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乌龙国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028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秋意渐深,庭前的梧桐开始大片地落叶,铺了一地金黄。
这日朝会后,宋十一被皇帝单独留了下来。御书房内,熏香袅袅,却压不住一丝不同寻常的凝重。
“乌龙国的使团,下月初便要抵京了。”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此次由太子池忆和大将军柳钰亲自带队,名义上是友好交流,实则……恐是来者不善。”
宋十一眸光一凛。乌龙国与大启接壤,近年来边境摩擦不断,虽未起大战,但彼此都心知肚明,和平不过是暂时休战的幌子。太子和大将军亲自前来,绝非寻常。
“儿臣明白。”宋十一垂首,“定当周密安排,确保京畿安危,不失我大启体面。”
皇帝颔首,目光落在她冷峻的脸上,沉吟片刻,又道:“听闻……你与那乌龙国大将军柳钰,算是旧识?”
宋十一指尖微不可察地蜷缩了一下,面色却无半分波动:“多年前边境交过手,算不得旧识。”
皇帝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不再多言,只挥了挥手:“去吧。此事交由你全权负责。”
“是。”
宋十一退出御书房,秋日的阳光落在身上,却带不来丝毫暖意。柳钰……这个名字像一根陈年的刺,埋在心里某处,平日无觉,一旦触碰,便泛起隐秘的不适。
她快步回到公主府,立即召来心腹,一道道指令迅速下达,整个公主府乃至京畿防卫系统都如同精密的仪器,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肃杀紧张的气氛,不可避免地弥漫开来,连深居寝殿的云樱儿都察觉到了。
她看着宋十一日益冷沉的脸色,看着不断进出禀报的将领和官员,看着书房里彻夜不熄的灯火,心里像是揣了只兔子,七上八下。
她试图像往常一样,送茶送水,说些俏皮话,但宋十一的回应越来越简洁,甚至时常恍若未闻,眉头总是紧锁着,仿佛在处理极其棘手的事务。
这日晚膳,宋十一几乎没动筷子,只匆匆喝了几口汤,便又起身欲去书房。
“殿下!”云樱儿忍不住叫住她,声音里带着她自己都未察觉的担忧,“是……出什么大事了吗?”
宋十一脚步顿住,回身看她。灯火下,云樱儿的脸庞带着显而易见的焦虑和不安,那双总是亮晶晶的眼睛里,此刻盛满了对她的关切。
宋十一的心口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她沉默片刻,道:“无事。近日政务繁忙,你安心待在殿内,无事不要外出。”
这话与其说是安慰,不如说是警告。
云樱儿的心更沉了。她看着宋十一匆匆离去的背影,一种被排除在外的、无力又恐慌的情绪攫住了她。
接下来的几日,府内气氛愈发紧绷。关于乌龙国使团即将到来的消息,也渐渐在府中传开。云樱儿从下人的窃窃私语中,拼凑出了“大将军柳钰”这个名字,以及一些语焉不详的、关于长公主殿下多年前在边境与这位将军的“渊源”。
旧识?什么样的旧识?是敌人?还是……别的?
云樱儿坐立难安,心里像有千百只蚂蚁在啃噬。她想问,却又不敢。殿下明显不想让她知道。
使团抵京的前三日,宋十一忽然在晚膳后,对云樱儿道:“明日,让管家送你回丞相府。”
云樱儿正捧着汤碗的手猛地一抖,汤汁溅了出来。她愕然抬头,脸色瞬间白了:“为什么?殿下……您要赶我走?”
“不是赶你走。”宋十一避开她的目光,语气是刻意维持的平静,“使团入京,府内往来繁杂,你在此处不便。回丞相府住几日,待使团离去,再接你回来。”
这话合情合理,无可指摘。
但云樱儿却从中听出了一丝冰冷的、不容置疑的疏离。她不是觉得不便,她是觉得……自己成了需要被清理出去的“麻烦”。
眼泪迅速涌上眼眶,她死死咬着唇,才没让它掉下来。她放下汤碗,声音发颤:“是因为……那个柳钰将军吗?殿下是怕……怕他见到我?”
宋十一蹙眉,语气冷了下来:“休要胡猜。与你无关,只是规矩如此。”
“规矩?”云樱儿猛地站起身,眼泪终于忍不住滚落,“殿下何时在乎过那些破规矩了?您就是嫌我碍事!嫌我上不得台面!怕我给您丢人!是不是?”
积压多日的委屈、不安和恐慌在这一刻爆发出来,她口不择言,只想用最尖锐的话刺伤对方,也刺痛自己。
宋十一脸色沉了下去:“云樱儿,注意你的分寸。”
“分寸?什么是分寸?”云樱儿哭喊着,“殿下高兴了,就让我靠近些,不高兴了,就一脚踢开!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我在您心里到底算什么?一个玩意儿吗?”
