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并肩御劫·凤鸣九天 第三十八章布衣清风,凡尘事了入云深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136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晨光如碎金,洒在连绵起伏的青山脊线上。沈清澜提着裙摆,踩过沾着晨露的青草地,裤脚已被山间的潮气浸得微湿,却半点不觉得狼狈。她身上那件粗布短褐是离开京城前在城郊布庄买的,针脚不算细密,料子也只是最寻常的棉麻,却比曾经穿惯的绫罗绸缎更让她自在——至少不必担心裙摆勾住宫墙的雕花,也不用在意每一步走得是否符合“女官仪轨”。
身旁的萧景珩亦是一身布衣,墨发仅用一根木簪束起,褪去了龙纹锦袍与玉带,那张曾被皇权衬得愈发冷峻的脸庞,此刻在晨光里竟染了几分温润。他走得不快,刻意放慢脚步配合沈清澜,指尖偶尔会轻轻拂过她鬓边被风吹乱的碎发,动作自然得仿佛已做过千百遍。
“还记得三个月前,我们在北境城楼上看狄戎骑兵吗?”沈清澜忽然开口,声音被山间的清风揉得轻柔,“那时城楼下满是硝烟味,连风刮过都带着血腥味,你握着我的手,说绝不让我再置身那样的险境。”
萧景珩闻言侧首,目光落在她眼底。那里没有了战时的焦灼,也没有了政变时的凝重,只剩一片澄澈的笑意,像此刻头顶无云的蓝天。他伸手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粗布传来,安稳得让人心安:“可后来,还是让你在皇宫里跟那阴骨老魔拼命。”
“那不一样。”沈清澜摇头,指尖轻轻蹭过他掌心的薄茧——那是常年握剑、握缰绳磨出来的,不是帝王批阅奏折的软茧,“北境时我是被你护在身后的人,皇宫里我是能与你并肩的人。再说,若不是我去对付那邪修,你怎么能专心解决太子的人?”
两人相视而笑,山间的鸟鸣与溪流声恰好在此刻漫过来,将过往的惊心动魄轻轻覆盖。他们沿着山路缓缓前行,偶尔会停下脚步,捡起路边不知名的野果,或是蹲在溪边看几尾小鱼游过。沈清澜甚至还脱了鞋,赤着脚踩进浅溪里,冰凉的溪水漫过脚踝,让她忍不住低呼一声,惹得萧景珩也跟着脱了鞋,从身后轻轻扶住她的腰,怕她滑倒。
“说起来,你留下的那本《治国策要》,真觉得那位七王叔能看懂?”沈清澜想起离开前,萧景珩将誊抄好的册子交给心腹时的模样,忍不住打趣,“我写的”摊丁入亩””吏治考核”,他当时看你的眼神,活像见了鬼。”
萧景珩低笑出声,指尖划过她腰侧的软肉,惹得她轻颤了一下:“七王叔虽迂腐,却有一颗护民之心,再加上林相和你培养的那几个”惊鸿卫”暗中辅佐,撑个十年八年不成问题。至于能不能彻底推行,要看凡间的造化——我们既已放手,便不必再牵挂。”
沈清澜点头,心里却掠过一丝柔软。她想起那些被她从死牢里救出来、又跟着萧景珩在北境浴血的少年,如今成了“惊鸿卫”的雏形,既是守护新君的力量,也是他们留给凡间最后的牵绊。但也仅仅是牵绊而已,她清楚地知道,这座凡尘江山,再也留不住他们了。
正说着,萧景珩忽然停下脚步,眉头微蹙,抬手按住了自己的胸口。沈清澜见状立刻紧张起来,伸手覆上他的胸口:“怎么了?是不是龙气又躁动了?”
之前在北境,萧景珩为破狄戎大阵,强行催动龙气与灵力共鸣,事后便时常有反噬的迹象,云中子曾提点过,“帝王龙气与仙道本就相悖,若不脱皇权枷锁,终会反噬自身”。此刻离开皇宫不过数日,她本以为龙气会安稳些,却没想到还是出了状况。
萧景珩闭上眼,缓缓运转体内的灵力。片刻后,他睁开眼,眼底带着几分诧异:“不是躁动,是……平和。”他握住沈清澜的手,将她的指尖按在自己心口,“你试试,能感觉到吗?”
沈清澜依言凝神,精神力顺着指尖缓缓渗入他的体内。以往她探查时,总能感觉到一股磅礴却带着锐利棱角的龙气,像困在金丝笼里的猛兽,时时想要挣脱;可此刻,那龙气竟变得温顺了许多,沿着他的经脉缓缓流转,与灵力缠绕在一起,形成一种奇异的平衡。更让她惊讶的是,在那龙气深处,似乎隐隐有几缕极淡的金色纹路,如同星点般闪烁,她之前从未见过。
“有金色的纹路?”沈清澜抬头,眼中满是疑惑,“之前在皇宫时,我帮你梳理龙气,怎么没发现?”
