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四十六章脱兔(下)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486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聂升摇头如拨浪鼓,刚要开口,就“哎呦”一声跨步到高义春身边——原是姑姑又施展了她的绝招,隔着衣裳,用两根手指捏住他腰间软肉,狠狠地转了一圈,咬着牙道:“墨迹什么,快说啊!”
后者疼得呲牙咧嘴,依言道:“小的和爹,以及十几个家仆,一年前就来青州城了。少爷吩咐,高老年事已高,要多看顾着,是以小的们就与高老住在一条巷子里,直到三四日前,高老递来了少爷留存的密信,命吾等护送小姐出城,朝西南去,回夫人老家荆州避避风头。”
他说着,就从怀中抖落出一封叠的极小的信,念萍一把抢过,箭步冲上来递到我手中。
躺在掌心的白纸有些泛黄了,我慢慢展开,长兄一向龙飞凤舞的字映入眼帘,我细细读道:“尊鉴高老。吾妹妧远赴青州,异乡为客,心虑之,悲悲切,日夜挂心间。赤县群狼环伺,虎猛难料,尤可敬,常存畏难之心,戚戚焉。天地之间,物各有主,不忘为家戍守。大逆曰: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吾妹年幼,体弱单薄,望高老费思,惜留一命在世,微镂骨铭伎,恩义之重,献肝剖胆之!至为感盼、专此肃恳。秋微敬上。”
力透纸背,不知落笔时,长兄是怀揣着何等心境才写下这样一封托孤信。
原来,他早就有所防备。
我含泪望向高义春,他依旧是一副笑呵呵地模样,像个老顽童,捋须道:“叫念娘子和巧姑娘给小姐灌安神汤,也是老朽的主意,您忧思过重,此事大少爷既已打点好了,小姐便莫要费神了。”
我将信抵在心口,哀伤地环视着众人,“我爹娘该如何?”
高老阅尽千帆,闻言沉静着,生死仿佛与他已不放在心上,超然道:“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兵荒马乱,顾不得许多了,能留一命,都是上天垂怜了。”
“可……”
我还想挣扎,姑姑却焦躁地大踏步走近了,“小姐!没空再墨迹了!各处已然打点好了,宫里逃命的人也不在少数,小姐混在其中并不会起眼。这几日烽火连起,护卫在偏殿的都护卫少了大半,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时候,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说着,她再次故技重施,推着我的腰朝前走,嘴里还念叨着:“婢子知晓小姐想问殿下在哪儿,殿下这几日从未出现在偏殿,连同他身边的周侍讲和杨承旨也不曾露面,可见前线危机,都去商议了。唐侍卫长已死,宫内禁军大乱,疑心太子殿下无故诛杀要员,与都护卫们火药味甚浓,怕是一个眼神不对,行宫就率先内乱了。”
我一瘸一拐地被姑姑强压着朝前走,听着短短几日大变的形势,暗暗腹诽她的老谋深算。依此景来看,此刻怕是我唯一逃出生天之机了,城内城外都乱作一团,姑姑又带了忠心的家仆以备不时之需,千载良机,除了……
我垂头看向不太利索的腿脚,深感出师不利。摔哪儿不好,偏偏摔伤了腿?
众人随着我的目光看去,皆有些暗淡了。唯独高义春不紧不慢地从放下药箱,从伸出掏出一块白布,里头躺着一株淡黄干花。他捏起花瓣,碾碎在念萍手心。
“此乃羊踯躅花,酒煮晒干后调服,可解肢节疼痛,但有大毒,少服缓解。”
念萍一个眼神横扫,巧巧会意地就飞奔着去找水,急吼吼地倒了一碗,情急之下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给我服下后,众人又急匆匆地朝外走。
走出内室,拉开殿门,走在最前头的我待看清眼前境况后,“啊”地尖叫一声往后退去,竟是连站都站不稳了,人僵如枯木,直挺挺地往后栽。
“小姐!”巧巧急促地惊呼一声,扑上前抱住我的身子,没让我再摔出个好歹。
眼前夕阳似烈火,却烧不出背光而站之人的面容,只闻他轻声道:
“商议好了?可否给孤也听听?”
[引用]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忆江南·多少恨》五代十国·李煜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史记·卷一百零九·李将军列传》汉·司马迁
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旧唐书·李密传》后晋·刘昫、张昭远