“放肆!”宋十一猛地一拍桌子,碗碟震得哐当作响。她站起身,周身寒气四溢,目光如刀锋般刮过云樱儿的脸,“本宫看你近日是太过纵容,忘了自己的身份!”
“是!我是忘了!”云樱儿豁出去了,仰着脸,任由泪水流淌,“我忘了殿下是高高在上的长公主,而我什么都不是!我这就走!不碍您的眼!”
她说完,转身就跑,冲回暖阁,胡乱将自己的几件衣物塞进一个小包袱里,眼泪模糊了视线,心脏疼得像要裂开。
宋十一站在原地,看着那踉跄跑开的背影,胸口剧烈起伏,太阳穴突突直跳。她攥紧了拳,指甲深深嵌入掌心。
她不是那个意思。
只是柳钰此人,心思诡谲,手段狠辣,且……对她抱有某种令人不快的执念。云樱儿的存在,太过显眼,又与自己关系匪浅,极易成为柳钰用来牵制或攻击的靶子。
送她回丞相府,是最稳妥的选择。
可这些话,她无法对云樱儿解释。朝堂博弈,边境暗涌,其中的凶险和龌龊,她不愿让她沾染半分。
然而,看着那决绝跑开的背影,听着暖阁里传来的压抑哭声,一种强烈的、陌生的懊悔和烦躁再次涌上心头。
最终,她什么也没做,只是疲惫地闭上了眼。
翌日清晨,一辆不起眼的青篷马车停在了公主府侧门。
云樱儿提着小包袱,眼睛肿得像核桃,低着头,一步步挪出府门。老管家跟在身后,面色复杂。
宋十一没有来送。
云樱儿在马车前停顿了片刻,回头望了一眼那巍峨的府邸和深深的庭院,那里有她此生最快活的时光,也有此刻最刺骨的寒冷。
她咬了咬牙,钻进了马车。
车帘放下,隔绝了视线。马车缓缓启动,驶离了公主府。
书房临街的窗后,宋十一负手而立,目光透过窗棂,沉默地追随着那辆马车,直到它消失在长街的尽头。
指尖冰凉。
丞相府对于大小姐的突然归来,表现出了极大的“欢迎”和探究。丞相夫人拉着她的手嘘寒问长,旁敲侧击地想打听长公主府的事,几位姐妹也明里暗里地试探、挤兑。
云樱儿一概懒得理会,只推说身体不适,将自己关回了出阁前居住的小院。
院子还是那个院子,陈设未变,却处处透着一种冰冷的陌生感。这里没有那人身上冷冽的沉香,没有随手可取的兵书棋谱,更没有那个会对她冷脸、却又会在深夜为她留一盏灯的人。
空落落的,像心缺了一块。
她躺在床上,望着熟悉的床顶,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殿下的冷语,自己的口不择言,反复在脑中回荡。
她后悔了。
不是后悔顶撞殿下,而是后悔……为什么要那样说。殿下或许……真的有苦衷?
可是,那个柳钰……到底是什么人?
种种思绪纠缠着她,像一张网,越收越紧。
三日后,乌龙国使团正式抵京。
太子池忆年轻俊朗,举止看似温和有礼,眼底却藏着精明的算计。而大将军柳钰,则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刃,身材高大挺拔,面容深刻冷硬,一身铁血煞气即便隔着华丽的朝服也难以掩盖。他的目光锐利如鹰,扫视着迎接的众人,最终,精准地落在了为首的宋十一身上。
四目相对。
柳钰的唇角缓缓勾起一个意味不明的弧度,带着毫不掩饰的侵略性和某种志在必得的玩味。
“一别多年,殿下风采更胜往昔。”他开口,声音低沉沙哑,如同砂砾摩擦。
宋十一面色冷寂,眸光沉静无波,只微微颔首:“将军远道而来,辛苦。”
官方而疏离的寒暄,底下却是暗潮汹涌。
盛大的宫宴直至深夜才散。
宋十一回到公主府,卸下一身繁重朝服和伪装,只觉得疲惫入骨。殿内空荡荡的,安静得令人心慌。没有那个叽叽喳喳的身影迎上来,没有温热的茶汤,只有冰冷的、熟悉的寂静。
她走到窗边,下意识地望向暖阁的方向。
软榻上空空如也。
她站了许久,才从袖中取出一个极其小巧的、几乎被捏变形的深青色香囊,放在鼻尖轻嗅。
那缕清冽的松柏冷香,似乎也淡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