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知识就是力量?不,是能印成巴掌扇你脸上的力量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631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东宫纸的成功,像一阵飓风,席卷了整个长安。
    原本价格堪比金银的纸张,一夜之间变得触手可及。长安的街头巷尾,无数寒门士子抚摸着那洁白柔韧的纸张,激动得涕泪横流。
    他们知道,一个属于他们的时代,或许即将到来。
    然而,对于顾朝辞而言,这仅仅是第一步。
    廉价的纸张解决了信息载体的成本问题,但信息复制的效率问题,依然像一座大山般横亘在面前。靠人力抄写,终究是杯水车薪。
    他要做的,是为大唐装上印刷机这个信息时代的超级引擎。
    这一日,顾朝辞再次求见李承乾。
    “殿下,纸张已成,但抄书之人力、耗时依旧巨大。臣有一法,可让一日印书千卷,不再是梦想。”
    李承乾正在为如何快速将《农桑辑要》等书籍推广下去而发愁,听到这话,眼睛顿时亮了:“朝辞,你说的莫非是……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此时已经存在,但缺点极其明显。雕刻一整块版,费时费力,且一旦刻错一个字,整版皆废。而且,一块版只能印一本书,无法重复使用,成本依旧高昂。
    “非也。”顾朝辞神秘一笑,“雕版乃是死木,臣要献上的,是活字。”
    他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小的布包,打开来,里面是几十个小小的、方块状的泥块。每一个泥块的顶端,都反向刻着一个字。
    “此为何物?”李承乾好奇地拿起一个,上面是个天字。
    “此物,臣称之为活字。”顾朝辞解释道,“将常用之字,各刻成一个单字泥模,入火烧硬。印刷时,只需按照文章,将所需之字拣出,排入铁框之内,固定,上墨,覆纸,便可印刷。印完之后,将字拆下,放归原处,下次便可再用。如此一来,一副活字,可印天下所有书籍!岂不比雕版快捷万倍?”
    李承乾听得目瞪口呆。
    他虽然不是工匠,但身为帝国储君的智慧让他瞬间就理解了这“活字印刷术”背后那革命性的理念——标准化、模块化、可重复使用!
    这……这简直是神来之笔!
    如果说造纸术是挖了世家门阀的墙角,那这活字印刷术,简直就是对着他们知识垄断的根基,扔下了一颗会爆炸的天雷!
    “快!快去工坊!”李承乾已经迫不及待了,他拉着顾朝辞,几乎是跑着冲向了东宫的工坊。
    在顾朝辞的指导下,工匠们很快就掌握了要领。制泥、刻字、烧制、排版……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几天后,第一版活字印刷品,成功出炉。
    当工匠们将一张洁白的东宫纸从排满了活字的铁板上揭下来时,一页字迹工整、墨色均匀的《论语》内页,完美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天啊!”
    “这……这比最好的抄书手写的还要工整!”
    “太快了!刚才排版只用了一个时辰,这一会儿功夫,就印了上百张!”
    工坊内的惊叹声此起彼伏。
    李承乾拿着那张还散发着墨香的书页,只感觉自己的心跳都在加速。
    他仿佛已经看到,无数的书籍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印出,飞向大唐的每一个角落,开启一个前所未有的民智大开的盛世!
    而这一切的缔造者,就是眼前这个永远云淡风轻的年轻人。
    “赏!必须重赏!”李承乾激动地道,“朝辞,你想要什么,孤都给你!”
    顾朝辞微微一笑:“臣不要赏赐,只希望这些书籍,能以最低廉的价格,送到每一个想读书的人手中。”
    这句话,让李承乾对他的敬重又深了一层。
    很快,东宫活字印刷坊开足了马力。一本本崭新的《论语》、《孝经》、《千字文》被印刷出来,装订成册。
    李承乾亲自将第一批书籍,作为礼物,分发给了朝中重臣。
    当这份特殊的礼物被送到魏王府时,李泰正和他门下的学士们高谈阔论,点评着天下文章。
    “……东宫近来沉迷工匠之事,失了文雅,实非社稷之福。”一名学士摇头晃脑地说道。
    话音未落,管家便捧着一个精致的盒子走了进来:“殿下,东宫太子送来的礼物。”
    李泰轻蔑地一笑:“哦?拿来看看,孤倒要瞧瞧,太子又弄出了什么新奇玩意儿。”
    盒子打开,里面是一本装订精美的《论语》。
    李泰随手翻开,起初还带着一丝不屑。但当他的目光落在书页上的字迹时,他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
    那字迹,工整划一,大小如一,墨色均匀,完美得不像人手能写出来的。他快速地翻动着书页,发现每一页,每一个字,都保持着这种神迹般的工整。
    “这……这是如何做到的?”一名学士凑过来,惊骇地问道,“莫非是请了上百名顶尖书法家,耗时数年抄录而成?”
    “不对!”李泰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他想到了那个可怕的可能,“你们看这墨迹的质感……这不是写的,是印的!”
    他猛地将书砸在桌子上,胸口剧烈地起伏着。
    他引以为傲的文学团队,他麾下那些以书法和学问自居的学士们,在顾朝辞这种工业化的降维打击面前,显得像一个天大的笑话。
    他们耗费数月心血抄录一本书,人家一天就能印一千本!而且质量比他们还好!
    这还怎么比?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内侍高亢的唱喏声:“陛下旨意——”
    李泰和满屋的学士连忙跪下接旨。
    “……东宫太子李承乾,献活字印刷之术,利在千秋,功盖社稷!特下旨,成立”皇家印书局”,由东宫全权总领!另,顾朝辞再立奇功,智计无双,加封”光禄大夫”,食邑三百户!”
    听完圣旨,李泰只觉得眼前一黑,喉头一甜,一口气没上来,差点晕过去。
    他输了。
    在文的这条赛道上,他被顾朝辞用一种他完全无法理解、也无法抗衡的方式,彻底碾压了。
    他看着桌上那本印刷精美的《论语》,感觉那不是书,而是一记又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他的脸上,火辣辣地疼。
    而此刻的顾朝辞,正站在印书局的门口,看着一车车崭新的书籍被运往长安各大书坊,准备以一个前所未有的低价出售。
    他的内心毫无波澜:“知识付费?不,现在是知识免费大派送时间,就问你怕不怕?接下来是不是该考虑一下义务教育了?”
    活字印刷术的诞生,彻底巩固了东宫在文化领域无可撼动的地位。李承乾的声望,在士林和民间,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魏王府内,死一般的寂静。
    李泰坐在主位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知道,大势已去。在文治和仁德上,他已经不可能再追上李承乾了。
    “殿下,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了!”他最信任的谋士,杜楚客低声说道,“既然文的不行,那就只能从”武”上想办法!”
    李泰的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的光芒。
    “顾朝辞……”他缓缓地念着这个名字,“他最大的根基,就是他父亲,安西都护顾玄章。只要顾玄章倒了,他就是无根之木!”
    杜楚客凑到他耳边,声音压得更低:“殿下,顾玄章手握重兵,常年驻守边关,远离朝堂。这正是我们下手的最好机会。只要我们能找到他拥兵自重,甚至勾结外敌的证据……”
    李泰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这是一个极其阴险毒辣,但又无比有效的计策。
    “好!”他猛地一拍桌子,“就这么办!立刻派人去安西,给我盯紧顾玄章的一举一动!就算没有证据,我们也要给他制造出证据!”
    他们的目光,阴冷地投向了武将集团,以及顾朝辞的父亲顾玄章。
    一封精心罗织罪名、字字诛心的弹劾奏折,正在魏王府的书房里,被秘密地撰写出来。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