”她没说破那图纸的异样,也没提那缕邪气——她知道,仙途本就不是坦途,往后的风雨,该他们一起面对。
两人继续向上走,台阶两侧的景象渐渐变化。凝灵草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开着淡紫色花朵的“悟道花”,花瓣飘落时,会在空气中留下细碎的道韵。风里的灵气越来越浓,吸一口都能让丹田处的灵力蠢蠢欲动。走到第六百阶时,沈清澜忽然觉得精神力一阵激荡,周身的灵气竟自动汇聚过来,化作一道清越的凤鸣,顺着长阶向上飘去。
这声凤鸣不似之前在京城城外那般张扬,却多了几分温润的力量,落在周围修士耳中,竟让他们下意识地停下脚步,转头朝两人看来。有个白发修士盯着沈清澜,眼中闪过惊讶:“这是……精神力引动天地灵气的异象?年纪轻轻竟有这般造诣?”
萧景珩将沈清澜护在身侧,对周围的目光视若无睹。他能感觉到,她的精神力在这声凤鸣后愈发凝练,像是有什么东西正在悄然突破——云中子说她的“法眼”是天衍宗的契合之资,如今看来,这“法眼”或许还藏着更深的秘密。
沈清澜对周围的议论充耳不闻,只专注地感受着体内的变化。精神力与天地灵气的共鸣越来越强,她甚至能隐约“看”到灵气流动的轨迹,像是一条条透明的丝线,缠绕着长阶,连接着远处的云海。她忽然明白,云中子留下的《清心宁神诀》不只是为了稳定道心,更是为了让她的精神力与灵力更好地融合——这或许就是她创“律令术”的基础。
两人终于踏上最后一级台阶。眼前是一片开阔的平台,平台中央立着一块无字石碑,石碑上萦绕着淡淡的道韵,风吹过时,竟似有古老的钟声在耳边回响。远处的云海之上,天衍宗的山门隐隐可见,青灰色的牌楼覆着青苔,“天衍宗”三个字刻在牌楼上,每一笔都透着“衍法明理”的道意。
沈清澜站在平台边缘,望着远处的山门,忽然觉得眼眶发热。她想起第一次见云中子时,他递给她《太虚引气真解》,说“你有慧根,不该困在凡间”;想起北境战场上,她用灵目术找到敌军薄弱点,萧景珩率亲卫冲锋;想起京城政变后,两人在宫墙上相拥,说“要一起寻大道”。那些画面像是走马灯般闪过,最后都化作身边人的温度,落在她掌心。
“在想什么?”萧景珩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发顶,龙气化作淡淡的光晕,将她护在怀里。
沈清澜转过身,指尖轻轻划过他的脸颊:“在想,我们终于走到这里了。”她顿了顿,眼神变得坚定,“前路漫漫,修仙界的规则或许和凡间不同,但我追求真相与正义的本心,不会变。这一次,我们的”律”,由心而定。”
萧景珩看着她眼中的光,忽然笑了。他握住她的手,将她的掌心贴在自己胸口——那里是龙气与灵力交融的地方,也是他道心所在。“好。以心为律,以情为契,大道同行,生死无悔。”
他的话音刚落,沈清澜周身的精神力再次激荡,化作一道更清越的凤鸣直冲云霄。这一次,凤鸣里没有了过去的锐利,也没有了初入仙途的忐忑,只余下温润与坚定,像是在为他们的新道途,奏响第一声序曲。
周围的修士都停下脚步,望着这对并肩而立的男女,眼中满是惊艳。有人低声议论:“这两人定是天衍宗未来的栋梁。”也有人注意到萧景珩身上的龙气,若有所思:“那男子的体质……倒像是传说中的隐龙之体。”
沈清澜与萧景珩却没理会这些议论。他们并肩朝着云海后的山门走去,背影渐渐融入淡淡的光晕里。走到平台尽头时,沈清澜忽然想起什么,回头看了一眼登仙长阶——阶下的坊市已变得渺小,那抹灰袍修士的身影早已不见,只余下一缕若有若无的邪气,在晨光中渐渐消散。
她知道,这只是仙途的开始。往后还会有更多的挑战,或许是宗门的竞争,或许是邪修的阻挠,或许是那本残缺的古阵图背后的秘密。但她不再畏惧,因为她身边有萧景珩,有他们共同的道心,有那句“生死无悔”的约定。
两人的身影终于消失在云海中,只有那凤鸣的余音还在山间回荡,久久不散。风拂过无字石碑,碑面上忽然闪过一道极淡的纹路,像是一枚印章,又像是一个古老的“律”字,转瞬又隐入石碑深处,仿佛从未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