萧景珩也摇了摇头:“我自己也才感觉到。云中子曾说我是”隐龙之体”,却从未提过龙气里有纹路……或许,是离开皇权后,这具身体才真正开始展现它的本相。”
这无疑是个重要的发现。沈清澜心里隐隐有个猜测,这金色纹路或许与萧景珩的修仙资质有关,只是此刻他们对修仙界一无所知,只能暂时将这个疑问压在心底——这算是他们离开皇宫后,解开的第一个小谜团,却也埋下了新的伏笔。
两人又往前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忽然闻到一股清甜的水汽。循着气味拐过一道山弯,眼前竟出现了一汪清泉,泉水清澈见底,水底的鹅卵石泛着温润的光泽,周围的草地上长着几株奇异的苔藓,呈淡绿色,隐隐透着微光。
“这里的灵气……”沈清澜刚开口,就感觉到周身的毛孔仿佛都张开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比京城、甚至比北境灵脉更浓郁的气息,让她的精神力不由自主地活跃起来。
萧景珩也察觉到了异常,他走到泉边,俯身掬起一捧泉水,泉水入口甘甜,顺着喉咙滑下,竟在体内化作一缕微弱的灵气,与他的灵力相融。“这地方不一般,像是个天然的灵地。”他看向沈清澜,眼中带着几分期待,“要不要试试修炼?”
沈清澜点头,两人在泉边找了块平整的青石坐下,相对而坐,闭上眼睛。沈清澜按照《太虚引气真解》的法门,缓缓引导周围的灵气入体。以往在京城修炼时,灵气稀薄,往往要耗费许久才能凝聚一缕;可在这里,灵气如同潮水般涌来,顺着她的经脉流转,轻松便完成了一个周天。更让她惊喜的是,她的精神力在灵气的滋养下,竟比之前凝练了许多,扩散开来时,能清晰地“看”到周围灵气的流动轨迹,甚至能察觉到清泉深处,有一缕更精纯的灵气在缓缓升腾。
另一边,萧景珩的感受更为明显。他体内的龙气与灵力在灵气的催动下,流转速度快了数倍,之前发现的金色纹路也变得清晰了些,沿着他的经脉缓缓游走,所过之处,灵力竟变得更加精纯。他甚至能感觉到,那龙气不再是与灵力“缠绕”,而是开始慢慢“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力量,温和却又充满爆发力。
不知过了多久,沈清澜率先睁开眼,只觉得神清气爽,之前在皇宫对抗阴骨老魔时透支的精神力,竟在此刻恢复了大半,甚至还有了细微的突破。她正想跟萧景珩分享,指尖却忽然触到了怀里的一样东西——那是离开京城前,云中子留下的一枚淡青色玉符,当时云中子只说“若想寻我,此符可为引”,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解释。
此刻,那玉符竟在她怀里微微发热,表面刻着的星纹缓缓亮起,指向青山深处的某个方向。沈清澜心中一动,取出玉符,递到萧景珩面前:“你看,玉符有反应了。”
萧景珩睁开眼,目光落在玉符上,眼底闪过一丝了然:“云中子果然早有安排。看来,这青山深处,就是我们踏入修仙界的第一步。”
沈清澜握着玉符,感受着掌心传来的温热,再看向眼前连绵的青山,心中没有丝毫犹豫,只有满满的期待。她想起自己刚穿越过来时,在大理寺牢里的绝望,想起在北境战场上的挣扎,想起在皇宫里的生死决战……那些过往如同走马灯般闪过,却都成了此刻脚下的基石。
“萧景珩,”沈清澜忽然开口,声音清亮,“你说,修仙界会不会有比这里更美的地方?会不会有能让我们修炼到长生的灵地?”
萧景珩伸手,将她揽入怀中,下巴抵在她的发顶,声音温柔却坚定:“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只要跟你在一起,无论是青山清泉,还是云海仙山,都是最好的地方。”
沈清澜靠在他的怀里,听着他沉稳的心跳,感受着他体内缓缓流转的灵力与龙气,嘴角扬起一抹笑意。她抬手,将玉符指向青山深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玉符上,星纹愈发璀璨。
两人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草屑,没有再回头看身后的凡尘方向——那里有他们守护过的江山,有他们留下的传说,却再也不是他们的归宿。此刻的他们,只是两个放下了权力枷锁的求道者,怀揣着对彼此的信任,对大道的向往,朝着玉符指引的方向,一步步走进青山深处。
晨露已散,鸟鸣依旧,清风拂过,卷起他们的衣角,如同为他们送行的乐章。凡尘事了,仙途将启,这一路或许还有未知的险境,还有未解的谜团,但他们知道,只要并肩同行,便无惧任何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